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以艺术之名,我要给你卖最惊艳的自拍背景

新创

2017-10-26 12:09

在过去几个月里,你的朋友圈是否出现过这类照片?

(图自 teamLab

这个由日本数字艺术团队 teamLab 带来的展览,被媒体称为“可能是北京 798 艺术区有史以来最热门的一场展览”。虽然 150 元的门票只能换来限时参观,但展出两个月来天天都人头涌涌。

(自拍镜头外的展览,图自简书

关于这个展览的报道里,大多都会很贴心送上如“穿上白衬衫拍照效果最佳”、“要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合影”等现场拍照小提示。毕竟,不少去看展的人,都是冲着拍照去的。

虽然,不少中国消费在今年才接触 teamLab 这种自拍性极高的艺术展览,但其实在国外,“art selfie(艺术自拍)”的潮流已经发展了好几年。

手机如何拍大片?搜索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后台回复关键词「摄影」,获取苹果官方制作全套 iPhone 摄影教程资源和手机摄影电子书。

艺术自拍,一种从“打卡”演变而来的趋势

虽然自社交网络普及以来,不少人都在看展时都喜欢拍照来“打卡”,但艺术自拍这个流行文化趋势,在 2014 年才得以奠定。

2014 年 10 月,美国娱乐界“第一家庭”的 Beyoncé 和 Jay-z 一家到罗浮宫参观。在清空的博物馆里,两人超近距离地站在《蒙娜丽莎》前合影留念,放在网上,然后,网友们就炸了。

(图自 Complex

有人批评两人过分自恋,在伟大的艺术品前,只看到自己的模样和手机;也有人直接进入戏谑创作阶段,衍生了一堆“恶搞图”;但还有更多人,有意无意间会受影响,并也开始(或更频繁)在艺术品前自拍。

我曾去过现代艺术博物馆,并发现每个人都在拍自拍发 Instagram。现在的艺术都变成这样了吗——你体验了,然后将它(拍照)发给全世界?

Jordan Ferney 在接受《连线》采访时说道,他创造了“网红展览” Color Factory,我们在后面会聊到。

同一个月里,艺术团队 DIS 推出了一本名为《#artselfie》的图书,其中收录了大量网友在艺术品前留下的自拍。

(图自《纽约时报》

早在 2012 年 12 月,DIS 就构建了网站 artselfie.com。只是作为艺术节信息发布平台。当时 DIS 的成员在看展时,会以和展出品合照的方式记录艺术节内容,并上传到该网站。

(图自 Huffington Post

不经意间,这个标签成为 Instagram 和 Tumblr 的热门标签。《#artselfie》一书中的内容,也大多来自社交网络。

(在兰登国际的实验作品 Rain Room 里拍照的年轻人,图自 Youtube

和艺术品合照虽然一直存在,但在这一年里,它获得了流行文化中超级明星这一头部资源的助推,同时也得到了一本专注于该主题的纸质出版物,似乎是对这个文化进行了“认证”

(草间弥生的其中一个 Infinity Mirror Room,图自 ArtNet

虽然到这个时候,已经有不少如 Rain RoomInfinity Mirror Room 这类自拍价值极高、具有互动性的艺术作品,但艺术品和摄影者之间的关系还是非常简单粗暴——为艺术家传达思想是艺术品的“正职”,而被动地用作自拍背景,只是一个衍生品。

为自拍而生的博物馆

(图自 the cut

这几年来,人们对自拍的热情有增无减,商家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赚钱的机会。

各大品牌手机越来越注重自拍技术的拓展,针对修图的 app 也多如牛毛,作为拍照重要一环的“背景板”也迎来大升级——过去被动作为背景的艺术品,如今要主动创造让你无法抗拒的自拍“艺术空间”。

我留意到,像草间弥生(日本艺术家)的‘Fireflies on the Water(水上的萤火虫)’这类展览一下子就火了起来,引来大批观众。

受到这个启发,我觉得,如果给人们带来一种不同的艺术体验和概念,并且让他们成为展览的主角,应该是一个很有趣的尝试。

数字媒体公司 Refinery29 的联合创始人 Piera Gelardi 在接受《连线》杂志时说道,他们创造了一个名为“29Rooms”的艺术展览。

(图自 29Rooms

到 2017 年为止,这个展览已经迈入巡回的第三年了,票价在 19 美元至 85 美元之间(约合人民币 99 元至 560 元),而且每次的门票都很快售罄。

(29Rooms 的其中一个房间,图自 wgsn

“29Rooms”,正如其名,就是由 29 个主题各异的房间组成的一个展览。这里有巨型的雪球(snow globe)装置、贴满流行文化海报的房间、充满视觉错觉的几何装置等等。

