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中国互联网 30 年了,但任何尝试依然是伟大的开始

董车会

2017-12-29 15:10

双旦期间,爱范儿办公室里最热闹的,要算每天快递小哥送来的一本本打着各大互联网厂商 Logo 的日历了。

日历奇妙之处,在于你只翻过一页,时光却已更迭一年。

对于明年就要 30 岁的我,捻起这页纸的手总要犹豫一番,因为那意味着 “而立” 的责任就要担在肩上。相反,这五颜六色花枝招展的纸张之上的中国互联网征程,也刚刚被打上 30 岁的标签,而它却比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看上去有活力的多。

风雨三十年,中国互联网赶超之路

商业史书架上再多的《XX 几十年》,写不尽中国互联网的跌宕起伏。

以 “互联” 之名,中国互联网始终以联结为诉求,无论是联结人与人、地点与地点,还是联结科技与人类、未来与现在。

然而 30 年前,连让中国联结上互联网的那台电脑,都是千辛万苦才弄到的。

1986 年,中国与德国签订了科技交流合作协议,德国开始向中国派遣专家,当中的措恩教授以个人身份说服德国公司对中国进行援助,其中就包括那台 7760 大型计算机。

1987 年 9 月 14 日,中国科学家尝试发送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但回车键敲下之后,并没有收到任何信息,原因是软件调试出现了问题,邮件并没有发出去。

一周之后的 9 月 20 日,第二次实验才终告成功,20 点 55 分屏幕上显示出的 “发送完成”,标志着中国互联网的开始。

很多人都知道这封邮件 “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跨过长城,我们可以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 的内容,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并不是诗意的描写,而是当时中国无法直接连接世界,这封邮件必须先发到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才最终被转发至世界。

但对于改革开放之后,高等教育复苏的中国来说,互联网这源清泉的打通,正好解了中国各路商业奇才与学界精英的难忍之渴。

90 年代初期,互联网运营商开始给企事业单位提供互联网连接服务,90 年代下半期,家庭接入互联网成为时尚。

于是一个全民关注的问题,也借助一家公司的一个广告牌呼喊了出来,1996 年瀛海威在中关村立起来的这块 “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 成为日后复盘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必备瞬间。

然而一切并没有让人等太久,一年后,一个叫做丁磊的 26 岁小伙子开发出了中国第一个全中文的免费电子邮箱系统,1998 年开办的这家叫做 “网易” 的公司开始以日均新增 2000 用户的速度发展起来。

也是在同一年,有两家新创立的分别叫做 “新浪” 和 “搜狐” 的网站与网易一起,构成了中国互联网的 Web 1.0 时期,邮箱与新闻,成为了联结人们的载体。

写邮件的速度是不是足够快了?传播范围是不是足够广了?有个叫马化腾的人不这么认为。

1998 年 11 月,按照国外软件 ICQ 的模式设计的 QICQ 在国内亮相,很快就凭借着全中文化和可以在服务器端储存好友列表的能力让这只小企鹅爬上了中国几乎家家户户的桌面上。

仅仅过去 5 个月不到,一家在西湖畔开办的公司开始宣布要成为 “致力于为全球商人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商务服务的高科技跨国企业”,这家企业的创始人曾经到北京游说自己的商业理想,然后他口中的语句和他的相貌一样,常常被人当做是外星来客,这家企业叫做阿里巴巴。

又过了半年,一位与前序大佬形成鲜明对比的帅气硅谷工程师意气风发回到中国,本已对西方文化变得熟稔的他却偏要从 “众里寻他千百度” 中找寻灵感,毕竟中国人需要搜索的东西太多,于是有了百度。

这三家,在之后近 20 年的历史中,总被人以 BAT 并称,无论赞誉与骂名有了多少,它们却依然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三根梁柱。

