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超 1000 个 App 参赛、30 支团队入围,学生们如何靠代码闯江湖?

AppSo

2019-10-28 22:04

浙江大学的紫金港校区有一个求是大讲堂,仿古的建筑群糅合了唐宋时期北方建筑的大气厚实和江南园林的柔美变化。和原来的求是书院不同,求是大讲堂运用了许多现代建筑工艺,看上去古色古香实际也不乏现代建筑设计的进步。

10 月 27 日,在这个仿古建筑群里,一些更创新、更有历史的东西则在观众面前展示。它们就是 App Contest 决赛的 30 支团队展示作品,这些作品多由一个想法演化而来,每个 app 经过数月打磨,最终由两岸三地的高校学子在现场展示介绍。

开发一个 App 就能闯江湖?

我有很多想法,但我没有把它做出来的能力。

这可能是不少人都曾有的心声。从一个想法到一个 app 到底需要多少时间和精力,现场的参赛选手都可以告诉你。对比普通人,现场的参赛选手大多已经熬过了编程代码学习最痛苦的时期,有技术储备的他们需要思考的是我的能力能做什么。

用一个 app 闯江湖,用一个 app 开辟事业新版图,这是不少技术人员都有过的梦想。而关于「你的能力能做什么?」的问题,来自计算机、工程设计等专业的同学可能都会被这个问题困住。

获得全场最高奖项——最佳创新奖的团队成员吴娱表示,他们也为这个问题纠结过。当你决定上路时,发现前面已经有数位前辈高手探过路。他们技术更为纯熟,产品也已经经历过多次迭代更新,在实用性和完成度上,都会令踏上实践路的「萌新」望而却步。

▲ 图片来自:unsplash

想要做出些不一样东西的「萌新」们选择是观察生活,去听更多人的需求,去做自己最需要的 app。

最佳创新奖团队的最终作品也和自己的需求有关。团队成员吴娱和朋友一起出去玩的时候创作了一个视频,她穿着高跟鞋走在地板上,朋友为给她拍摄一段仿佛在走 T 台的视频。她们还给视频配了音,但却发现高跟鞋的声音都被掩盖住了。这件事让她们意识到,用户对于有特别音效的视频是有需求的,只是现在还没有人做。所以他们自己做了一个 app——入画 Art Easiest,其 slogan 就是「摇出你的专属音效」。

来自农林科技大学的同学做的神农通 Plus 则是一个农户生产工具,app 可以展现实时的天气数据和一周内的价格曲线,还能在线直播,为农民提供一些更科学的耕种培育知识。

在说起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研究方向时,这位年轻的开发者表示就想做一款和学校更相关的应用,让自己的技术和产品也成为农林业的一部分。

浙江大学获得二等奖的团队则和爱范儿有一点点缘分,爱范儿的英文是 ifanr,他们的名字则是 AIfaner。不过这不是有范的「范」,而是翻译的「翻」。AIfaner 是一个口译人员的智能助手应用,是三个女生根据自身需求开发的作品。三人团队中有一位口译专业的同学,另两位则是计算机专业的同学,这个团队三人的配置保证了 app 在满足专业人员需求时,也能给其流畅体验。

武汉大学唯一一个进入决赛的团队也获得了一等奖,同为全女性的团队,这个团队人人都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她们做这个 app 的原因很简单——不喜欢做 PPT,三个女孩子出于解决问题的思路为自己做了个 app,智能排版的同时也兼具效率和美感。

有创意、有美感,也能好好应用,这些开发者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做出了一些新东西。

▲ 苹果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葛越参观学生作品

中小学生们,正在用代码和世界交流

而除了三十组中国高校大学生完成的作品外,还有比他们更「萌新」的中小学生组也在这个比赛中展示着自己的作品。

大赛组织委员会委员张克俊教授在说起两个阶段的不同时表示小学和大学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小学这一块是想激发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个比赛(或者其实不说是比赛,说是一个展示活动)当中来,培养他利用编程来拓展他思维的能力。而大学更像是一个竞赛,通过竞赛的形式来促进他的学习,包括开发能力的学习。所以小学这一块是一种基础知识,大学这一块,真正就是一种锻炼了。」

今年是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移动应用创新赛的第五年,也是中小学组设立的第二年。但很多年轻的「开发者」依旧做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东西。

