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比亚迪要用自己最贵的这辆车,改变七亿人的出行生活

董车会

2017-09-02 19:29

我快 80 岁的姥姥告诉我,她三十多年前来北京,最激动的一件事就是坐了地铁。

在中国,拥有轨道交通已经成了一个城市发达水平的度量衡,也着实颠覆了居民的出行乃至生活方式。

如今,由比亚迪设计的云轨正式商业化运营,或许会大大加速很多城市的“轨道化”进程。

什么是云轨?

相比“云轨”,有一个名词更为陌生,叫做“跨座式单轨”,不过看下图就明白了,它指的是依托于单一轨道,车辆半包围状“抱住”铁轨前进的交通形式,在很多游乐场里,已经可以看到它的雏形。

“云轨”是比亚迪旗下跨座式单轨产品的统称,与传统的“轻轨”列车相比,主要有两个技术区别:一来云轨有一定的离地高度,并不是在地面行驶,二来云轨只需要一条轨道,这两点都让云轨的占地面积少上很多。

一套完整的云轨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站台、轨道和车体。云轨站台是一个简单的双层结构,在一楼经过安检和购票后,上到二楼站台乘车。和地铁乘车“入地”的过程完全相反。

由于我们试乘的是一条简单的单轨线路,还不涉及换乘等复杂操作,站台的布置也就十分明了。

轨道是云轨的亮点所在,仔细观察,有三点需要注意。一是只用一条轨道就完成了车辆支撑和供电两大最核心任务,布置简洁。二是轨道只需简单的咬合就可以完成建设,铺设快速。

三是在行驶轨道的旁边,平行架设了一条网状桥,除了可以用来在工程中检修观察外,还可以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用来疏散车内人员。

参考火车道闸的原理,部分道轨可以运动,方便车辆进行分组停放和检修。

从外观看,云轨的造型和我们熟悉的高铁没有太大的区别,楔形的车头,大面积的挡风玻璃,白色的车身等,都给人很亲切的感觉。车厢采用全铝结构,自重较轻的同时,也更为耐腐蚀,寿命持久。

在接受董车会(微信公众号搜索:董车会)提问时,比亚迪方面表示云轨具备较强的车组弹性,可以组成由 2、3、4、6、8 节车厢构成的列车组。

通过专门的车间,只需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列车组的车厢的连接组合,可以实现诸如早晚交通高峰期时多装几节车厢来提升运力,其余平峰时间少装几节车厢来节约能耗的目的。

云轨为纯电动列车,平时通过轨道取电,同时车身也自带储能环节,可以保证列车在停电状态下也能驶达下一站点。

通过仰视,我们拍到了云轨下方复杂的行走轮组,在车辆正下方,有一个垂直的轮子负责保证车辆在轨道上的行驶(图中无法看到),而图中可见的两组水平布局的车轮,负责保证车辆与轨道更紧密的固定和转向,由于轮胎是胶轮,噪音极低,可以实现在建筑物旁边的静音行驶。

云轨坐着怎么样?

9 月 1 日,为了更好的服务第 9 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比亚迪第一条商业运营的云轨线路正式通车,在现场我们看到,等待体验云轨的长队已经排到了 100 米开外。

董车会有幸成为第一批试乘的媒体之一,云轨站台的设计与地铁高度一致,安全门必不可少。

由于云轨车厢内部比普通地铁车厢宽了 20 厘米左右,再加上座椅的布局更倾向于提供更多的站立位置,一节云轨车厢在理论上最多可容纳 208 人,与之相对的是,普通地铁车厢单节能容纳的人在 160-170 人左右。

为了体现新能源的未来感,车辆在天花板和地板两个维度都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不规则花纹和图案,带来一点新鲜感。

相较地铁车辆,由于云轨高高地行驶在地面上,观光成为了其一个重要功能,云轨设计了更大面积的车窗,方便观看两侧风景。

车厢内布置着多块显示屏,动态显示车辆和站点信息。

与其他轨道车辆相比,云轨车厢内有一大块面积用来布置动力、行走和储能机构,一定程度上挤占了乘员空间。

通过观察,车辆两端也保留了驾驶区域,但是已经实现了高度化的自动行驶。

由于试乘的是旅游线路,车速被限制在 25km/h,使得车辆的声音几不可闻,即便车辆是在站台上擦肩而过,也听不到任何噪音,如果是在普通通勤线路上,车辆的最高时速可以达到 80 km/h。

云轨能否“再造一个比亚迪”?

我最初知道比亚迪这个品牌,是在诺基亚手机的电池上,没过几年,比亚迪就变成了遍布大街小巷的电动汽车,而现在,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说轨道交通将成为比亚迪的第四大支柱业务,并有可能“再造一个比亚迪”。

宏观上来看,比亚迪云轨赶上了中国高速城市化的红利期,我国自 2000 开始,可谓经历着世界历史上最宏大的城市化过程,短短十几年时间,中国的城市人口从 4.9 亿增加到 7.5 亿,每年新增城市人口高达 2000 万,这些人口连同城市扩张的面积,都呼唤着轨道交通的支援。

微观上来看,云轨在地铁和公交之间的间隙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与中国地铁动辄每公里 6-8 亿元的建设费用相比,云轨的每公里建设费用为 1.5 亿(单轨)到 2.5 亿(双向双轨)之间,同时还减少了工程拆迁的工作量,在城市中可以见缝插针地布置。与公交相比,云轨的速度和运力是最大的优势,可以实现每小时 1-3 万人的运输量,这是传统公交车乃至 BRT 高速公交车都无法完成的。

比亚迪的初步规划,是在人口 150 万以上的中等规模城市和大型城市的风景区等有特殊需要的场合建设云轨,除了银川市已经启用的花博园线路之外,比亚迪方面称已经与 20 多个城市签订了工程方案。

工程速度是比亚迪云轨的特色之一,以银川花博园为例,2017 年 4 月 18 日开始建设,9 月 1 日通车,完成这条总长 5.67 公里,含有 8 座车站,采用 7 列云轨列车的线路只用了不到 5 个月的时间。

当然,云轨模式也存在着未可知的问题,比如从车辆设计到工程施工全部由比亚迪完成,一旦同时进行的项目较多,在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上能否顺利进行是个问题,同时这种模式成熟后,大量拥有轨道交通设计生产能力的厂商想必也会加入战团来分羹。

但无论如何,坐在北京西三环家里写稿的我,一想到晚上要穿过重重拥堵去东五环参加活动,就陷入对云轨的深深怀念当中。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