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的猫腻与狐媚!潮水退了,才知道谁没穿裤子

产品

2018-01-17 08:53

本文发布于 DeepTech 深科技(微信公众号:mit-tr),转载已获得作者授权。

过去我们说 Mobile First,然后是 AI First,接下来会是 Blockchain First 吗?

从去年以来的区块链热潮,搞得风风火火、盛极难继,正如 DT 君同事说的:“我爸铁定不知道区块链,但他铁定知道比特币”。从比特币、以太币到瑞波币,当然还有各式各样通过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代币发行)发行的不同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y),或称为 AltCoin 等等。

短短几行字,就有 6 个在过去 3 年内从无到有的新名词,而这一切大家都认为是由区块链技术发展出的产物。但事实上,大家如果有注意到,最近有越来越多所谓的 “非区块链” 加密货币或者是技术出现,但大部分人都还是习惯将这些归类到区块链里面去。因为,这些加密货币或者是技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分布式帐本(Distributed Ledger) 的方式处理交易/交换验证。

英文里有一句话说:“We are on the same page”,基本上准确的解释了分布式帐本的意义,也就是不论交易/交换频率多大、交易/交换的流程多长。基本上,在每一次交易交换时,双方各持一份的帐本上的东西永远都是一样的,记录是不能被篡改的,而且这中间,没有其它力量的介入,在每一次交易交换的世界里,帐本上都只有彼此。

也就是基于这一点,许多对于所谓 “区块链” 的定义想象就出来了,高度加密、安全性、去中心化的不受干预等等。但这两年有一个有趣的事发生了,就是所谓加密货币或者称为 Altcoin 等,这些货币的出现,其实只是方便交易交换,所以许多在这圈子里的人称这个东西为 Token、也就是代币/辅币的意思,有了这个代币,你可以在比特币、以太坊或其它生态闭环圈内去进行交易交换,就跟货币一开始出现的时候意义是一样的。

但这些货币却开始逐渐偏离交易交换工具的初衷,而成为投资的标的,于是有了我们看到的加密货币交易所的出现,看到了比特币狂飙、以太币的疯涨骤降、瑞波币的腰斩等等。就有长期研究信息创新科技的学者在接受 DT 君专访时表示,这些货币的狂飙大涨,背后其实代表了一个警讯,就是这些原本被创造出来要创造价值的工具,因为没有找到实际的应用场景,所以就没有办法创造出真正的价值。

所以,这就像是热钱一样四处乱窜,再加上根据简单经济学的供需原理,大涨大跌都是意料之内的事,但这也代表着,原本被认为是将会改许多既有体系的技术,已经走上了以泡沫化去泡沫的命运。

“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这或许是对这一波疯狂飙涨之后结局最恰当的形容,但这结局不是谁赚谁赔,而是在被统称为 “区块链” 的这一系列技术中,到底谁是骗子?又会是谁先窜出头来,成为新一个时代的霸主?

Sirin Labs 1.57 亿美元 ICO,不是要做一部区块链手机而已

近期,DT 君注意到一家以色列公司 Sirin Labs,这公司之所以会被注意,是因为他们通过 ICO 发行 Sirin 拿到了 1.57 亿美元的资金,并开始将此次 ICO 所发行的代币 SRN Token 在多个加密货币交易所进行交易。

一开始,DT 君的确被这个 1.57 亿美元的数字所迷惑了,但深入研究之后发现,这公司简直就是最近区块链热潮中最好的一个范本。因为,Sirin Lab 几乎是集过去所有区块链火起来之后的技术与概念之大成,从分布式帐本、IOTA、以太坊等技术,到工具型的 ICO、Token,再到创造生态系统的 FINNEY 智能手机、FINNEY PC、DAPP、SDK 等等,这公司做的东西真的够全。

(Sirin Labs 公司的 FINNEY 智能手机)

对于区块链兴起,会不会创造出下一个 BAT?DT 君与同事们有过一些讨论,但这些讨论有趣的点在于,大家都只说了区块链的一部分,单点看起来,似乎不足以颠覆 BAT 这样的巨头。但钻研区块链技术多年、近两年也积极投入 IOTA 技术在物联网应用发展的 BiiLab 创始人朱宜振用了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创造闭环效应,是区块链相关技术成功导入应用创造真正价值的关键”。

