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面对 Xperia XZ2 和 XZ2 Compact,真心为索尼手机感到可惜

产品

2018-03-01 16:11

外媒 Android Authority:

Innovation at Sony has stopped. 索尼的创新已经停滞了。

(图自:Engadget

其实用不着外媒说,我猜大部分人在看到索尼在这届 MWC 上交出的作业后,一首凉凉可能真快来到嘴边了。

面对 2018 年索尼的两款新旗舰,很难想象它是看家机型 “Z” 系列,可以说,Xperia XZ2 和 XZ2 Compact,即便名字里还有个 “Z”,但它却似乎终结了真正的 “Z” 系列。

为什么这么说,直接上图:

(图自:TechRadar

这是 2013 年第一代 Xperia Z 手机,即便放到现在,即便看到那丑陋的 UI,也仍然不会让我忽略掉那个令无数索粉引以为傲的工业设计及做工。

(图自:Androidcentral)

记得当时第一次看到 Xperia Z,并得知这还是个三防手机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三防手机也可以做得这么好看?毕竟那时对 “最美” 三防手机的认知还停留在摩托罗拉的 Defy。

我并非索粉,但很喜欢 Xperia Z 的设计。Lumia 系列在微软的带领下跑偏之后,能把方正有力,略带直男气息和手机设计结合最完美的,只有索尼,没有之一。

(三星 S4,htc One,Xperia Z  图自:TechRadar

而同年的三星 S4,依然还是一个和 S3 相差无几的大塑料,基本沿用上代设计的 iPhone 5S,则是因为指纹识别的加入而受关注,要说这俩的设计,真没什么可说的。

也是从 Xperia Z 开始,历代索尼的旗舰都被权威或非权威团体冠以 “智能手机顶尖工业设计” 之名,也是从 Xperia Z 开始,索尼的工业设计开始了长达数年的 “以不变应万变”,但它的设计,人们确实都还买账。

(左:XZs,右:XZ Premium)

即便是在去年连中低端机都用上全面屏来提升身价的情况下,Xperia XZ1、XPERIA XZ Premium 依然像极了四年前的 Xperia Z,但即便如此,我仍然喜欢它们的设计风格。

(Xperia XZ1 图自:Digit

一个人评价一件事物是很主观的,对一件事物做出评价之前要思考很多,可就算是面对似曾相识的 Xperia XZ1,我的第一反应依然是 “好看”,工业设计依然值得称赞。

可看到 Xperia XZ2 时,我的反应只有 “丑”,而且周围很多人都觉得它丑,这时候,这个评价似乎就显得很客观了。

(图自:Engadget)

我们口中的 “丑”,并不是说它颜值不高,作为一台手机,加上索尼的工艺,它颜值足够。双面玻璃,18:9 的屏幕,想做丑还是有难度的。只是作为一台索尼手机,我们想不通,作为一台索尼手机怎么会长成这个样子?

你若是硬要扯上索尼爱立信时代,确实能为今天这两部新机讨回点公道,但他们并非同一理念下的产品,意义何在?

早在索尼正式发布它们前,爱范儿的一位编辑面对着泄露图,毫不犹豫地说出了三个字母和一个句号——“htc。”。

确实,Xperia XZ2 和 XZ2 Compact 的背部设计很容易让人想到 HTC U11 和 HTC U11 Plus,但更严重的问题是,索尼似乎把从 Omni Balance(全平衡)到 Unified Design(合一设计)的自家设计理念也一并放弃了?

今年一月份,平井一夫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表示,公司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智能手机业务,保持手机业务的发展可以让公司有机会在下一次变革中抓住机会。很显然,即便不会放弃手机业务,索尼也不再会把手机作为公司的未来,或许这也是为什么 Android Authority 在评价 Xperia XZ2 和 XZ2 Compact 会说,索尼的创新已经停滞了。

(Xperia Z Google Edition 图自:Talk Android Phones

作为一个喜欢索尼设计的非索粉,在当年使用 Google Nexus 的时候,一度幻想着 Google 能够有一台索尼设计做底子的亲儿子,然而 Google 宁可选择死的差不多了的 htc,并让华为、LG 代工的 Nexus 成为绝唱,也没有选择和索尼合作。

我不会因为 Xperia XZ2 和 XZ2 Compact 就说索尼药丸,只是单纯的为曾经众多手机中一眼就能认出的大法感到可惜。

题图来自:slashgear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