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福利 | 1000 万人都在用,这个清单 App 到底做对了什么?

AppSo

2019-08-26 12:05

一直以来,AppSo 都热衷于给大家分享各种各样的时间管理方法,也推荐过许多相关 app,有 Todoist、奇妙清单、Thing 3 等知名的 GTD 工具,也有像近年的 Sorted³ 等后起之秀。

关于时间的 app 层出不穷,总是占据了各大应用商店「效率榜」的半壁江山,每个 app 又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轻量化,注重简洁;有的功能丰富,事无巨细;有的倾向以日历来管理行程……

▲ 时间管理「新贵」Sorted³

但有这么一个待办事项 app,论界面精致它比不上奇妙清单,论功能丰富它比不上 OminFocus,论极简手势操作它比不上 Clear,就是这样一款看似「平平无奇」的 app 成为了各大效率应用榜单的常客,它是怎么做到的?

你想要的功能,它都有

我尝试过不少 to-do 应用,但最后能让我安稳持续用下来的,是《滴答清单》。

为什么呢?有时候我会有点想不通。

在一段时间的仔细观察后,我发现《滴答清单》的一切虽然看起来都「理所应当」,但实际上却「并不简单」。

1.事无巨细的本地化

任何一个备受好评的外国 app 进入到中国,在用户群体里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一些「水土不服」的声音。作为一个「出口转内销」的 app,《滴答清单》也是如此。

怎么样个「水土不服」法呢?比如说欧美国家用户对邮箱都有非常强烈的依赖,他们习惯用邮箱去处理许多事情,于是就催生了在通过发送邮件来创建一条 to-do 的功能。

▲图片来自:fuziondigital.co.za

但是这个功能一旦放到国内的使用环境里就显得非常鸡肋,对于我们来说微信这类即时通信工具用得更频繁,于是《滴答清单》在进入国内市场之后很快就在微信内开发了服务号,使得用户能够直接通过微信创建 to-do。

这个本土化的功能设计不算很难,如 Kindle、印象笔记等都在拥有了国内团队后都进行开发了,但由此可以反映出一个应用对国内市场的重视程度。

而比接入微信更简单的是 app 汉化,但至今如 OmniFocus、MoneyWiz 等知名 app 也仍没能把这件事做好。

2.全平台支持

Android 用户不配拥有姓名。

一人血书推出 Windows 版!

在推荐 iOS 平台 app 的时候,总会在文章后台看到大家这样的留言。而在推荐 Android 应用的时候,就会变成「为什么没有 iOS 版啊!」的呐喊。

比如说 Bear 这个诞生于 2016 年的知名 app,至今都仅支持在 iPhone、iPad 和 Mac 上使用。

为什么让自家 app 支持全平台那么难?《滴答清单》是这么回答我的:

做全平台对小公司来说,其实性价比并不高。小公司招募各种技术栈的人才比较困难,每个岗位都由全职人员去做的话,成本很高。

▲常见 to-do app 支持平台

但庆幸的是,《滴答清单》还是做到了。

3.对新特性的快速支持

而另一个比较提升用户体验的则是《滴答清单》团队对新硬件、软件功能的适配速度非常的快。

比如说,去年我在关于 Siri 捷径(现更名为「快捷指令」)的文章中提到的 URL Schemes,很多中大型的开发商出于或这或那的忧虑,不愿意公开 app 的 URL Schemes,使得用户想要自己动手做一个捷径而不得。

而在当时,会在 app 内公开自己 URL Schemes 的大多是像 JSBox、白描、熊猫吃短信等独立开发者的 app 中看到。混杂在其中的还有《滴答清单》,不仅在自家的「帮助中心」里公布了 URL Schemes,还把使用说明、举例都写得清清楚楚。

▲从左到右分别为 JSbox、《白描》和《滴答清单》关于 URL Schemes 的详情页面

让人用得更舒服的产品巧思

除了能给到用户他们想要的功能之外,《滴答清单》许多在产品上的巧思也是让我一直用到现在的重要原因。

1.贴心的细节设计

记得有一天晚上玩手机玩到两点多,临睡前才想起明天跟朋友还有约,赶紧在《滴答清单》里添加一个 to-do 以作提醒:明天 12 点和朋友一起吃饭,这时 app 弹出了「现在已经凌晨 2 点了,别把今天错当成明天哦」的提示。

幸好有这个提示,不然我就错把 to-do 列到第二天——毕竟从 24 时制来说,过了 0 点就是今天了。

「像这样不为人知的细节设计还有很多」《滴答清单》团队告诉我,比如说:

