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那颗 Home

产品

2017-09-04 14:57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EICO – 数字化业务咨询与产品设计专家 eicoinc.com(微信 ID:eicoinc),转载已获得作者授权。

9 月 12 日 苹果即将迎来新品发布会,传说已久的 iPhone 8 很可能会亮相,对于 iPhone 8 的全面屏,从而 Home 按键是否会消失,并隐藏到屏幕,也即将揭晓。EICO 创始人 Rokey 在去年 10 月第一次使用 iPhone 7 时曾有一篇关于 Home 按键深度感受的文章,及由此对下一代 iPhone 的 Home 按键设计判断的推测,在此分享。

iPhone 7 非机械式的 Home 对于之前确实是一个重要的改变,因为这可能会是你每天接触最多的硬件。在没有拿到真机体验之前,我对于新 Home 按键感受差异的期待比较接近 Macbbook 蝶式键盘体验变化,因为新蝶式键盘与以往键盘的体验确实差距较大。带着这样的期待使用了 iPhone 7 一个多月时间,新 Home 却给了我另外一番感受:并不仅仅来自于接触体验的差距,而且这种变化似乎也透露着 iPhone 设计更深层次的意图。

包括 Apple Watch 也在使用的可按压触屏,虽是 6S 的一个重要特性,但直到现在,我并没有发现周围使用  6S 的朋友把它作为一个常用功能来使用(做了应用图标按压设计的朋友,可以从图标快捷功能的数据来反驳或佐证这个观点)。正因为一直使用 6 而跳过了 6S,所以才观测到了这样一种可能。iPhone 7 对我这样一个没有熟悉按压操作的使用者来说增加了两个新硬件:非机械式的 Home 按键和可按压操作的触屏。这段时间的体验给了我一个很直观的判断是:Home 硬件按钮的未来与一个软件功能可以是无异的。

在这个两个新硬件特性中,震动给予了最重要的帮助,尤其是非机械式的 Home 按键,在按压的瞬间给我的感受与按压一枚 APP 图标无异,唯一的区别来自于稍稍凹陷的一个平面结构,反馈震动强度(或感受)稍不同。在单次按压后的系统反馈的差异是:Home 给予了任意界面回到首屏的功能,而 APP 图标给予了快捷的功能入口。

所以当触屏本身(或更大面积)可以将指纹识别也融入其中时,完全可以更纯粹地将 Home 看作一个 “控制区域”。物理触感对于 Home 按键最实际的帮助只会是在快速定位这个 “控制区域”:系统出口或多任务(指纹已经被触屏吃掉,Siri 已可以随时语音唤醒)。所以对于 Home ,图标或是信息来说触屏的表面都是 “控制区域”,区别只是位置固化还是动态。

可以再看另外一个有意思的变化,来自于震动马达。

在 iPhone 7 中向下滑动打开状态栏,或者向上滑动调起控制中心,都会伴随着很微妙的马达震动,强度低于按压 Home 或者 App 图标;系统默认的向下拉动刷新以及开关按钮,也伴随着这样一下震动;而硬件静音开关也同样使用这个震动的不同模式(不同层级功能的震动反馈是不同的,应用图标按压的反馈更强,而应用内信息的按压反馈更弱,如:照片、朋友圈信息、邮件片段等)。

如果我们对比更早的 iPhone ,你会发现不仅实体 Home 按键的反馈与软件层面的反馈是彻底分离的,而且硬件之间的反馈区别也很明显(比如之前 Home 按键与静音开关或者开始充电),而现在的情况是 iPhone 7 马达的震动反馈趋向于通过较接近的强度,长度等模式反馈,试图混淆软硬件的信号反馈差别,而更关注信号反馈级别,与之伴随着的更少的纯机械硬件:从最早触屏吃掉机械按键,到用震动模拟键盘按压,再到目前机械 Home 按键的消失以及 3.5mm 接口的消失…

可以想像当触屏可以弯曲,延展甚至形变,就可以预见将有更多的硬件结构从手机上消失,而通过马达震动,声效或屏幕反馈的综合手段使用户可以忽略是软件还是硬件的反馈,而更关注功能和控制,从而形成在感受上的层级认知,那么功能就无所谓是以硬件(机械实体的)或是以软件的方式传递了。

而目前 iPhone 7 给我的感受正是在这个方向上的起点,对于手机功能或信息的控制与获取,全部尽量以同一种反馈模式给予,这样最大的好处是使用户对于设备输入与输出的理解与操作成本更低,而硬件机械结构更少,也可以从形态上更趋向极致成本降低… 而最重要的是:触屏将会承载更多不可替代的能力,苹果可以通过这个过程将按压操作变成触屏中一个新的操作维度(新的触屏标准),弥补硬件功能消失的控制手段并创造更多的信息交互机会。

这个教育过程的起点从新 Home 开始的。通过 Home 触屏区域的不断按压操作以及震动反馈,其实在不断教育用户触屏可以(在这个维度)这样操作,从而慢慢接受触屏的任何 “控制区域” 都具有相同的操作方式。这一点非常像 iPhone 从第一代就开始的横划解锁操作,同时也是在教育用户触屏的滑动操作属性,而当用户对某个动作在一种新技术(触屏)的应用中有了坚实广泛的认知时,随着指纹识别的加入,滑动解锁的交互行为就可以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了。

相信软硬件的一体化在设备未来的趋势会愈加明显,而对于用户来说信息与信号的输入与输出路径也会更短。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我们创造的数字化产品与品牌,正影响着中国数亿用户的工作与生活,为品牌带来持续的商业价值,客户包括摩拜,蚂蜂窝,丁香园,魅族,海底捞,亚马逊等。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