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嫌《战狼 2》暴力,不妨到影院看“卷福”和“哈利波特”飙戏
截止 8 月 13 日,《战狼 2》的票房已高达 45 亿元,成为今年国产片中票房最成功的作品。与之同时,也有中戏老师从专业电影评论角度出发,批评《战狼 2》中的暴力元素背后缺乏存在意义。
近期,舆论与排片均成了《战狼 2》的天下,但对这类战争片不感兴趣的观众就没有到电影院的理由了吗?其实不然。暑期档这几个月来,国内开展了数系列的主题展映,引进了一大批名为“实况电影”的新观影选择,其中不乏人气加演技爆表的“男神级”演员作品。
(“卷福”版《哈姆雷特》的票在国内一直很抢手,图自 Edge Hill University)
从定义上来看,实况电影可指代传统电影以外,在影院中播放的直播或录影的娱乐项目,譬如运动比赛、歌剧、音乐剧、特殊电视节目等内容,因此又被称为“另类内容电影(alternative content cinema)”。
在过去这 10 多年里,实况电影从最开始的流行乐演唱会内容,逐渐成为了传统艺术的一个新载体,录制的戏剧、歌剧,甚至包括艺术馆展览,都已成为国外影院的新票房来源。
到了近两三年,这个在国外火了好多年的趋势,终于都吹进中国了。在刚过去的 7 月里,生活在广州的我就看了 7 部实况电影。
不想错过男神“卷福”、“抖森”和“哈利波特”的高清戏剧电影?请关注爱范儿(微信号 ifanr),并回复关键词「演出」,获取国内 8-10 月的戏剧以及歌剧类电影时间表。
有明星带着学经典,何乐而不为?
(图自个人博客)
第一个在国内引起持续影响的实况电影系列,应数于 2012 年就在中国试水的 NTLive(National Theatre Live,“(英国)国家剧院现场”) 系列。
当时,国内只有一部录制戏剧进场——《弗兰肯斯坦》。这部戏剧的主角搭配很有趣,由英美两版《福尔摩斯》电视剧中的主角“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和约翰尼·李·米勒联袂主演,引来不少“迷妹”买票。
(两位“福尔摩斯”同台飙戏,图自微博)
到了 2014 年,借助中英两国国家剧院的合作契机,NTLvie 在中国正式进入常驻式发展,由北京奥哲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哲维”)独家推广发行。从开始单部戏剧播映,逐渐演变为成批展映。
《哈姆雷特》、《李尔王》、《科利奥兰纳斯》……对于不少人来说,这是读书时没法啃下的莎翁作品,但当它们被配上人气爆表的“卷福”或“抖森”汤姆·希德勒斯顿当主角时,推广顿时有了卖点。
(“抖森”的《科利奥兰纳斯》中文预告片,腾讯视频)
在 2015 年 6 月至 2016 年 3 月间,NTLive 在中国播映了 160 场,总票房约为 600 万,观众规模约为 5 万人。
而到了 2017 年,独家代理了 NTLive 的奥哲维更是和百老汇电影中心联手举办了首届“国际戏剧影像展”,在全国 5 个城市上映了 12 部高清戏剧作品,作品内容更是不再限于英国国家剧院作品,引进了更多来自不同剧团的作品。
(“伏地魔”演绎了萧伯纳的经典剧作《凡人与超人》,图自自由微信)
虽然剧种扩大了,但推广手法还是一样:由明星带“入坑”,让戏剧用质量说话。这次的戏剧节,国内观众还能看到“伏地魔”、“哈利波特”丹尼尔·雷德克里夫、“万磁王”、“X 教授”、《权力的游戏》“少狼主”等熟悉演员的舞台演出。
对于英国男演员来说,戏剧和针对戏剧的奥利弗奖才是演技和实力的证明,因此,虽然已经在电影电视业获得不少成就,还是会选择回归舞台。
而从内容上说,除了演绎水平有保证外,这类戏剧电影在播放正剧前,经常会先播出一小段制作团队或主演对该剧目的介绍以及花絮分享。这样一来,就像上文学课一样,有老师先作简短介绍,再来欣赏作品,“0 基础”的观众也不会过于困惑。
除此以外,戏剧电影甚至保留了演出时的“中场休息”时间,因此到了戏剧中场时,屏幕上会“无剪切”地播映现场观众离席休息的场景,而电影院里的观众也可趁这个时候走动走动,再回来看下半场。
(和现场观众同步的“中场休息”时间)
对于国内戏剧电影而言,今年还是挺特别的,因为除了原本已经小众的英美戏剧之外,更为小众的日本戏剧也登录国内影院了。
(天海佑希《苍之乱》,图自界面)
负责引进的 X-Live 同样遵循了 NTLive 的“明星”推广手法,选择了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演员主演的剧目,譬如,天海祐希的《阿修罗城之瞳》和《苍之乱》、三浦春马、苍井优的《日本朋克五右卫门摇滚 3》、由堺雅人、上川隆也主演的《蛮幽鬼》。
