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百年尼康浮沉史:这位百岁老人走过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纪

公司

2017-07-27 20:09

2017 年 7 月 25 日,是尼康的大喜日子。

这位日系影像老工匠挨过了一个世纪,走到了今天。当中,有多少的辉煌未能细数,也有多少的辛酸未能尽诉。

或许在这些年,我们能记住的还是那几个点。

如在 2014 年再次奠定 “最强 135 全画幅机身” 地位的 D810,借 FM2 之名重燃情怀的 Df,还有在 CES 2016 上大放异彩的 D5、D500…… 这些是近几年,尼康创造的感动。

然而人们记住的,还有这百年老匠熬过的伤痛。

D750 和 D810 的更新并没有在 “合适” 的时间中出现,期待了一年的 DL 系列相机惨遭腰斩,而 J、AW、V 三大系列在无反战线上节节败退……2017 年开头的失利,让尼康粉丝多了几分担忧。

这位百年老人从战乱中诞生,经历过辉煌与落魄,走到了呈三足鼎立之势的今天。回望这百年,看看这位老匠到底经历过什么,从中能看到什么。

百年经典,也是从军工开始

早在 1914 年,日本突然连同英国一起向德国宣战。

当时,德国不再向日本供应军用瞄准器。正是这一点,为尼康的诞生种下了苗头。只是,当年的尼康还不叫尼康。

和德国开战之后,三菱造船在 1917 年,出资联合 TOKYO 计器制作所、岩城硝子制造所和藤井玻璃制造所共同组建了 “日本光学工业株式会社 Nippon Kogaku K.K”。

这就是尼康的前身。他们的诞生跟相机没有太大的关系,刚起步的时候,这家 “日本光学工业株式会社” 也主攻瞄准器、显微镜这一类医用光学、镜片为主。

直到今天,尼康推出的镜片也拥有一个较高的市场地位,这也是从历史中沉淀下来的结果。

到了 1932 年,日本光学工业株式会社为自己研发的第一支镜头申请了专利,并首次打上了 “Nikkor” 这个标签。这就是全球第一支 Nikkor 镜头,而 “Nikkor” 这个标签,现在也成为了尼康专属的镜头系列 “Nikkor 尼克尔镜头”。

总的来说,这就是日本光学工业株式会社的开端,也算是尼康的起源。尼康诞生也是源于国家、地区对军用光学的需求,这一点和大部分影像品牌是一致的。

“从镜头到机身” 的发家史

从这段历史来看,尼康并没有制作相机机身的经验。在这一段时间内,Nikkor 大多数以军用、医用镜片和镜头为主。

到了 1933 年,当年的佳能以 “精機光学研究所” 的名字出现了。早期的佳能,也就是 “精機光学研究所” 是以仿制徕卡的 L39 螺母卡口机身为样板,制作出自己的可换镜头机身 Seiki’S Nippon。

当时的佳能也没有镜头的研发能力,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当年的佳能用的也是尼康开发的镜头。

那时,这两家公司组建出一个名为 KAWNON 的品牌。更因为标志中有一个观音,佳能也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被用户称为 “观音牌”。

(佳能 SII)

这段合作并不是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后来佳能就开始进行自主研发活动,用 “Serenar” 这个品牌推出了一系列 L39 镜头。这些镜头当年也大受好评,彻底让 “观音牌” 火了一把。

此时,尼康再次被放在了一边。深切明白到 “没有机身就没有出路” 的他们,也开始走机身研发的道路。当时他们选择的模仿对象是  Zeiss Contax。因此,尼康早期的机器都有浓重的 Contax 影子。他们的标志,看起来也跟蔡司当年使用的标志很像。

1946 年 9 月,已经正式用上 “Nikon” 的尼康推出了他们的第一款相机 Nikon I。这款相机在 1948 年正式投入生产,数量仅有 738 台。

这款 Nikon I 对于尼康来说,可算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这块里程碑,在 “画幅” 上栽了跟头。

(插图来自:nicovandijk

相关资料显示,Nikon I 采用的是 24x32mm 画幅,和市面上最主流的柯达胶卷并不兼容。正是兼容性的问题,Nikon I 最终也只能打入欧洲市场,而没有在美国市场取得较大的成功。

所以说,尼康真正的起步点不是 Nikon 1,而是 Nikon M。

据报道,在 1949 年,美国记者 Jacob Deschin 在日本买走了一台 Nikon M,并在《纽约时报》上写了一篇测评。正是那时,尼康才被世人所熟知,走上了发展之路。

