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只用微信生活一周,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

AppSo

2019-09-07 12:10

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

微信,已不再是那款改变了上亿人聊天方式的软件,在无数版本变更之后,它早已无形中融入了生活,成为每个人身体的一部分。

企业里的会议室,民生工程的办事厅,上班族的理财通,日常中的生活助手,它链接着社会中大大小小的需求,已然贴上「超级 App」的标签。

从单纯的社交圈,过渡到生活圈,甚至要培养属于自己的「微信生态圈」,作为国内,甚至国外都少有的「超级 App」,微信能否作为独立的「Wechat OS」运行,又会带给用户怎样的体验?

在进行试验之前,为了严谨,我们要首先明确以下三点:

  • 不使用微信之外的所有产品,可以使用微信内置的所有功能
  • 体验时间为一周时间
  • 接入设备覆盖全平台,即手机、电脑都计入

「如果,只用微信,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

懒人目录

  • 只用微信生活,行得通吗?
  • 只用微信上班?做不到
  • 只用微信沟通:聊天快了,消息慢了
  • 只用微信的这一周,我看到了超级 App 的利与弊

只用微信生活,行得通吗?

只用微信的第一天,我总害怕自己活成  10 年前的样子。

在功能机大行其道的日子里,衣食住行」似乎是每一个人最为头疼的事情:大卡小卡随身带,街道商场各处奔,事事都需要「亲历躬行」,而线上服务的发展使得人们摆脱了这种繁重的生活。

衣食住行,是对微信这个超级 App 最重要的考验,能否取代常用的 app 满足生活需求,决定了微信生活一周的成败。

出乎意料的是,我手机里有且仅有的微信却完美解决了我的困惑:小程序的加入,是微信迈向「生态圈」的重要一步,也是这一周生活里我无法离开的功能。

早晨我用微信里的 QQ 音乐,带上耳机就可以跟随推荐歌单去上班:

只需搜索腾讯乘车码,我就能乘坐地铁、公交轻松出行:

晚上加班也不需要外出觅食,打开微信就可以在线点单:

更不用说早已集成在微信里的京东、唯品会、拼多多,网上购物一应俱全:

仅用微信的这一个周里,微信超级 App 」的特性展现的淋淋尽致,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周边商铺的缴费购物,它成功取代了我手机里繁杂的程序,仅仅通过微信本身就能完成我生活中所需的操作,简化的界面与快捷的操作,学习成本几乎为零。

这一周的生活中,丰富的小程序让我感觉惊喜,而更为重要的,减负是微信带给我跟深一层的感觉。

小程序的搜索简单直接,输入需求,对应的功能就可直接出现:输入外卖,就可以直接点餐;输入电影,就可以直接买票;我不需要再去考虑今天的外卖是用美团还是饿了吗,也不需去纠结这个软件的功能我能否用上,是否下载,微信简化了各个软件的差异性,强化了它们的共性,当它们与我自发的需求直接挂钩时,那种为了使用,自身强行制作场景的不适感不复存在。

同样也正是由于小程序的求同存异简单便捷,微信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问题:小程序虽然方便了生活,却做不到精准与细腻。

首先,没有与微信达成合作关系的软件,就意味着这一周我要与它脱离。

由于阿里系的缺失,我得重新把银行卡绑定到微信钱包中,芝麻信用的免押金服务也不能享受;没有淘宝,使得上周购买这周到货的快递难以退换,各类活动与优惠也无法参与,只能微信上托他人购买。

同样,我作为一名忠实的网易云音乐用户,由于小程序缺失,浪费了一周的黑胶时间;星巴克的小程序只供购买星礼卡,积分、优惠、专星送统统在生活中消除,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其次,即使有了对应的小程序,体验上也是大打折扣。

QQ 音乐虽然可以满足我听歌的需求,只能有什么推荐听什么」,歌曲切换也不便利;饿了吗、美团、大众点评等小程序,各种优惠服务、福利提示的缺少,总让我产生被反薅羊毛的错觉;而地图这类专业地图,小程序中的地图只能算是「儿童认知地图」。

只用微信生活一周,这些功能的缺失尚可忍受,时间延长到一个月,怕是欲哭无泪了。

两点一线的生活,微信可以做到维持,却做不到提升,它可以满足你的日常需要,却不能针对我做出独特的改变。

这也正是微信对自己的定位:微信提供的是一种便利,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生活中所需要的全部。

但是,只用微信生活,行得通。

只用微信上班?做不到

说实话,让我在电脑上只用微信,我内心是拒绝的。

如果说手机端的微信算是百宝箱,那么电脑端的微信算是回归了微信的本质:一款简洁的聊天软件。

办公不同于日常生活,微信本身的功能缺失,使得办公变成为用微信而使用的尴尬情况。

这可以从三个方面说起,一是微信本身不是一款定位办公的软件,从电脑版的功能就能看出,微信主要是提供的还是沟通交流,附带一个简易的笔记功能,提供待办和附加功能,可以分享给微信里的好友:

这功能可以让我在开会期间不至于无所事事,至少可以用来记录会议概要、制定执行计划,规整运行方案,并发送给编辑证明自己没有摸鱼

笔记功能可以算是沟通的副产品,在手机端位于收藏功能下,微信提供笔记漫游,可以在任何一端打开修改。简单易用和云端同步,笔记更像是交流中随手记录的笔记本,它仍旧是为了沟通的便携而存在,并没有针对办公作进一步的调整。

