离开黑帮的他拿起锅铲,带着出狱者们创立了超人气餐厅
本文转载自“BottleDream”,作者为“麒麟”,本文原标题为《离开黑帮后,他拿起锅铲,带着出狱者们创立了超人气餐厅》,同时转载时已经获得作者同意。
光头、一脸横肉、大块头身材,司徒保华双手交叉在胸前,杵在自家餐厅“十八厨(Eighteen Chefs)”门口,望着挤满餐厅的顾客,若有所思的样子看着有些凶悍。
司徒保华,新加坡连锁餐饮企业“十八厨”创始人兼 CEO
周六下午 2:45 的非正餐时间,司徒保华的餐厅却异常火爆,与同一栋大厦里食肆的门可罗雀对比鲜明。
“十八厨”常常大排长龙
辣得“丧心病狂”的“心脏病炒饭”、口感浓郁的“乳酪焗饭”、“用 64 度慢炖一小时的嫩蛋”……出色菜品让餐厅赢得好口碑,自 2007 年第一家餐厅开业至今,“十八厨”在新加坡有了 10 家分店,月收入高达 75 万美元。
“十八厨”的各式经典菜式
但司徒保华的野心绝不止于此。
56 岁的司徒保华有个梦想:他要通过自己创立的连锁餐厅“十八厨”给进过监狱的人们创造重新开始人生的机会,将曾经的囚犯培养成专业人才,帮助他们寻找和实现自我价值。
硬汉外表下,司徒保华有颗柔软的心
目前,“十八厨”里约 38%的员工是刑释人员,在他的培养下,一个个曾经的囚犯成为了服务员、大厨、餐饮总监、店长,甚至餐饮集团区域总经理。
这一切,因为司徒保华是个“过来人”。
他的父亲从广州移民到新加坡,在唐人街混了几年帮派,开起了鸦片馆。当年,10 岁的小司徒就已经到鸦片馆帮忙包鸦片粉末,家人边做着鸦片生意,边忧心忡忡地警告他远离毒品。
10岁的司徒保华
但烟雾缭绕之下,这种充满矛盾的警告对他无异于耳边风。小司徒一天天成长,进入叛逆期,喜欢起嬉皮士文化,跟朋友组乐队、玩音乐,越来越觉得“吸一口毒品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15 岁时,司徒保华吸下人生第一口海洛因,自此毒瘾越来愈大,他的生活也由此被彻底改变。为了搞到钱买毒品,他从高中辍学,加入黑帮,学着收起了保护费:“那十几年间,我在监狱和戒毒所进进出出多少次,我自己都数不清了。”
过去的经历,变成了今天的财富
“我最后一次被抓进监狱前,母亲给我做了煲仔饭。那时候我知道自己在被警察追捕,想着过年回家看看母亲。刚吃过几口饭,进房间小睡一下,警察就找上门来了。”
想念母亲时,司徒保华会按照母亲的方法做一顿煲仔饭。米粒在小砂锅里被慢慢煮开,腊肠的肉汁渗入饭里、溢出锅外,每每想起母亲,司徒保华既感动,也愧疚。
曾经的“古惑仔”
毒品一度毁了司徒保华的人生,也无情侵蚀着他的身体。狱中,严重的出血性肠道溃疡让他几近丢了性命,他想起自己对母亲的辜负。痛定思痛,司徒保华终于决心戒毒,希望重新做人。
1993 年,33 岁的司徒保华花了近一年时间戒掉毒瘾,刑满出狱。
33 岁时,司徒保华才真正踏入社会
他想要“像正常人一样找份工作,过正常人的生活”,但他找了 6 家公司面试,无一例外,全部碰钉。他这才意识到,对于有犯罪前科的他,社会并没有多大容忍与接纳度,尤其在处处要求严格的新加坡,当时的他很难找到工作。
“一开始,社会没有给我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但我给了自己又一次机会。”
想重新开始却四处碰壁,司徒保华没有放弃
司徒保华不气馁,他从借钱买小电动开始,当快递小哥跑了七年,开起了一家快递物流公司。他清楚记得自己当年想要洗心革面却四处碰壁的困境:
“只要有一天,我在生意上立得住脚,我一定要在我的公司里聘请这些刑满释放的人们,给他们重新开始的机会。”
给有同样经历的人,创造重新开始的机会
1999 年,土耳其发生大地震,司徒保华跑去当志愿者,给新加坡救援队的医生护士做饭吃。
那一次的经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烹饪天赋——虽然没有接受过正式的烹饪训练,也没有在餐饮行业工作过,但他能够将自己尝过的每一道菜的味道几近完美地复制出来。
回到新加坡不久,司徒保华兴奋地跟合作伙伴一起筹备起中餐馆。
发现自己对烹饪的热爱,上帝打开了一扇门
他给自己买了厨师服,定下了十道特色菜,设计出菜单,还将自己的名字打印在菜单上,标记为“总厨”。他还心心念念着自己当初的想法,打算聘请刑满获释的人们来餐厅当员工。
他确实也这样做了,刑释人员在员工中的比例一度高达 80%,但餐厅管理也随之失控。没有过渡,缺乏必要的引导,这些各有故事的人们聚在一起,迅速乱成一锅粥,不少勉强戒毒的又重新沾染上毒瘾,甚至还带着身边的人吸毒。
中餐馆苦苦支撑了一年,因为管理不善而无奈倒闭。
第一次开中餐馆,司徒保华陷入瓶颈
餐厅做不好,司徒保华动起了当学生偷师学习的脑筋。2006 年,他了解到英国明星厨师杰米·奧利弗(Jamie Oliver)创办了慈善餐厅“15”,专门给失足边缘青年提供职业培训,让他们有机会进入餐饮行业。
“改变英国人饮食习惯”的名厨 Jamie Oliver
