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读过的书,价值远不如没读过的书高。

——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黑天鹅》作者

大声

2018-12-21 10:56

不少人都「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即便看着一柜子都是没读过的书,我们还是忍不住继续买新书。如果你真的会偶尔抽出本书来看,而不是只为了消费购物的快感,那么,这也许不是一件坏事。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书籍《黑天鹅》中,曾提出了一个「反图书馆(antilibrary)」概念。著名作家 Umberto Eco 家里有将近 5 万本藏书,他看完了全部吗?那可不一定。

▲ Umberto Eco 在家中书房,图片来自《纽约时报》

塔勒布认为,长期将自己围绕在大量尚未阅读的书籍中,是一种持续对自己知识有限和无知的提醒方式,这些未读的书组成的就是「反图书馆」:

私人图书馆不是鼓吹自我的附加物,而是一个搜索工具。读过的书的价值远没有没读过的书高。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你的图书馆应该尽可能多地包含你所不了解的领域的书。随着年纪增长,你将持续积累知识,而你所也拥有的没读过的书也越来越多,它们就在书架上威吓着你。

从这个角度来看,「反图书馆」对个人知识有限进行持续提醒,使人保持谦逊,让人远离因无知而盲目自信的状态。而普遍共识是,当你越能坦诚面对自己在特定方面的知识限制,学习起来的效率也会更高。

▲ 图片来自 WriterWest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人们没有将「买到书」和「拥有知识」划等号。

在豆瓣的「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小组中,交流哪家电商买书折扣优惠大是大家最积极讨论的话题,但阅读书本身,却不是。知乎用户曾在话题「如何看待「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的行为?」中分析:

我可以把这种焦虑形容成一种叫做「填充自己的焦虑」。也就是我们永远都会觉得,自己是还需要填充的。比如多读一本书,多看一部电影,多学一节公开课。长此以往,读书,看电影,学公开课这种行为本身好像已经不是太重要了。重要的是买书,下载公开课与电影的这个过程。

另一位知乎用户 Andy Lee 则认为,人们是在不经意间将占有书和占有知识混淆了:

人们囤积书籍一方面是有一种心理混淆,混淆了对书的占有与对知识的学习。这种混淆或许有其演化心理学的基础 —— 一种基于神经递质的心理奖励机制可能无法区分对信息载体的占有(买书)和对信息的神经储存(读书)。

换言之,想要从家里藏书中收获知识,重点还是要腾出读书的时间。不过如果真的只以购书为乐,那……也算是支持出版业和作者吧。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小屏手机爱好者正在体验用 Pro Max 生活。 合作请加微信 carmencia

当越来越多平台支持杜比视界后,各类风格博主都在尝试拍摄和分享,如影视飓风、Linksphotograph、flypig 等,内容涵盖科技、娱乐、旅行、人文等主题,也带动了普通用户用杜比视界记录生活瞬间。

查看全文 —— 杜比实验室商业策略总监 周惠

所有人都在说现在是 Agent 元年,但 Agent 的第一个上班地点,可能就是外贸工厂。

查看全文 —— 外贸创业者刘世奇

有了AI之后,计算机就变成了真正的电脑,以前的电脑不能叫电脑,未来整个所有的企业也好,组织也好,内部信息化架构,一定是以大模型AI为核心建立的信息化架构。

查看全文 —— 金山办公 CEO 章庆元

现在的 7、8、9 系索尼电视,其实很多的技术都是来自于电影工业级技术的下放。

查看全文 ——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消费电子营业本部总裁谢飚

如果家电仅仅只接入 DeepSeek,可能也很难给消费者很好体验,没法让这个家电变得多么的不一样。

查看全文 —— 美的集团厨房和热水事业部总裁 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