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已死,语音聊天才是未来。
我知道,已用微信多年的中国读者们看到这个标题时内心真是毫无波澜,甚至想还想说句:“我现在很怕收到语音信息。”
但当我们讨论微信的成功时,很多时候都会提起腾讯此前的社交积累等外在原因。但这次《华尔街日报》作者 David Pierce 则是单纯针对“语音聊天”这种形式进行讨论,或许能为爱范儿读者带来新的洞见。
如今,人们可以用 iMessage、FaceTime、Instagram、Snapchat 等多种工具来和亲友保持联系。但作者认为,纯语音才是既有“温度”又有“效率”的方式。Pierce 在文章中总结道:
电话已死,语音聊天才是未来。
▲ iMessage 也支持语音信息了
他援引了耶鲁大学的一份报告指出,单纯的语音信息(非机器朗读)仍是判断对话情绪最有效的方式,甚至比视频通话效果更好。而从信息量而言,采用纯语音形式时,人可接受的说话语速是视频聊天中的两倍。
此外,作者认为语音聊天可让对话者省免礼貌性寒暄。对于同样能“表情达意”的电话通话,他吐槽道:
要问个三秒钟的问题——‘今晚咱们去哪里吃晚餐?’,加上寒暄问候我们得花上五分钟来对话。
而分段的语音信息则可让对话双方更直接进入主题。
但这并不是语音信息为我们带来的唯一个“社交减负”方面。和电话对话不同,语音信息和短信一样,接收者可避免“即时回应”的压力,这让沟通更为弹性。
更重要的是,语音信息这种形式,符合智能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智能音箱、智能眼镜和智能手表等设备,代表了一个新的交互趋势——可用于手动输入的接触屏幕越来越小,键盘也在逐渐消失。
这意味着,语音将成为更恰当的输入和输出形式。
作者援引了最近斯坦福发布的报告,表示现有“语音转文字”的工具已经比手动输入更快速和准确。同时,Siri 等工具也已经能够提供“读出信息”的服务。
但和听机器人读相比,作者表示,他还是更喜欢人类的声音。
内文配图均来自《华尔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