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无人机送货、机器人分拣,2017 年的物流快递有什么值得期待的新模样?
2016 年 12 月 20 日,贵州湄潭茶农文永亮将一盒毛峰茶叶交给中通快递员,这是文永亮茶庄的当天的第一笔生意。中通快递的货运司机王志将这盒茶叶放到车上,这是王志当天送的最后的一趟货。12 月 21 日,家住贵阳市沙冲路的李朝军接到这盒在网上购买的茶叶。
这就是中国快递业的第 300 亿件快递,和每一件快递一样悄然完成了整个物流流程。
《2016-2021 年中国快递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快递行业市场规模从 2010 年以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0 年初至 2015 年初,中国快递业务量由 23.4 亿件增至 206 亿件,五年间翻了三番多。同期,快递业务收入由 575 亿元增至 2760 亿元,七年间增长了 4.8 倍,预计 2016 年快递业务量将达 265 亿件,业务收入将达到 3520 亿元。
在资本注入、电商升级、行业规范化和技术提升等影响下,2016 年物流快递行业的又迎来一次跃升,也促使这个行业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大数据平台强化调配能力、自动分拣机器人提升效率、无人机送货威胁人工运输等,都是 2016 年物流快递行业靠技术驱动的变化。
(图自:网易)
而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对物流快递环节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自建完整物流链、快递员架构社会化、完善客户自提机制等等是 2016 年一轮博弈的痕迹。
2017 年,国内物流快递行业会怎么走下去?经过了超过 1 年的发酵,回顾物流快递行业走过的路,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趋势一:上市潮继续爆发,抱团取暖趋势更盛
2015 年 10 月 26 日,国务院在《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2020 年中国快递产业规模要跃上新台阶,快递年业务量达到 500 亿件,年业务收入达到 8000 亿元。该意见还鼓励各类资本依法进入快递领域,支持快递企业兼并 重组、上市融资,整合中小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政策催动,加上高速膨胀的市场对资本的渴求,让 2016 年中国物流快递企业迎来一股上市潮。
2015 年年底,申通开启借壳艾迪西上市程序;2016 年 9 月,圆通速递借壳大杨创世,抢先一步登陆 A 股市场;2016 年 10 月,中通在纽交所敲钟上市;顺丰借壳鼎泰新材,韵达借壳新海股份,也为上市紧密筹划。
代表物流快递行业顶端的顺丰和“三通一达”纷纷选择上市,除了印证快递行业这块“蛋糕”足够大之外,还印证着“分蛋糕”的步伐加速,而全面拥抱资本,会是行业新一轮“分蛋糕”中占据优势的好办法。因此,快递行业的上市潮会延续到 2017,百世、德邦、全峰、天天等第二梯队的物流快递公司都在谋划上市,快递行业开始进入资本追逐阶段。
此外,京东和达达合并,申通收购天天快递,阿里战略投资圆通速递,圆通和汇通加入菜鸟驿站,“通达系”快递企业各自抱团的趋势越发明显。而目前的龙头“顺丰系”快递公司共同投资 5 亿元成立“丰巢科技”,也是加强凝聚力、巩固优势的一大动作。强者越强,各自派系更明晰,资源更集中,可以预测,快递行业抱团取暖的趋势会更盛。
趋势二:物流平台数字化,大数据更实用
近年来,物流快递行业对数字化平台的运用更纯熟,在物流仓库选址、运输路线规划、人力调配、货品跟踪等方面的提升明显。
以阿里的菜鸟网络为例,其着力点是物流流程的优化,通过深度挖掘物流公司、商家、客户、第三方数据资源,实现物流过程的数字化、可视化。阿里希望通过菜鸟网络,建立起一张从全球到中国、从城市到农村、从干线到末端的全链路物流网,监控每一个物流环节,并借此调配每个环节的资源,以协同提升物流效率。
(图自:Slideshare)
特别是菜鸟网络快递员社会化协同机制的建立,对人力这个物流最贵资源进行最大程度激活。尽管目前已经吸纳超过 170 万快递员,这个机制的仍然远没有达到阿里期待的规模,有望在 2017 年得到全面推广。
而顺丰的数据灯塔致力于为电商客户提供决策支持,数据包括物流仓储、市场开发、精准营销、电商运营管理等方面,希望借此帮助客户优化物流和拓展生意。据数据灯塔公布的数据,目前该平台囊括超过 150 万企业客户、30 万收派员、5 亿个人用户、300 万楼盘/社区信息、10 亿电商数据以及 10 亿社交网络数据,覆盖全国 3000 个城市和地区。
(图自:顺丰数据灯塔)
数据灯塔以面向 B 端的特色功能为主:快递件量预测,帮助商家提前备货;分仓模拟,指导商家合理分仓,提升时效;洞察同行,了解对手实时销售动态,应对件量高峰和低谷;洞察供应链,追踪分销商、代理商、生产企业、原料供应商等环节的活跃程度,提供生产、采购、销售的合理策略。
同样在运用大数据优化物流,菜鸟网络和顺丰数据灯塔的构筑方式不同,希望解决的问题也不同,服务对象也不同。这些不同是被需求所迫,让“大数据”这个概念变得更实用。而随着物流行业环境更复杂,可以预测数字化物流平台形态在 2017 年会更丰富多样。
趋势三:物流自动化角逐加剧,高度压缩人力成本
2016 年,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纷纷开设旗下“物流实验室”,送货无人机、仓储自动化机器人等设备也相继投入使用。此外,面向无人化仓储、无人厂内物料配送转运、无人港口码头的整体化智能物流解决方案的公司也层出不穷。
国内机器人智能物流领域创业公司如快仓、飞锐、Geek+ 等加速拓展,在 2016 年得到资本追捧。快仓在 2015 年下半年拿到中兴合创的 3000 万元 A 轮融资,Geek+ 也在 2016 年 5 月拿到火山石投资和高榕资本共同领投的 5000 万元 A 轮融资。
(图自:新四版)
以 Geek+ 为例,目前其极智拣选系统已经应用于天猫超市的仓库中,通过移动机器人搬运货架实现“货到人”拣选,拣选人员只需根据显示屏和播种墙电子标签的提示,从指定货位拣取相应数量的商品放入订单箱即可。该系统的运用,打破了对照订单去货位找货的“人到货”模式,从而大幅提升了仓储拣选效率、减少人工成本。
京东物流的自动化程度也在 2016 年迎来大幅提升,与阿里的菜鸟网络暗中较劲,并在自动化硬件方面略占优势。今年 5 月,京东成立负责智慧物流领域的 X 事业部,启动全自动物流中心、京东无人机、京东仓储机器人以及京东自动驾驶车辆送货等智能物流项目,为京东自动化分拣中心等物流仓储提供自动化+智慧支持。
(图自:凤凰网)
而智能物流的角逐继续加剧,似乎是不可阻挡的趋势。9 月 1 日,菜鸟网络也发布了末端配送机器人小 G,让菜鸟网络的大数据优势有了更强力的实施者;11 月,苏宁打造智慧物流基地雨花二期“苏宁云仓”也不甘示弱地亮相。
智能物流软硬件市场的扩张,也有助于这一技术进一步下放,让更多的中小厂商用上这一技术来提升物流效率,使智能物流不局限于物流、电商巨头们的专利。
机器人智能物流能否在 2017 年迎来爆发充满着未知,但从各家的硬件配置角逐看看非常值得期待。加上大数据平台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完善,智能物流的发展也将成为 2017 年的一大看点。
题图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