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长城非好汉?Google 的新项目让我们都能当一把「好汉」

AppSo

2021-10-25 09:48

从古到今,人来人往,马嘶马蹶,月缺月圆,万里长城长在那里。李陵出去,苏武回来,孟姜女哭,季辛吉笑,万里长城长在那里。 ——余光中《万里长城》

▲ 杏花在长城边开放。摄影师:吴强

你可能生在南方,长城远在千里之外,至今无缘踏足;又或者,长城离你很近,但你从未想过大费周章登上去看看;也可能,你是那每年到访长城的千万名游客之一,用自己的双腿丈量过冒着苔藓的野长城,或目睹过国庆假期八达岭长城上的人潮汹涌……然而,不管你是否接触过长城,长城都必然接触过你。它是中国的名片,也是全体中国人共同记忆的一部分。

考虑到长城的知名度,每年只有不到 1% 的中国人有缘得见它的风采也未免太过可惜。

不过,有个办法至少可以部分地弥补这种遗憾:前几天,Google 艺术与文化项目跟北京古北水镇合作推出了「见微知『筑』识长城」主题页面,让我们有机会以在线游览的方式探索目前保存最为完好、最有特色的古长城段之一——司马台长城。

全景之旅

关于长城的介绍不少见,但「360°实景长城」功能,这确实是第一家。它允许我们以类似于地图街景的方式游览整段司马台长城,甚至包括通往仙女楼的「天梯」等不对游客开放的部分。

想象一下,不受时间和天气限制,更没有其他游客妨碍你看长城,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比亲身游览还要好一些。

▲司马台长城秋景

而 360° 的全景视角,比起静态照片来确实有着很大优势。要是你和我一样尝试过观察敌台(对,就是那些隔一段就出现的高台)内部结构,就一定会意识到全景视角的好处所在——在逼仄的敌台内部,想要看清内部全貌,全景视角是唯一的办法。

别忘了观察司马台长城的种种修复细节:与几乎完全重建的山海关和居庸关城垣不同,司马台长城修复工程秉承着的是在当年独树一帜的「整旧如残,整新如残」思路,只用钢架加固结构、修补最严重的损毁,但整体上还维持着原有破败倾圮的状态与历史沧桑感。

▲ 司马台长城西四楼部分,体现了文物修复的「最小干预」原则

这一思路如今也成了长城修缮的主流。2014 年颁布的《长城保护维修工作指导意见》中就写道:「长城本体抢险加固、消除长城本体安全隐患是长城保护维修工作的首要任务……长城保护维修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的原则。」

换言之,未来修复的长城段大多会像司马台长城一样遗留着时间摧折的痕迹,而不是焕然一新的「原样重建」。

▲ 夕阳穿过望京楼。摄影师:吴强

细节上的破败掩盖不了长城整体的雄浑:全景游览以外,项目还提供了 370 张长城高清照片。

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下了在苍莽群山之间蜿蜒的长城、与开放的杏花一同隐没在灰色中的长城、在雪白雾凇里凌厉划出一条界线的长城,以及高高跃起衔住夕阳的望京楼。精选照片和全景游览,分别在远近两个层次上呈现出了长城之美。

知识讲堂

饶是如此,只是眼看着长城的景色,依然无法彻底了解长城。这也是为什么,主题页面上附加了许多「小知识」,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长城的历史、结构与形制。

比如,它会告诉我们,历代长城的总长度为 21196.18 千米,这是国家文物局在为期六年的调查后公布的数据。

或许你对这长度没有直观的概念,但可以这么解释:这是北京到纽约航班航程的三倍,不考虑地形因素,将它们连接起来,足以在南极和北极之间砌出一道长墙。

当然,这页面上的知识点也不完整,它没有说明如今称得上「保存状况良好」的长城段只有不到 2000 千米,还有 6500 千米的长城已经在地面上看不到物质遗存,只能根据相邻长城的走势推断出来。

事实上,大多数长城的保护状况都堪称「岌岌可危」。此外,页面上的说明还错误地将山海关当成了明长城的东端——真正的东端是丹东的虎山长城。

▲长城是有着纵深层次的整体工程。 图片来自:司马台长城

关于长城最常见的误解,莫过于以为它只是一道孤立的城墙。

知识点页面澄清了这个误解:长城并不只有一道墙,它更像是一个代称,真正的「长城」包括了以城墙、敌楼、屯兵城为代表的防御系统,还有以烽火台和驿站为代表的军情系统,以及由屯田、盐铁场、马场、市场等构成的军需系统。所有这些元素耦合在一起,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

也许正因为这个综合防御体系的完备,历史上真正发生于长城下的战役屈指可数,更多的时候,就如伊斯梅尔·卡达莱在短篇小说《长城》中所描述的:「它屹立在蛮夷和中国之间就像一个障碍,有时候有益于某一方的利益,有时又有益于另一方的利益」,双方都愿意让它维持现状。

还有一些「偏门」知识,是它不告诉你,你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的。

比如说,修筑长城的条砖尺寸一般是 37 厘米 × 15 厘米 × 9 厘米,铺地方砖尺寸则是 37 厘米 × 37 厘米 × 9 厘米,有些城砖上面还用统一格式写上了产地、砖户名、负责的提调官,具体办事小吏、烧窑匠等人的姓名等信息,要是城砖出了质量问题,可以直接根据上面的信息追究责任。

更全面地认识长城

在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里,长城是「伟大的墙」;而在德语跟荷兰语里,则简单地用「中国的墙」来指称这座历史上最伟大的人造建筑之一。

人们还曾经谣传,长城是太空中唯一能看到的人造物,为其添加了几分传奇色彩。

▲ 早在 1797 年,英国人 William Alexander 就用水彩画为西方介绍了长城。图片来自:大英图书馆

更不用说那 4000 多个冠以「长城」之名的品牌商标了:长城汽车、长城葡萄酒、长城电源、长城机油、长城午餐肉……这一名称的密集程度,足以让我们的大脑因为过饱和而暂时辨认不出「长城」二字。甚至连中国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上面写的都是「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与长城的影响力相比,我们对长城本身的了解却非常稀缺,大多数人对长城的印象,仅限于那一小段八达岭长城的照片。

▲ 司马台长城冬景

好在,近些年来长城的保护与科普工作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先有锥子山长城和箭扣长城先后得到部分修复,后有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资助的长城科普绘本《长城绘》在 2019 年出版,如今又多了一个由 Google 推动的项目。

认识和保护长城,正在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

点击 这里 或下载《Google 艺术与文化官方》app「观妙中国」就能访问这个新近推出的长城主题页面,亲自拥抱长城的历史与细节。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