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十年,对普通人来说,那就是过去所使用的各种事物,都会成为一种“信息产品”,成为一种可以生成并传输数据的东西。
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把纸面上的信息数字化。
1971 年发起的“古腾堡计划”,是这一使命的集中体现。当时还只是大学生的 Michael Hart 接触到“网络”之后,突发奇想,把美国《独立宣言》敲进计算机,成为第一个把《独立宣言》数字化的人。而 30 年后,门户、搜索引擎、新闻应用等等形态丰富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产品,将信息从实体抽离出来,成为与实体世界并行的洪流。
信息技术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把人变得数字化。
从个人网站到个人博客,再到社交网站以及微博,人们在网络发布信息的成本逐渐降低。而当大众对网络越来越关注,越来越多的个人涌入互联网,展现自己。随处可见的智能手机,把便携式相机和 Modem 有机结合在一体,让人通过长长短短的文字,形形色色的拍照、自拍突出了自己的个性。我们在现实生活与别人产生交集,我们也在虚拟世界与别人产生交集。
信息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把物变得数字化。
数字世界的浪花在不断拍打现实世界的海岸线,越来越多印象中无法沟通,只能被动适应的物体,变得可以联系。水杯、马桶、温度计、镜子、体重秤、插座、手表等等,统统都发生了变化,融合了信息技术的新形态产品层出不穷。
正如魏武挥在《数字世界的下一个十年》里所说的:
下一个十年,对普通人来说,那就是过去所使用的各种事物,都会成为一种“信息产品”,成为一种可以生成并传输数据的东西。
相比起魏武挥所说的“信息产品”,“信息物品”可能来得更加贴切。不过,就好像一幅漫画里所展现的,当每个物品都懂得“主动发声”,我们又为自己找来麻烦,“信息过载”问题可能变得更加严重。
但,那已经是下一个《数字世界下一个十年》里所要谈到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