(图自 29Rooms

虽然,Gelardi 愿意承认在设计时会考虑可拍照性,但她并不同意这个展览就是为自拍而设,她认为展览中还是有探讨身体意象和性别等社会问题。

2016 年,美国年轻人又迎来了另一个以病毒式传播的艺术展览——Museum of Ice Cream。

在这里,有冰淇淋筒形状的吊灯和秋千、满屋子不同色调的千禧粉墙纸、瓷砖、充气泳圈、满池子的彩色塑料“糖粒”等等,处处都能成就一张完美自拍。

(图自 SFGate

这也难怪经过三个城市的巡展后,Museum of Ice Cream 在 Instagram 上已经积累到 25 万粉丝,至少有 6 万多带 #MuseumofIceCream 标签的推文。

(图自福布斯

参观的价格也从最开始的 18 美元涨到了 38 美元。而三藩市站为期 6 个月的展览,门票在开票后 90 分钟就售罄了。

而我们在前面提到的 Color Factory,是一个占地一千多平米的展览空间,提供了 15 种不同的色彩体验。

(Color Factory 中的黄色体验,图自 iHasCupquake

而文章开头提及的 teamLab 数字互动展,和以上提及的几个艺术展具有一定共性:互动性强、可自拍性高、网络传播能力极强。而且,它们不像一般艺术展那样需要通过学习来进行解读,才能从中获取乐趣。

(图自 29Rooms

它们的兴起,为艺术消费带了新思路,顿时间,即使在大众艺术消费算不上成熟的中国市场,也能掀起一番热潮。

teamLab 北京展驻场摄影师斯科拉·克鲁尼,一位长年游走于国际上不同艺术展的美国摄影师,也对中国消费者表现出对艺术的热情发出由衷感叹:“场馆外排起一百多米的长队,让我怀疑自己到底身在柏林还是北京。”

但这翻热闹,真的是来自对艺术的热情吗?

搜索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 后台回复「修图」,获取好用的手机修图软件清单。

到底是艺术还只是背景板?

(teamLab 的“金浪”,图自 teamLab

对于 teamLab 的展览,虽然选在艺术氛围浓厚的北京 798 艺术区开展,但国内艺术批评家王明贤对它的定义却是“灯光秀”,而不是艺术展。

即便在日本国内,关于 teamLab 也存在不小争议,那就是他们的作品到底算不算艺术。除了作为青年男女取景拍照的地儿,看不出它到底传递给人们哪些思考。

王明贤说道。在他看来,这只不过是用炫彩灯光包装出来的一场秀,是一种单纯的体验,而作品本身也简单得不需要任何辅助说明。但艺术的精粹在于传达的思想,而不是耀眼的载体。

(截自腾讯视频

艺术博物馆数字宣传负责人 Jia Jia Fei 在一次 TED 演讲上,也提出过类似观点

像 Sol LeWitt 这类艺术家的作品中也有非常精美的彩色墙。

如果不结合解读语境,你也许会认为那也只是为拍 Instagram 而生的。但艺术家的作品的确有细微差别。它在讨论极简主义,以及这种艺术风格诞生的那个年代。

(Sol LeWitt 的作品,图自 Tate

而《洛杉矶时报》的艺术评论家 Christopher Knight 则说得更加直接了断

这些娱乐项目根本就不是什么艺术展览,它们就和快餐店里装饰的拱门以及乐高店里的展品一样。不过就更加势利罢了。

但这是否意味着这些展览毫无价值?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它们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很合适年轻人的胃口,而父母也可以带孩子来玩。而这个娱乐性,也为它们带来了很大商业潜力。

其实,不少展览已经开始展现自己的商业价值了。

其中一家将 teamLab 引入中国的深圳文创投资公司绽放文创,不仅把 teamLab 的展带到了深圳欢乐海岸,同时还和 teamLab 合作在华侨城开了家数字互动餐厅

(teamLab 合作餐厅,午餐 2388 元/人,图自搜狐

而新开的上海万象城早已将 teamLab 收为合作对象,在商场中举办艺术展吸引人流,相信不久以后,更多房地产商业也会搭上这辆快速引流的“网红”车。

而风靡美国的 Museum of Ice Cream,在今年纽约站的展出,已经为多芬、Fox、Dylan’s Candy Bar 甚至“约炮神 app” Tinder 推出主题展区,而 29Rooms 也接受了不少品牌的赞助来做主题互动区。

相对于毫无新意的推广活动,这些带有“艺术”标签的品牌互动,当然是更加有趣的营销手段。

但它们是否会启发我们,或者为我们审视世界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嘿,咱们还是专心拍照吧!

搜索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后台回复关键词「摄影」,获取苹果官方制作全套 iPhone 摄影教程资源和手机摄影电子书。

题图来自 teamLab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