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请在车上趴好,你现在就是一台无人车的电脑了
很多人对于新技术的信任都是建立在亲身体验之后的。只有乘坐飞机扶摇升空,才会相信人类可以像鸟儿一样翱翔;只有看到 PS 修改面容,才会相信数码影像早已可以让看到的一切成为虚妄。
对于无人车这种攸关性命的产品来说,很难要求有恐惧感的人们先坐上几百公里来体会安全,而无人车的原理可比真人驾驶复杂多了,一言二语也说不清楚。
最近,戴姆勒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 moovel GROUP 就想出了一个点子:“Who Wants to Be a Self-Driving Car(谁想当回无人车)”?
这个形状如同鸟笼一般的框架就是你要体验的“无人车”了,在车辆的顶部,配置有视觉摄像头,3D 景深摄像头和 LIDAR 激光雷达,虽然数量不多,但这是当前主流无人驾驶车的环境感知方案的简易版模型了。
体验者需要趴在车上,带上一个 VR 眼镜,而上面所说的各类传感器捕捉到的信息,就会及时传递给人,各种信息和图像堆叠在一起,很有电影中钢铁侠战衣操作界面的感觉。
而人所需要做的,就是通过车辆前方的一个类似飞机操作杆的手柄,控制车辆前行。
整套系统可以在两方面起到研究作用,主要作用自然是通过这种类似科普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大致了解无人驾驶车的运作模式,在手忙脚乱之中也许会更相信计算机中枢能力的强大。次要作用则是变相研究当前人机并存时代有没有更好的人工操作方式。
当前在向高级别无人驾驶演进的道路中,车企大多选取的是优先自动驾驶,特殊情况下人工介入的操作方式,但从心理学角度讲,自动驾驶开始之后,本身对于驾驶员分神去做其他事情就带有诱导性,同时在危机状况下突然要求人类介入,往往也很难瞬间恢复到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
这一定程度与当前车辆操控的模式有关系,传统方向盘+排挡+踏板的模式在突然介入的情况下需要掌握的细节太多,而最关键的是,如果人上臂不用力的话,悬吊在方向盘上是一件非常难受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讲,换用类似摇杆的操作方式,可以让手臂自然下垂,同时方向、速度的控制也可以用一只手来完成,甚至你就想像这样趴着开车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这样大动干戈的底层控制方式优化,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否则这么多刚过了科目二的人又要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