第二点则是组建微信「生态圈」的小程序,更针对于手机,而不是电脑,更偏向于生活,而不是工作。

为了使用小程序办公,我提前把微信更新到了 2.7 测试版,可哪怕是支持小程序的最新测试版,也并没有因此提升工作效率。

更新到最新版本的微信之后,小程序的加入确实缓解一部分微信在办公室上的尴尬,至少我可以通过小程序打开在线文档,编辑文字、表格,制作 PPT ,读取之前印象笔记中的会议纪要,多人合作与在线编辑也是作为各大文档程序的主推功能,听起来很美好,可是找起来却很困难。

不同于手机端定向搜索,微信电脑版并没有提供小程序搜索功能,当我在搜索框输入文档的时候,除了已经关注过的订阅号,没有任何一项小程序出现,我需要打开手机搜索相应的程序在转发到电脑才能使用。

这已经是极其麻烦的一件事情了,可电脑端小程序无论是响应速度,还是屏幕适配,均被手机端秒杀。

而在生活上丰富多彩的小程序,在工作上提供的多为在线文档,虽然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的办公需求,可办公远没有这样简单,更何况我还是需要一定专业软件的学生,想用微信实现画图、建模真的是天方夜谭。

想使用浏览器上网,微信提供的 QQ 浏览器 lite 版只能进行热点搜索,网址都无法输入,而第三方浏览器由于顾忌隐私问题我并未选择使用。

而第三点是微信作为聊天软件很多公司企业甚至是高校实验室都是禁止使用的,处在这种环境下的朋友连使用微信这个条件都无法达成。

同样,我的老板喜欢用企业微信发送通知、填写审批计划,我只能通过微信去咨询别人获得信息,好在这一周我没有任何需要填写或者直接跟老板请示的任务,否则我只能面谈了。如果办公室使用类似钉钉之类的考勤软件,只用微信办公无疑是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

这一周的只用微信办公的体验,我可谓是提心吊胆,一是常常开启的微信界面总会让他人误以为无所事事,另一便是微信办公效率十分低下,除了视频会议和语言,简单的文字处理与图表绘制都需要自己另外琢磨一番。

微信可以生活,但没法成为一个工作场所,毕竟,我们有这么多专业强大的办公软件,为什么要用聊天软件办公呢?

因此,只用微信上班,做不到。

只用微信沟通:聊天快了,消息慢了

我们现在所处的资讯时代,获取新闻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可能会对每一个人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

收取资讯、订阅信息、微博热搜,这些都是我日常获取最新信息的途径,通过它们我可以了解最新最热的消息,及时了解动态。

而只用微信的这一周,我获取这种资讯及时性大幅降低,只能通过订阅的公众号推送才知道最近的热点:

这个问题同样也出现在微信的财付通。在支付宝中,基金、股票等理财方式作为主打,提供信息咨询处于显眼的位置,打开支付宝就能及时发现。而微信则处于支付菜单里,点击财付通,再选择对应的股票,跳转到另一个程序才能看到相关的信息:

在只使用微信的一个周里,各种热点咨询的获取速度下降,基本处于人们口中的火星」状态,但是这也有额外的好处,之前碎片化的信息反而让我难以注意长时间的精力去做一件事情,总是被各种外来的咨询所打扰,而只用微信这段时间,我却因此集中了更多的时间去完成主业,短时间集中去处理信息。

同时,只使用微信沟通,除了咨询速度慢一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却对应增加,更多的消息是通过他人口中得知。而微博、知乎小程序的使用,我也可以随时查看感兴趣的话题。

虽然我火星」了一个星期,只用微信对我来说在咨询速度上没有产生太多影响,毕竟我不是捕捉瞬息万变的商务人士,也不是科技前沿的学术人员,这样的速度刚刚好。

只用微信的这一周,我看到了超级 App 的利与弊

超级 App」测试完成后,我给微信打了 60 分的及格分数。

作为一款超级 App」,微信的强大让我有些难以置信:它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软件,而是一款集合了各式功能的「WechatOS」。微信正在培养自己独有的生态,紧握着社交圈优势,从开始的微信小游戏到现在的微信生态圈,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们的习惯。

这一周,我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有条不紊,哪怕我不用除微信外的任何软件,我都可以在这个高速信息化的社会生活下去,不会因此而脱节。

因为它早已融入了你的周边生活:早餐小摊旁的微信支付,商店柜台上的微信点单,公众交通里的微信通行,公共服务中的微信预约,微信几乎到了能够自给自足的地步,这是成为一个生态系统的前提。

能让一个普通人仅依靠微信,过着属于他自己原本平静的生活,这就是微信这款超级 App」最大的成功之处。

但是,微信做的是一个简化的社区,在这社区中,人们的需求得到了简化与归类,在效率与通用之间,微信选择的是牺牲效率强化便利。

因此,微信的弊端,就在于其本身拥有惊人的广度,但是也同样缺少更进一步的深度。

微信更像是个生活助手而不是专精博士,你可以在微信中生活,但未必能生活的符合你的心愿;微信更像是一间房间而不是办公室,你可以在房间中办公,却远不及办公室应有的功能;微信更像是一份晚报而不是资讯网站,你可以在晚报中获取一天的咨询,而难以得到第一时间的消息。

只用微信可以满足日常生活,但是效率会有所降低,但我们又何必吹毛求疵?

微信 60 分的广度,加上其他软件 40 分的深度,这才是未来生活所应有的样子。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