中国互联网开始在即时通讯、电子商务、搜索引擎等底层技术服务上,与整个世界互联网的发展脉络相通。

在这之后,中国互联网开始显示出中文语言圈和中国文化在创新和扶植生态上的肥沃土壤。京东堪称全球平均配送最快的电商平台,新浪微博活跃用户数已经超过 3 亿,滴滴手中的现金储备是 Uber 的 3 倍以上,而美团、饿了么的外卖甚至改变了 “民以食为天” 的中国青年的就餐习惯,摩拜的共享单车已经被放到了英国曼彻斯特市中心的运河河畔。

至于上面所说的腾讯和阿里巴巴,手中所掌握的移动支付能力不仅在全球各地都已经能见到,更让全球各地的人艳羡。

2017 年,一位中文名叫 “阿福” 的德国青年给德国总理默克尔写了一封信,建议德国人 “重新认识中国,再不学习就落后了”。

中国互联网,以向德国发送邮件起算,到以向德国发送邮件为里程点,恰巧 30 年。

互联网不老,所有的伟大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仔细想,中国互联网在当下所联结的,早已不是单纯的虚拟世界,而是将现实世界所拥有的一切裹胁向前。

BAT 中的百度,虽然没有赶上移动支付的大船,但是却有望做出一条无人驾驶的大船,在将 “中国 IT 企业在美最高级别高管” 陆奇招致麾下之后,“All in AI” 的百度宣布打造 “阿波罗” 无人车计划,在与德国大陆和博世相继签订合作协议之后,这套平台有望成为未来中小车企的通用无人驾驶技术提供商。

这暗示着中国互联网也要加速进入 “万物互联” 时代,移动设备、智能家居之后,就连汽车这样在传统眼光看起来既庞大又不 “触电” 的事物,在未来马上就能和红绿灯甚至是道旁的垃圾桶发生关联。

互联网的速度和吞吐量急迫需要提高,于是华为等企业在 5G 领域不仅掌握了标准,还在极速推动商业化使用的落地;互联网的在线时长和使用场景继续趋向无缝,甚至开车这种时间都要被无人驾驶占领。

越来越多的中国互联网人开始超越自己的想象,更开始突破我们的想象,现如今中国第一与第二大的两家汽车媒体的创始人在互联网上露面的次数比过往几年的总和还要多上不少。

只不过他们都在造车,新能源智能汽车。

从 PC、智能手机之后,无数互联网人夜不能寐地思索下一个互联网的核心载体会是什么,也许智能家居不是,也许可穿戴设备不是,也许 VR 成熟尚需时日,但汽车明显是下一站最明亮的一块路牌。

“造车运动” 已被获选 “ifanr 2017 年度创新科技”,既是由于李斌、李想、何小鹏等中国互联网巨擘在这一年中纷纷拿出了自己的汽车品牌和量产产品,更是看中智能汽车占用的人类生活时长,以及汽车赋予人的行动和联结能力。

中国互联网 30 年的发展,从不与中国之外的先进科技趋势所孤立,无人驾驶与新能源领域的发展,也与国外的龙头企业亦朋亦友。

中国互联网向智能出行领域的转变,让我们倏而意识到,中国互联网永远没有迟到与迟暮,每一刻都有崭新的尝试与开始。

在中国互联网 30 周年之际,以 “所有的伟大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为品牌核心的凯迪拉克也表达了致敬:

我想,中国互联网从单一信息载体向万物扩展的转变,如同凯迪拉克决定向中国互联网 30 周年致敬的决定一样,殊途同归而又并行不悖。在这支视频中,有一句话叫做 “感谢 30 岁的你”。

而写到这里,我更愿意将这句话送给中国互联网,送给每一位读者,以及送给我自己。

感谢中国互联网 30 年间的伟大,用一次次的开始给我们的生活创造可能,更感谢中国互联网 30 年间生活着的你我,用一次次的开始给自己让自己的生命与众不同。

感谢你,无论年岁几何。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