  • 《滴答清单》有一个快速添加任务的按钮,一开始是在放在屏幕的右下角,后来我们改成了可以自由地从右下角拖到左下角,当然也能再拖回右下角。毕竟天才不分左右手,我们的设计也不能分左右手
  • 有些新用户可能只是偶然看到《滴答清单》,抱着好奇的心态下载了,这样一来,在他第一次打开 app 看到我们的主界面的时候,很可能会不知道这个产品可以用来做什么。所以我们在添加任务的输入框里,预置了一些提示,例如「明天买两张电影票」等,希望新用户看到这种例子的时候,能够有一些启发,想到:「噢,原来我可以用这个产品来记录这些东西」

2.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般来说,我不是一个喜欢看「说明书」的人。无论是新软件还是新硬件,一拿到手我基本没有那个耐心去看说明,而是急吼吼的就要去自己摸索体验。

不过《滴答清单》是一个例外,甚至在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我特别喜欢在闲暇的时候看它的「帮助中心」,里面的内容不是机械化的操作指南,更多是简单、接地气的解释,并且不仅仅有《滴答清单》的操作手册和使用技巧,还有很多时间管理方面的相关内容。

▲ 《滴答清单》的帮助中心

对此开发团队是这么想的「我们设计帮助中心的初衷是,让用户在这里,不仅仅能了解到怎么用《滴答清单》,还能学习怎么用好《滴答清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真正的时间管理不止于使用某一个 app,更应该是深入一个人的理念。

3.给用户一个选择的机会

如果你以前用过《滴答清单》的话,你会发现新版本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说增加了番茄时间、每日打卡和看板等功能。

但是也有《滴答清单》的老用户会跳出来说:「这是什么新功能?为什么我从来没有看见过?」

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和《滴答清单》的产品策略有很大的关系。其实在每一次有重大功能更新的时候,《滴答清单》都会在更新后第一次打开 app 的时候告诉你「我们更新了一个 XXX 功能哦,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去哪哪哪打开吧!」。

▲ 你需要在「设置」-「选项卡」中开启,才能使用新功能

不感兴趣的人可能就一看而过了,也不去了解也不去打开,这个功能似乎没有在它的 app 里存在过,依然用着原来的版本,他的《滴答清单》里不会被强制加上某一个 tab,也不会不停弹出恼人的小红点。

而感兴趣的用户则可以根据指示自行前往打开,甚至说你在用了一段时间之后,觉得不喜欢了,也可以再次关闭。

「功能我都给你做好了,用不用你来选择」这成了《滴答清单》新功能在我心中的印象。

但这实在有违主流做法,按说现在的一些 app 上了个新功能恨不得二十号加粗血红色字体标给你看,能加到 tab 栏的绝不放过,用户不点开就天天给你标小红点,一副势必要把用户习惯「逼」出来的架势。

另一个问题就是,每当应用推出一个新功能,总会有那么一些用户抱怨 app 变得原来越臃肿。这个问题我也问过《滴答清单》团队,他们认为:

仔细一想,其实「推出新功能」和「变得臃肿」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们现在的做法是,将这些功能模块化,让用户可以自主选择他们想留下的功能。除非是用户自己去设置里面启用,否则这两个功能(番茄和打卡功能)就会像是完全不存在。其实到现在,都还会不时的看到用户反馈说:『原来你们还有番茄计时功能???我的天呐要不是听到朋友说,我都不知道』。

功能模块化——也许是在 app 增加新功能形式上一次不错的尝试,更重要的是,这种尝试让作为用户的我拥有了选择的权利,感受到了用户和开发者之间的平等对话,而不是「这个功能我非加不可,你爱用不用」。

一个「出口转内销」的 to-do 应用

《滴答清单》最开始并没有提供国内版本,而是以 TickTick 这个国际版出现在大家视线中的。

因为当时(2013 年)海外分发渠道相比国内要简单很多,国内移动互联网的竞争简直是『炼狱模式』。

《滴答清单》的 CEO 袁俊在采访中解释道。

不过后来他们在一个论坛上看到有用户自发地做了 TickTick 的汉化版,感到十分「汗颜」,于是在 2014 年 9 月,做出了现在的 TickTick 国内版——也就是《滴答清单》。

到目前为止,《滴答清单》在全球的用户数已经超过千万了,这其中国内和海外用户几乎各占一半。

看似平平无奇的《滴答清单》,为什么屡受各大应用榜单青睐?

看到这里,我想你也有了答案。

实际上,这些看起来简单琐碎的要求,真的想要都做好却并不简单,并且最终做出来的成果用户可能自身都难以感知,甚至看起来都不如一次 UI 大改版来得直接刺激。

▲主流 to-do 应用功能对比

但正是这些最本质的、解决问题的东西在每一个日夜里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要知道,越是平平无奇,往往最是打动人心。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