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走进大众亚洲未来中心,他们在这里研究下一代中国人 | 现场

董车会

2018-01-25 00:08

宝马研究操控、丰田研究省油、日产研究沙发、本田研究发动机……大众研究中国人。

汽车圈的梗一天更比一天新,这个梗早已随着一波又一波的热搜话题作古。热点虽过,宝马仍在研究操控,大众仍然在研究中国人。

在董车会看来,想要在中国庞大的汽车市场里取胜,还真有必要透彻地研究中国人,以便立足于这个独一无二的大市场开发新车新技术。昨天晚上,大众就在「研究中国人」的任务上更进一步,正式揭幕了中国第一家、全球第三家大众未来中心。董车会也借中心开业之机,深入内部探索了这个蕴含大众新车未来发展方向的灵感之地。

隐藏在大众品牌展示中心里的玄机

无论是在手机导航,还是站在未来中心之外,都不会想到原来这家由经销商负责经营的大众品牌展示中心里竟然暗藏了大众具有战略意义的未来中心。

(大众 e-Golf)

大众亚洲未来中心位于这座品牌展示中心的二楼。位于未来中心正下方的是大众品牌现在销售的全系车型以及以 e-Golf 电动高尔夫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如此看来,未来中心竟有了一点「承上启下」的意思。

而在未来中心内部,大众又面向不同的设计和开发需求划分了多个区域供我们了解其日常职能。

占据未来中心最大面积的区域是开放式的办公空间,按照未来中心现在大约 30-40 人的常驻员工规模来计算,这块开放式办公空间的人均办公面积可真够大的。整个办公区域的设计非常有科技公司的范儿,舒适度与设计感甚至要比不少互联网公司更时尚。

在设计体验区里,大众展示了一台 Sedric 概念车是如何从草图手稿一步一步变成了 3D 打印的实体模型和 VR 头显里供人沉浸体验的数字模型。现在大众的中国设计师已经针对中国市场的文化和消费习惯设计了「红运当头」、「夜生活」两个主题的 Sedric 概念车,还有以皮卡丘为灵感进行涂装的自动驾驶校车、自带快递无人机的自动驾驶快递车。

得益于 3D 打印技术和 VR 头显,大众的设计师已经可以非常迅速地把自己设计的车辆形体打印出来。内饰配色的氛围也能在 VR 头显里以高分辨率建模的形式呈现给佩戴者。

3D 打印和数字模型终究不是真车,所以大众也在未来中心里长期呈现由同一屋檐下员工开发的 1:1 Sedric 概念车。这台概念车的意义在于让用户体验设计师们了解怎样的汽车内饰、数字功能和氛围才是日后中国消费者需要的,所以除了不能实际上路行驶之外,这台 Sedric 概念车已经可以很不错地模仿自动驾驶汽车普及后的人类出行体验,乘客甚至可以直接在车里唱 K。

有形的设计只是未来中心的其中一个职能,还有一部分员工会借助心理学相关的实验研究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通过摆弄积木的形式简单地塑造汽车新形态的基本概念。大众集团首席数字官 Johann Jungwirth 向董车会表示虽然未来中心遵循了汽车厂商设计部门的保密性,但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消费者与未来汽车用户体验的融合度,大众亚洲未来中心也会不定期地向一些用户开放,让用户参与到由专业设计师策划的实验,对用户进行访谈调研,从中「研究中国人」。

在采访中,大众集团首席数字官 Johann Jungwirth 介绍到,目前大众全球三个未来中心的分工分别是德国负责 1:1 模型构建,针对概念车理念做出所有的外观、内饰、色彩的搭配,亚洲未来中心的作用则是研究特殊的用户群体,让他们更加便捷地使用移动出行服务。这个解读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大众集团可以基于 Sedric 设计了那么多变种车型,毕竟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们对于自动驾驶汽车将会逐渐萌生出更多千奇百怪的需求。

出行即服务,不确定的未来仍需探索

几个小时参观走下来,未来中心给我的印象更像是一个探索的空间。大众集团在未来中心里呈现的概念车、用户体验无一例外都是要在多年后才会通过大众旗下各个品牌进入我们生活,因此设计师可以在没有太多框架约束的环境里设计可能会有朝一日出现在城市街头的新型汽车。

自由是好事,但没有方向的自由只会降低效率。针对未来出行生活的大方向,大众亚洲未来中心给出的答案是「出行即服务」。搭乘公共的自动驾驶汽车出门也好,自己拥有一台自动驾驶汽车也好,未来的汽车都是满足人们出行需求的工具,不同的车内布局和功能可以让乘客尽情在车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当然,想要实现「出行即服务」的商业转型,光靠传统汽车产业的设计师是不够的,所以在未来中心这里,我们也见到了一些曾有科技、互联网公司工作经验的设计师,这些设计师将会不断地给未来中心带来新想法与新的工作方式,与深谙汽车行业的老汽车人交流,只有不断尝试与探索,出行即服务的汽车才会更快来临。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关注无人机、汽车,探讨商业模式和科技产品与社会的结合。工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