不想错过男神“卷福”、“抖森”和“哈利波特”的高清戏剧电影?请关注爱范儿(微信号 ifanr),并回复关键词「演出」,获取国内 8-10 月的戏剧以及歌剧类电影时间表。
实况电影也可成为艺术的普世载体
(图自新浪博客)
除了现场演出之外,另一较受推崇的实况电影话题是艺术。在 2013 年,大英博物馆推出了名为《庞贝和赫库兰尼姆的生与死》的主题展览,吸引了 47.1 万人次入馆参观。
为了让艺术可触达更多的人,大英博物馆首次以电影形式将展览记录了下来,并邀请策展人保罗·罗伯茨在电影中充当讲解员。展览期间,该影片在英国 281 个地点播出,共有 5.3 万人观影。随后,该影片还在全球 51 个国家的电影院进行播映。
而在今年 7 月,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则引进了 5 部以意大利艺术为主题的实况电影。其中,《佛罗伦萨与乌菲兹美术馆 3D》、《梵蒂冈博物馆 3D》、《罗马四大圣殿 3D》、《达芬奇:米兰的天才》四部电影,都是由艺术馆馆长或艺术史学家为观众介绍艺术品以及它们背后艺术家和时代的故事。
(《佛罗伦萨与乌菲兹美术馆3D》预告片,腾讯视频)
但从笔者这个“艺术小白”看来,这些影片最震撼的地方在于,通过导演的镜头,正如该系列名字“见所未见”描述的一般,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远在意大利的馆藏品,而且,通过十几米高的屏幕呈现出来的视觉震撼,是一种即使到了美术馆现场也无法如此贴近观察的体验。
可能电影有好多角度我们平时看不到,它(镜头)会飞,我觉得我在飞来飞去地看,可能看原作的人也不一定能飞来飞去。
画家韦羲在《佛罗伦萨与乌菲兹美术馆 3D》的观影分享会上评价道。
(《佛罗伦萨与乌菲兹美术馆 3D》幕后,图自 IMDb)
这个感受在观看到《梵蒂冈博物馆 3D》时也尤为明显。当影片在展示米开朗基罗于西斯廷教堂屋顶创作的《创世纪》壁画时,观众得以 3D 的沉浸观影方式欣赏这幅平面达到 480 平米的壁画,效果非常震撼。
(截自《梵蒂冈博物馆 3D》预告片)
如果是在博物馆现场,即便得以进入这个参观禁区,由于教堂屋顶之高,也无法如此清晰地欣赏到壁画的细节。
存在的争议和以及在中国市场的契机
其实,实况电影的内容非常广,从戏剧艺术到特别版的综艺节目,都能被划分为实况电影。例如,国内就曾将《我是歌手》总决赛集和《放开我北鼻》等综艺节目搬到大银幕播放。
(图自搜狐)
但本文只讨论了在国内上映的艺术类实况电影,是因为,和将综艺节目搬上银屏相比,艺术类的实况电影具备了普及教育意义,更符合注重“终身学习”和“升级体验”的国内消费者的选择,也有潜力走得更远。
在戏剧文化更为成熟的英国,戏剧电影是那些受限于昂贵的票价和交通住宿费用,而无法到现场观赏的戏剧爱好者的一个后备选择。
即便如此,2013 年上映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和歌剧《波希米亚人》电影,却打败了《007:大破天幕杀机》和《匪帮传奇》,跻身英国票房排行榜前列。
不过,它们也都面临着不少争议。
一些戏剧爱好者会说,在电影院看演出无法体验到现场和演员的互动;而一些艺术家或评论人也会批评,在导演时刻都在移动的镜头下,配以煽情的音乐,艺术品的确就成了“大片”。
(图自 IMDb)
但在国内并不是人人都会去美术馆或剧院的国情下,稍微带有娱乐美化,或是明星光环的艺术类电影产品,对于如笔者一般的“小白”而言,未尝不是启蒙的一种好方式。
在观看意大利艺术系列电影时,由于正当暑假,发现同行的观众中,总会有一些是父母带着孩子来看的。
数据显示,未来 5 到 10 年间,国内少儿艺术教育培训市场潜在规模将超过 5000 亿元。大多数父母都想尽己所能为孩子提供艺术教育和熏陶的机会。
与一开始就到剧院,甚至出国进行文化体验的高昂成本相比,带着传播文化使命进入中国的实况电影,也为想从小陶冶孩子的工薪阶层父母提供了“付得起”一个选择。
当然,这类电影的消费受众,更多还是 80 和 90 后观众。譬如,《佛罗伦萨与乌菲兹美术馆 3D》在 IMDb 上就只有 89 人评论,但在豆瓣上,却有 1679 人为这部电影打分,综合获得了 7.9 分,并且有 5806 人标注了“想看”。
题图整合自 IM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