现在再回看这百年历史,尼康的经典应该是从 F 系列开始。

(插图来自:i1

1959 年,尼康带来了 Nikon F 单反机身。这个系列的最大卖点就是可以更换附件,例如五菱镜取景器、卷片马达等等。它也开启了相机模块化设计的历史先河。

(插图来自:imgur

而 1980 年出产尼康 F3 也是一个传奇。从 1980 年发布到 2002 年停产,F3 横跨了 22 年时间。即便在现在的交易市场中,F3 的单机身也保持在一个较高的价位,可见其魅力。

F 系列推出后,尼康主要走的是高性能新闻机路线。而柯达也把尼康 F3 作为原型,开发出全球首款数码相机。

另外,尼康也是继哈苏之后飞上太空的相机品牌。

虽然当时 NASA 在首次登月中选择了哈苏,但中画幅胶卷应用在航天拍摄时,会受到单卷可拍数量的限制。一卷只有 12 张,用起来还有些不便。

为此,他们选择采用 135 胶卷的尼康。尼康也和 NASA 合作,推出了一款 NASA 宇航员专用款 Nikon F Photomic FTN,并开始了持续的合作关系。

自此之后,尼康的发展就更加顺利。F4 以及后续机型的推出,奠定了尼康在新闻用机领域上的地位。这个 N 字头的影像帝国,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数码时代的 “三分天下”

到了 1999 年,尼康才正式走进了数码时代。

(尼康 D1,插图来自:维基百科

那年,尼康推出了首款数码单反机身 D1。当时主打 “高像素” 的 D1,搭载的是一块 270 万像素 APS-C 画幅 CCD 传感器。

它的机身用上了时下新闻机流行的一体化手柄设计,支持 30-1/16,000 秒和 B 门曝光模式,1/500 秒闪光灯同步,可以说是当时较高的配置了。

(插图来自:Digicammuseum

在那之后,D1 也衍生出了几款小更新款,如主推高感表现的 D1H 和 D1X。尼康随后也在 D1 上积累了经验,在 2003 年到 2007 年间推出了 D2H 和 D2X 两个系列,完善了它 APS-C 画幅专业机身的战线。

(插图来自:Globalauctionplatform

与此同时,尼康也开始窥探到非新闻领域的用机需求。他们尝试去做一些面向摄影爱好者或非新闻摄影师的产品。例如,他们在 2002 年推出了面向高端定位的 APS-C 机身 D100,面向中端用户的 D70 则等到了 2005 年才面世。

要知道 2005 年到 2009 年年间,正是数码相机发展的顶峰时期。那时,绝大部分的用户正从胶卷往数码机身过渡,手机阵营还没有崛起。这时往大众群体投放数码单反机身才是正确的选择。

(尼康 D5600,插图来自:NR

此时,尼康选择发展得较为成熟的 DX0 系列作为入口,吸引更多中端或入门用户进入到单反市场当中。而真正面向入门人群的 DX000 系列,则是到了 2009 年才面世。

当时,手机群体已经有崛起的迹象,“即拍即分享” 的模式才刚刚完成。那时,手机拍摄的质量虽然略有提升,但依旧未能达到用户满意的程度。

从这点分析,尼康这时才来部署入门级产品线,时机还算是合适的,但就真的有点晚了。

(插图来自:i.pbase

不过要看市场部署的话,不能只看一个层面。2007 年到 2009 年这段时间内,尼康带来一项非常重要的更新。

那,就是 FX 画幅(35mm 全画幅)的引入。

尼康在 2007 年后期发布了自家首款搭载全画幅 CMOS 的单反机身 D3,这也开创了全画幅新闻机的先河。他们的百年宿敌佳能,也到了 2011 年,才推出全画幅新闻机 1Dx。从画幅和时间来看,尼康算是赢了先机。

(插图来自:Cameraegg

另外,尼康在 2008 年推出了全画幅旗舰机身 D700,并且在后续的 D800 系列机型中,将 “图像解析力、动态范围、宽容度” 打造成核心卖点去销售,迅速在市场中站稳阵脚。

看着对家 5D 系列步步相逼,尼康整条全画幅战线也未见动摇。他们在全画幅机身上的部署,也会巧妙错开对家的定位。

D610 来打入门市场,主推性价比。D750 作为一个均衡性选择应付中阶用户。D8X0 系列则是主打高像素、动态范围等元素,满足摄影师在画质上的需求。而 D5 这个级别,对应的就是新闻工作者了。

这就是尼康现阶段的部署。这些产品和佳能之间,还是会有这微妙的错位关系。而因 α7 系列迅速崛起的索尼,分的则是无反阵型这一杯羹。

(插图来自:Cameraegg

所以这三者在相机市场中,就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 “三足鼎立” 之势。

专注于静态拍摄的尼康,在市场中笼络着一群忠实用户,坐稳了自己的领地。虽然今年年初会有点不稳定,但这也不影响他们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和地位。