那一年,他 49 岁。“15”餐厅 CEO 连恩·布莱特(Liam Black)经不住他的硬泡软磨,让他自己掏机票、找住处,破例收他实习一个月。
司徒保华与 Liam Black 的合照
作为年纪最大的“实习生”,司徒保华从洗碗擦碗到做菜上菜什么都愿意做,一个月在“15”的亲身经历让他对餐厅管理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也坚定了他的梦想。
Jamie Oliver 与他的“15”学徒
“Good People, Great Food”——2007年,司徒保华的新餐厅“十八厨”诞生了,他把自己的信念写成这句标语,贴在墙上,写在菜单上。
Good People, Great Food
“十八厨”的名字融合了司徒保华父亲曾待过帮派的名称,加上“厨”,希望正在歪路上的人们能脱离帮派,在餐厅迎来新生。无论背景出身如何,“十八厨”招收任何愿意有积极改变的员工。
“十八厨”招收任何愿意积极改变的员工
吸取过去的教训,司徒保华在“十八厨”里对员工比例进行了控制,刑释人员约占其中 38%,相较之前更好管理,也能让比例占多数的其他员工对他们产生积极影响。
“这部分(有犯罪前科的)员工的比例一度达到 50%,但那时候我发现,比例一高,与其说我在管理他们,反倒像是他们开始控制我。”司徒保华说,“于是这个比例还曾下调至 20%,最后稳定在 38%左右。”
“十八厨”里的员工
有工作,就能保证刑释人员能重新开始吗?司徒保华常被这样问道。曾经一个有前科的员工喝醉了之后砸了厨房,另一个则撬了公司的保险箱,还有一个从收银机里偷钱。
“无论你请什么样的人,其实你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如果那么容易就泄气,可能是不太适合做这样的事吧。”司徒保华回应道。
热爱食物,从零开始
尽管困难重重,司徒保华的坚持还是有了收获。在他从零开始培养出来的员工中,不少人已成长为餐厅主厨或经理,有的频频被别的餐厅抛来橄榄枝,也有不少人积累经验后琢磨起做点小生意。
而坚持对员工的培养,也让“十八厨”在人们不愿到餐厅工作的新加坡少受了招工压力。
“我不会说,你加入我们,你就会变成天使,也曾有少数员工又进了监狱。但我会说,在十八厨学到的东西,能够保障他们将来有必要的工作技能。”
每一件食材,都用心挑选
司徒保华说自己读书不多,不太知道“社会企业”是什么,却很坚信自己聘请刑释人员为员工不等同于“做慈善”:“卖同情只足够让客人来吃一次,要让顾客回头光顾,最重要是美味又『抵食』(性价比高)。”
一边经营,一边学习,司徒保华在“十八厨”大获成功,短短两年内拓展了 3 家分店,但快速扩张也让资金链受到挑战。2010 年,其中一家分店被迫倒闭,另外一家几近关停。经营上的挫折让司徒保华在成本控制上更为严格,也让他在餐厅品牌上有更大胆的尝试。
经常在餐厅和客人玩自拍的萌大叔 🙂
“我们不仅仅在卖食物,我们在卖文化。”司徒保华说。他瞄准了年轻人的旺盛消费力,尽管自己偏爱中餐,他还是将餐厅做成了年轻人更喜欢的无国界、有特色的料理馆,室内装修充满亮色调的涂鸦。他还将自己的照片改成黑白酷炫风,在每一家分店贴上,大得占满一面墙,“我只是觉得,一家餐厅的品牌应该是它的厨师,所以我就挂了我的照片”。
“十八厨”里,司徒保华的巨幅照片。
“我尝试变得完美,但那不是我。”
这位大块头还经常在“十八厨”给客人来些出其不意的惊喜,例如,略显笨拙地领头给当天生日的客人唱生日歌。
他的传奇故事被写成了书,One More Change(《再一次改变》)出现在书店畅销架,给更多人改变的启发。
人们喜欢这位真实、强悍又温柔的大叔。他起起伏伏的人生,藏在那张总是严肃的脸后面,难得一笑,像个走过复杂之后,仍然选择单纯的孩子。
这一切,让司徒保华在不经意间收获了爱情。54 岁那年,他在给居住于公共组屋的弱势居民送食物的志愿活动中认识了同样当志愿者的爱人,并在同年 7 月喜结连理。
今天是司徒保华和太太的结婚纪念日哟
已融化。去 Facebook 送祝福吧:)
2012 年,司徒保华获得新加坡总统勋章,被各界誉为新加坡最成功的社会企业家之一。
“多年来,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人欠你什么。在我那些有前科的学员中,不少人出狱后觉得世界欠他们一条出路。我想说的是,当初我遇到的那六次拒绝,都变成了我的动力,鼓励我坚持尝试,提醒我不要再走回头路。”
“没人欠你的,世界也不欠你一条出路。”
资料出处:BBC / The Straits Time / Singapore Tatler / Daniel Food Dairy / 新加坡眼
图片来源:Ng Chai Soong / Daniel Food Dairy / Eighteen Chefs / Caraters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