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支付合法化后,随便拿张银行卡都能用二维码支付?
支付方式的悄然改变,正在确切地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昨日,央行主管的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向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下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明确支付机构开展条码业务需要遵循的安全标准。这也意味着,在流行多年后,扫码支付首次获得了央行认可,成为合法的支付方式。
支付清算协会在《规范》中明确了条码支付业务定义和业务规范,并向第三方支付机构提出在个人信息保护、加密安全措施等方面的要求。
扫码支付春天:“合法”前已按捺不住
随着手机支付客户端的推广普及,加上提供扫码收款服务的商家数量持续上升, 我国手机支付的用户数量快速增长。餐馆、超市、商场等线下场景的业务增长,也使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迎来快速发展期。
今年 1 月,比达咨询(BigData-Research)发布的《2015 年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5 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总规模达 9.31 万亿元,同比增长 57.3%。
市场份额中,支付宝以 72.9% 的份额雄居首位,财付通以 17.4% 位居第二,拉卡拉、百度钱包、易宝支付的市场份额均在 1% 以上,分别为 3%、2.2%、1.5%。
政策闷棍
现在的盛况是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熬过阵痛期之后结果。
2014 年 3 月 13 日,央行下发紧急文件叫停二维码支付等面对面支付服务,这给当时风生水起的二维码支付一记闷棍。
央行在文件中解释了叫停原因:二维码支付存在支付风险隐患。由于二维码存在易复制、安全性弱等缺点,存在资金盗刷以及冒用的风险,在央行充分了解和评估前限制其全面推行。
另外,扫码支付凭借其便捷性,可能对银联支付等方式造成巨大冲击。这也是央行对这一新技术持保留态度的原因。
尽管有限制文件出台,但央行的态度也颇为暧昧,并没有明确限制扫描支付方式。而支付宝、微信支付也借此在闷棍下得以生存,并在 2014 年至今的两年内持续积累用户。
全面开战
此次《规范》颁布后,第三方支付市场已经被纳入央行管辖。而对这一支付方式垂涎已久的各大银行也不再有政策顾虑,很可能全面加入扫码支付市场大战。
其中,中国工商银行在政策“枪响”前就抢了个跑,在今年 7 月就推出了二维码支付产品。
已经颁布的《规范》只是行业基础标准概述,央行正在酝酿的详细的行业标准出台,这将会吸引更多伺机而动的金融机构加入到扫码支付市场混战。
而大战的结果,必然会改变着我们的支付习惯——提供一种安全和便捷度都要求达到最高的支付方式。在这两个有着背反性的要素上,鱼与熊掌都是必得的。
题图自:Techcru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