如果说大学组是整齐有序的演示作品的话,中小学生组的同学就是在五花八门地展示自己的创意。他们的创意展示厅,更像一个游乐场。

纸板、木盒、积木、水池……这里的展示道具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看不到。相较更为成熟的作品,小朋友们的作品更像是他们感受这个世界的产物,和现实世界有更多交互。

3D 打印,水上救援的装置运用了小朋友们编写的代码,可以辅助水上救援,还能自动清理海洋垃圾。

高空投递灾区物资,用无人机控制物资投递,能够适应火情等不同灾害环境。

用编程帮助大桥感应轮船,自动升起桥梁的展示。

还有大多数成年人都不会想到的超级摩天轮。这个摩天轮可以完成大容量的立体式泊车,为用户提供娱乐与高空观景,能为新能源车进行免费充电,提供无人驾驶的自助服务,自动收集绿色能源,智能化车检保养。

两个小开发者说,他们之所以想要做这个,就是因为车位不够用了。如果能把汽车停在空中,那么也就不用占用地面的土地资源了。

▲ 创作者和他们的摩天轮模型

拿着 iPad,嘴里谈起自己的代码,对种种数码科技产品如数家珍。这些还不到你腰的孩子做出来的产品或许不够成熟,在商业化上也较为艰难,但他们的作品充满了灵感和创意。编程和代码,是他们和现实世界的一种交互方式。

移动应用创新赛:用自己的作品,找到自己的机会

今年有一千多个作品参加了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移动应用创新赛的比拼,最终三十支团队入围决赛,三队获得一等奖,一队获得最具创新奖。在这些作品中,有一些社交应用的新尝试,有一些健康关系的辅助应用,更多的则是技术和传统文化结合的 app。

参加了几届赛事的张克俊教授说「现在的大学生对科技的敏感度越来越高,他们很想把一些新的科技和技术应用到 app 里来,他们想解决的问题也不像以前那样仅仅是吃饭娱乐一类的东西。大学生的关注的视野也在拓展,新技术一出来,他们就能够很好去掌握。」

对于这些参赛的团队而言,比赛是证明自己的舞台,也是应用新技术的最好练兵场。他们第一次独立做出的 app,就用上了不少 iPhone 的原生应用和苹果的最新技术。除了在比赛中能更好地实践、应用新技术外,比赛也能给他们更多的即会。

苹果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葛越就表示:

移动创新赛可能是你们奋发创新的一个里程碑,也可能是你们创业梦想的开始。

如何从 1000+ 款 App 中脱颖而出?

参加移动应用创新赛决赛的团队展现了三十款完全不同的 app,有的可以利用坐标定位和 AR 能力社交,有的可以和智能硬件配合直接完成紧急求救,有的能在平板上展现博物馆文物、著名绣法的内涵。

▲ 一款由香港大学同学制作的社交 app,应用了定位、AR 等多种能力

那么,从一千多款 app 中脱颖而出的创新作品是什么样的?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大赛组织委员会委员张克俊教授和三支获得一等奖的团队,让你更了解移动应用创新赛,也更了解得到奖项肯定的 app。

对话组委会委员张克俊教授

▲ 左三为张克俊教授

比赛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有,肯定有。比如说从去年开始,我们希望增加比赛的影响力,所以我们不断的去尝试让更多学校了解我们的比赛。以往我们可能觉得三四百个学校或两三百个学校就好,现在我们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去年为了扩展到这种四百多个高校。确实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因为四百多个高校已经超过了我们全国 10% 以上的高校。

大赛中,我们和苹果的整个合作都非常的紧密,几乎在每一个环节上我们都会相互沟通,实际上很多流程上的管理苹果还会再帮我们去完善。

大赛在大学组和中小学组这两个部分会不会有比赛项目或理念上的不同?

会,小学这一块是想激发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个比赛(或者其实不说是比赛,说是一个展示活动)当中来,培养他利用编程来拓展他思维的能力。而大学更像是一个竞赛,通过竞赛的形式来促进他的学习,包括开发能力的学习。所以小学这一块是一种基础知识,大学这一块,真正就是一种锻炼了。

有的学生面临中考、高考的学业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再学习编程可能会对他们的学业形成一些冲突,你是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我觉得这一块是有些矛盾或者冲突,更多的可能是一种机遇。教育部现在已经让每一个高校进行加入一些课程,特别是关于移动应用创新这一块的选修课程已经加进去了。所以在未来的几年,可能所有高中可能都要选修这样的一个课程。既然是选修,选修的定位也是学有余力的同学,如果说在基本的课程学习上遇到了很多困难,我也不建议他再增加更多的这种时间投入到这一块来。但是一定会有一部分比较优秀的同学,或者学有余力的同学,他或者是说对这块感兴趣的同学,还是可以很好的去平衡这个时间。

比赛已经是第四届了,有没有一些项目已经商业化落地,或者有没有项目已经落地运营的?