无反失利,影像巨人的迷失与反思

上文提到,尼康专注的是单反领域和静态拍摄领域。视频拍摄能力,以及无反阵营这些都不是尼康投放精力的地方。

特别是无反,尼康走的 “无反” 之路特别坎坷。

(尼康 V3,插图来自:IR

2011 年,尼康推出了 1 系列可换镜头无反相机。相隔大概一年的时间,尼康推出了定位更低 J 系列,主打入门级市场。当时,尼康希望把这些无反机身定位在 “面向追求便携的入门级用户” 和 “单反机身的补充” 上。通过自家 Nikkor 尼克尔镜头系统来支撑整个无反系统,希望通过尼康单反系统延续下来的特点来吸引用户。

但这一点,并未能吸引用户。尼康无反系统最大的问题,在产品身上。

dsc08824

与 Micro 4/3 和索尼 E 卡口这两个主流系统相比,尼康 1 系列在画幅、画质、性能以及系统的完整性上没有任何优势。Micro 4/3 在松下和奥巴的共同培育下,系统已经有足够的完整性,静态拍摄和视频录制都能够兼顾好。

而索尼 E 卡口机身有着更大的画幅,以 APS-C 起步的索尼跟尼康比的话,差距还是很大的。而且,索尼现在是把 E 卡口当作重点机身来打造,微单系列机身和 FS 系列录像机都用上了 E 口,整个系统的完成度也很高。

再加上万能转接带来的吸引力加成,索尼 E 口系统与尼康 1 系列之间也有着未能逾越的差距。

或者,把两个主力做无反的阵营跟尼康作比较,这可能有点不公平。毕竟,尼康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单反机身上。倾侧重心不同,很难做对等的比较。

dsc07096

但即便对比的佳能,尼康也没有拿出什么能打的选手来迎战。

和尼康一样,早期的佳能在搭建无反系统时,都只是把它们当做 “便携的单反备机” 去做。所以,早期的 EOS M 并未能独当一面。

但是,佳能在 EOS M5 身上加大了投入,把现有的核心技术都投放到这款机身上,整机的表现即时出现大转变。现在的 EOS M5 和 M6,均能够在拍照和视频上取得平衡,具备比以前更高的竞争力。

nikon-1-j5-review-design-hero-1

反观尼康,传感器性能、画幅上的失利成为它最大的硬伤。没有技术投入,单单靠着单反系统的积累是不足以支撑无反系统的发展。1 系列和后续推出的三防机身 AW,这两者在市场中的惨况就是尼康这套策略失败后,需要承受的结果。

尼康现阶段要做的,是重整无反阵营的部署。必须改变现在 “无反只是辅助” 的思维,之后的新品才有出路。不然,推再多类似 AW 系列的新品,也只是徒劳。

Nikon1J5_hero04-1200-80

这个,其实现在的尼康高层已经意识到。他们于上周接受访问时已经提到了新无反计划。他们这次表达的意思,和上次接受 PhotographyBlog 的访问时提到的基本一致

我们的数码单反系列产品已经走得很快、很远了,就像是 F1 赛车一样。而现在的 1 系列还是受到了传感器尺寸的限制,搭载 1 英寸传感器的它就像是一台跑得慢的卡丁车。我们不希望我们的用户因为这些 “妥协” 而选择不同尺寸的机身,就像他们在选择机身尺寸时就要逼他们选择,卡丁车还是 F1。

另外,我们可以肯定的是,1 系列并不会消失,我们正在 “寻找” 搭载其他尺寸传感器的无反相机。

随后,尼康官方也确认了新无反计划的消息。相信在未来,如果尼康要下定决心 “魔改”1 系列的话,那可能会从选用 APS-C 画幅传感器开始。再结合官方转接环和自家的镜头储备,1 系列将会获得新的发展。

百年老人,该如何往前走

从当年的 “山寨借鉴”,到今天成熟的 “影像皇朝”,尼康这百年赢尽了掌声,也历尽了艰辛。

走到今天,这个品牌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情怀与历史。更多的是,他们用技术、产品为整个影像圈带来的影响。

或者有人会认为,年初公布的财政亏损和产品研发失败等负面消息,会影响到这位百年老人的生命线,也有人会就此提出 “尼康老矣,尚能饭否” 的疑问。

但事实表明,这位老人依然有走下去的动力。

用新旗舰来稳住军心,新无反计划来定立下一步的方向。这样,百年老人才能获取更多走下去的资本。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