(BiiLab 创始人朱宜振)

朱宜振认为,所谓的闭环效应,就是所有的价值交换都在一个闭环中完成,而最后开创这个闭环的人,还可以让价值回到自己身上,继续把这个闭环扩大,像是微信生态圈就是如此,微信钱包里面的钱基本上只进不出,你可以用微信钱包里面的钱在微信的生态圈中买到你需要的货品服务等等,你几乎不用离开这个闭环。

而回头看 Sirin Labs 所提出的 FINNEY ICO 计划,表面上看起来是一部手机、一台 PC,但 Sirin Lab 想做的却是第一个真正的基于分布式帐本技术精神的生态闭环,即使这个想法在现在看起来遥不可及。

首先,大部分报道都没有写清楚的是,FINNEY 计划 ICO 所发行的 Token 到底要拿来做什么?是可以买手机?买 PC? 还是将来可以用来在 Sirin Labs 所开发的 DAPP 交易使用?但不论可以做什么,1.57 亿美元的 ICO 金额所代表的是,将来在这个闭环中,至少会有 1.57 亿美元价值可以交换流动,也就是这个 “经济体”——它的 GDP 至少就是 1.57 亿美元。

另一个 FINNEY 计划没有讲清楚的是,这个计划所发行的 SRN Token 数量会不会增加?会如何增加?通过新的 ICO 活动发行的 SRN Token,会以什么作为增加发行的标准?

而有一个有趣的点,也是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的,Sirin Labs 并没有打算自己做手机或者 PC,他们会开放整套方案,包括手机、PC 的设计套件,再加上其自行开发的 Sirin OS 给所谓的 OEM 品牌厂商。也就是说,如果有品牌手机厂、PC 厂认同这个方案,就可以基于这个套件解决方案开发 FENNY 智能手机与 PC。

这听起来有没有很像是 Android Phone 和 Chromebook 的概念?其实就是一样的想法,只是 Google 想要借此拓展搜索广告业务,但 Sirin Labs 要做的是扩大 Sirin 闭环生态的事情,但至于 Sirin Lab 怎么赚钱?除了销售整套解决方案的收入,Sirin Lab 倒是还没有进一步揭露后续的计划,因为要从 DAPP 上面赚钱,看来不太容易,也违背去中心化的技术信仰想法。但就 DT 君看来,Sirin Lab 看起来是融合了既有 Google 或者其他人的概念,以基于区块链技术发展出这一套看起来有理,但还需要时间验证的商业模式。

因为就有手机厂商表示,以全球智能手机年销售量约在 15 亿部上下来看,Sirin Labs 估的 1,000 万部手机销售量仅约 6%,其实说少也不少,但这难度在于,这 1,000 万部手机不是只集中在单一区域,而可能是散布在全球不同地区,要靠 App 应用来形成生态闭环、进而成为一个可以独立运行的经济体,这就很有难度,因为不同地区的用户对 App 的习惯需求都不同,这是一个很简单规模化的问题。

所以,从这里来看,1,000 万部手机其实远远不及能形成闭环生态规模的水准,如果以 FENNY 手机强调加密功能的利基性来看,或许可以对比当年的黑莓机的例子,但黑莓机在最高点的市占率高达近 20%,这也创造了 830 亿元的高市值。

以此来看,Sirin Labs 唯一的可能性,就是锁定那些以区块链货币交易需求为主的用户,他们所购买的东西,就只能用区块链货币可以交易购买,这其中牵涉到的有身份保密等等需求问题,就不是一般消费者的需求所在。

区块链技术也是回魂神丹,让过去死掉的应用再复活

这一波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掩盖在比特币等等加密货币狂飙之下的,是让许多过去已经几乎死掉的应用又有了再复活的机会。举个例子来看,号称是中国第一家推出智能无线 Wi-Fi 路由器的极路由,近来就发表了一款新产品极 X,极路由创办人王楚云说,区块链技术应用最直观的就是可以为用户创造收益。