已经有好几个开公司,而且依旧形成了相应的团队在运营了。比如我有一个学生在杭州成立了一个公司,现在天使轮的融资已经完成了,第二轮的融资正在洽谈。他是 2017 届的参赛者,当时是一个大二的学生,现在已经到了大三大四了,经过两年的发展已经发展得很好,上过几次苹果的 App Today 推荐。

我看到参赛同学用的技术很多是苹果自带的库里面拿出来的一些,然后自己再开发一些,这是怎么要求的?

这可能要谈到比赛机制上。其实比赛整个的机制上也是鼓励大家尽量地利用好手机它本身的特性。因为手机它本身有各种传感器,在这些特点上,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这些的话,能开发出说与桌面端程序不一样的 app。所以苹果也会和我们一起去组织一些培训,去介绍它产品当中有哪些新的功能新的特性。

同学们就可以很好地掌握它,然后把它应用到它的自己的产品当中去,就更多的精力聚集在自己的创新和创意,怎么样把它落地上,而不是在一些技术非常深的技术攻关上,

你们当时是怎么考虑就是要加入中小学的项目板块?

其实完整的讲他不算竞赛,属于是我们的一个展示活动。和中小学的交互,我认为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当初希望也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大学、高中、初中有一个关联。当时思考了之后,发现苹果在这块刚好还有一些相关的活动,他们也有一些定期的展示,后来我们想能不能在展示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推荐和遴选,选一批他们本身意愿很强也确实很优秀的一些作品,到我们这来参与一个展示。

本身它不是一个竞赛。

你认为这些年比赛的 app 内容有什么变化吗?

变化其实蛮多。前几届大家更注重很实际的问题,比如说有的做吃饭的定点寻找,做停车位置的寻找导航一类的。近几年逐步地运用了苹果推出的一些新的技术,另一方面也结合了很多文化、精神、娱乐的一些东西,这大概是一个变化。

你怎么看待这种变化?

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大学生们对科技的敏感度越来越高,所以他很想把一些新的科技和技术应用到这里面来。他想解决的问题可能也不像以前那样仅仅是一个吃饭玩乐类的东西。大学生的关注的视野也在拓展,新技术一出来,他们就能够很好去掌握。

对话 HelloSlide:

HelloSlide app 的团队成员是三个女孩子,作为武汉大学近年来较少进入决赛圈的团队,她们凭借一款 PPT 制作应用获得了第一名。而她们开发这款应用的原因就是她们都不喜欢做 PPT。

HelloSlide 可以通过分屏自动添加 PPT 内容,文字、照片均可添加,模版可半自定义。App 还有 OCR 功能,可自动识别各种字体(包括手写文字),并根据内容自动填入 PPT。

武汉大学近期近两年来就是比较很少出现在决赛圈,你们拿奖之后心情如何?

我们太不容易了。

过来参加比赛主要是我们三个非常喜欢苹果的生态以及苹果一些开发工具,还有对移动应用创新非常感兴趣。参加比赛过程中,碍于我们很少的经验和很少的指导,我们也是一路摸着石头过河的,每过一道关卡都抱在一起哭。

第二个就是我们三个人本身的实力和热情。我们参加完这次比赛之后,肯定会回去跟大家多多的去宣传和交流我们比赛的一些心得,包括去让更多的同学来参加比赛,我们三个都是 iOS Club 的副社长,然后也会在以后的培训中开一些专题,告诉他们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没有拿到特等奖遗憾吗?

遗憾,我们一开始都是冲着特等奖的目标在前进的。因为一般目标设得越高,你所实现的可能达不到目标,但是你会离它越来越接近。我们没有拿到特等奖(最具创新奖)也是有一些客观因素的,比如说一些资源和经验的匮乏。我们参加完这次比赛之后,回去给 iOS Club 很多学弟学妹介绍和分享的话,他们也会有更大的几率拿到明年或者是后年的最具创新奖。

你们做这个 app 做了几个月?