事实上,这也是几年前国内吹起一股智能路由器流量挖矿变现风的概念。简单讲,就是把你闲置没用的网络流量当成公众热点分享给邻近需要网络的人,当时几乎所有国内大厂都曾加入这股热潮,强调的买一台智能路由器可以为你创造每个月动辄数百、甚至上千的被动收入。但这个看似完美的商业模式最后并没有成型,这其中当然包括电信运营商的顾虑干预,但最主要的还是安全与利润分配问题无法解决。

但通过区块链技术,过去的那些难题看来都可以迎刃而解,而更让王楚云等人兴奋的是,眼下正火的区块链还能为自家公司产品做最好的营销,而投资人一听到有区块链技术在里面,也会跟着兴奋,就算投资人不兴奋也没关系,通过 ICO 工具,照样能够一边圈钱融资一边销售产品,左手拿右手赚,这生意不但不亏,而且很有搞头。

朱宜振就认为,区块链技术对于这些商业模式最大的帮助,在于证明经济诱因的可行性,特别是在所谓的资源分享型的商业模式中,过去都还是要靠一个中心清算机制来处理,但在区块链技术导入之后,这些原本繁复的交易都会被简化,而且清楚明白,不用担心其中有什么猫腻。

区块链技术不是什么都可以用,人有人用,物有物用

在既有外界所熟悉的区块链技术中,其实大部分都是被人所知所用,因为,这些技术原本就是适合给人用的技术,不见得那么强调交易的速度,每十分钟产生一个区块看起来也是可以被接受的。不过,另一个被称为区块链技术 3.0 的 IOTA(区块链 1.0 是比特币、区块链 2.0 是以太坊),则就是那个没有区块的区块链技术。

身为德国 IOTA 协会在亚洲区的合作伙伴,朱宜振认为,下一波区块链的热点将会是 IOTA,但发展的势头将会与目前完全不同,包括来自大型公司的加入、应用场景的明确、交易交换机制的建立等等,因为相较于比特币或以太坊是针对人所使用的区块链技术,在交易交换的速度、或者是规模化扩充的能力上都明显较低,IOTA 则是用在物与物的交换流程机制,这其中牵涉到的可能是一天 50 万亿次交换需求,这就绝不是既有所谓区块链技术所能负载的数量。

以全球物联网规模来看,有一个预测是到 2020 年全球会有 500 亿个物联网设备存在于环境中,而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在先前更曾提出一个大胆的数字是在 2030 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将会达到 1 万亿的庞大规模。

朱宜振认为,以一天 50 万亿次的交易交换连线规模来看,如果每一个物联设备都要如目前互联网技术架构一样,先连回中心再进行连接传输,那肯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 DDoS 攻击,也就是以大量网络连线请求阻断瘫痪网络的状况,而就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所以有了 IOTA 的出现,通过去中心化、分布式帐本的概念,提供一个全新的物联网连网传输架构。

以目前积极参加 IOTA 基金会的国际大厂来看,不论是大众汽车、博世(Bosch)、富士通(Fujitsu) 都十分积极。其中,博世更在 2017 年 11 月大量买进了一批 IOTA Token,被认为其将在 2018 年在车联网、工业 4.0 等领域积极导入 IOTA 相关技术应用。

整体来看,看似是同一个概念的区块链,其实已然在过去几年衍生出多样化的技术与应用可能性。这其中,最为人所知的加密货币、ICO 等等,其实都是工具,区块链所代表的精神更像是一种对于去中心化、分布式帐本的信仰,这也是为何目前区块链圈为何能够吸引那么多人注意的原因,每一种虚拟货币、每一项 ICO 背后,除了投资需求外,还有许多是基于对这个技术未来发展可能性的信仰认同。

这东西听起来很虚,但说实在话,从移动互联网、AI、到现在的区块链,不都是先有了一个相信未来改变可能性的信仰,有了一群铁杆粉丝之后,才更进一步走入平民百姓的生活中吗?

当然,在此之前,乱象仍然可能难免,但正如 DT 君所说的,潮水来的时候,大家就开心的玩耍吧,潮水退的时候,就知道谁没穿裤子了。在区块链热头上,该圈钱的圈钱,然后真的要开始思考应用场景的商用可能,否则这裤子一直都没穿上,也是挺尴尬的事。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