从开工到现在,一个半月。

对你们现在做出来的 app,你给它打几分?

如果以现在为标尺的话,我们可能可以给它打九分。但是如果要以未来为标尺,我们希望在未来做得越来越好,所以站在未来角度看,现在这个 app 可能只有五分。

如果是以参加比赛来讲的话,这一版都接近于我们构想的自己能达到的全部。因为在暑期集训营的时候,Jason 和小曼老师给我们提过建议,他们说的,我们都做到了我们觉得已经很好了。

以后会上架 App Store 吗?

我们打算现把这个再精进一下,上架一定要对自己的产品负责,希望能够给大家更好的体验

因为我们三个毕竟都不是搞设计的,然后三个计算机学院的,也希望把那些界面做的更加的美观。

从前从前:

从前从前是台北教育大学的同学作品,除了一等奖,他们还捧走了 Best Demo 奖。在现场展示环节,这个团队的成员唱作俱佳,将一个原本适用于低龄儿童的 app 演示的生动诙谐。

从前从前这款 app 适用于儿童教育,亲子互动。通过应用本身自带的模版和童话元素,小朋友可在成人的帮助下一起创作新故事,并给自己创作的故事配音。App 支持拍摄现实照片制作故事模板背景,也可自定义童话人物等元素,最终创作的故事可以以视频的格式保存。

App 做了多久?

前面讨论比较久,我们大概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讨论。后面三到四个月做了制作优化,后面给小朋友玩再做调整,制作的话大概花了一个学期。

这个 app 其实离你们生活比较远,你们是怎么去做用户调研和用户实践的?

因为我们是台北教育大学的学生,所以其实还是跟教育有点关系。我们也是研究幼儿园在使用这种配合上面,我们一个团队成员的公司也有在开发叫故事机。故事机的话只是单方面的播故事给儿童听。我们希望在互动上面不是单纯的儿童只接受资讯,而是他会去做思考和想象,所以才开发了这个。因为我们有同学是经营幼儿园的,一个成员的妹妹也是刚好是幼教老师,所以刚好就在资源下就可以去给儿童、教师还有家长去做测试。

觉得 app 有没有哪里可以再精进改进一下?

今天我们收到很多回馈,像是说照片录入的功能好像蛮多人都很喜欢,所以我们之后会再讨论看看。

你们开发过程当中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开发过程中遇到最大的挑战应该是点子很多,那会继续思考说这个功能到底是有没有必要。然后我们有实际带给儿童去使用,因为儿童有时候表达不能很直接很犀利地告诉你问题的点,所以我们可能就要去让他多次的尝试,或者跟换个方法询问才能问到这个问题。

对话 Runner:

Runner 是一款针对跑步者跑姿监测的工具。它由三个香港职业教育学院的学生开发制作而成,他们的体育老师想为同学们矫正并监督跑步训练过程,团队成员因此得到启发制作了这款 app。

跑者可以在 app 上设定自己的目标及跑姿,app 会使用 AI 监测跑者的姿势是否达到标准,并用数字和颜色提示跑者应该如何调整,App 也会给跑者训练过程给出具体建议。

获得一等奖有什么感想?

很感谢大会这里提供一个机会给我们回到中国内地去比赛。我们自己也没想到实际上我们走了这么远,对,其实我们也非常难得有这个机会来到这里比赛。第二其实我们也很感谢我们学校的老师,因为是体育老师给了我们这个 idea

可以用一句话介绍一下你们的 app 吗?

可以对跑步姿势从两种角度进行分析,并提供建议的 app。

你们给出自己做出的 app 打几分?

六七分吧。

你们觉得自己的产品还有哪些遗憾吗?

我们希望可以给一个实时的语音去提醒跑步选手有什么运动姿势可以改善,我们希望可以这里可以有一些进步。

你们在开发过程中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最大的挑战是因为我们用的人工智能会去辨识人体。这本身这个是一个电脑的程序,我们要把它放在手机里要用很的时间,还要转换的过程因为是电脑的,所以我们不能很流畅的显示出来,我们在这个上面做了很多优化。

有上架 App Store 的计划吗?

我们有想过,我们希望做了改进之后会上架 App Store。因为其实精确的发布创新赛里面很有很多的评委都也给我们很多的意见,他们的意见也非常的好,有参考的价值,所以我们也希望可以从一些评委给的一些意见上去改进一下。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