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说英语的社会就像玻璃房:它会让你变得透明;对于只会说英语的英国人和美国人而言,外国却是不透明的。

—— 《金融时报》专栏作家西蒙·库柏

大声

2017-01-18 11:47

学好英语走遍天下,讲的是国际通用语言的普及度。因为这样的普及度,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在全球化上都拥有一些先天的优势。

《金融时报》专栏作家西蒙·库柏认为,英美国家的语言优势正在变成一项劣势。

他以最近俄罗斯黑客攻击美国大选为例,他认为英美国家之所以更容易遭受黑客攻击,是因为他们的敌人明白他们在说什么。

他援引《遭到黑客攻击的全球秩序》(The Hacked World Order)一书的作者亚当·西格尔(Adam Segal)说,俄罗斯和中国有很多知识渊博的人士,他们能够从英语文件中筛选情报,能够沟通媒体放大故事,甚至可以用英语编造假新闻。

但反过来就很难了。

一个说英语的社会就像玻璃房:它会让你变得透明;对于只会说英语的英国人和美国人而言,外国却是不透明的。

语言上的弱势地位让非英语系国家开始学习英语,而英语国家的语言优势以及相对强大的文化输出,反倒让英美人变得闭塞。他们没有学习外语的需求,这就加大了英语国家与竞争对手的信息不对称性。

这种信息不对称性在中美互联网行业尤为显著。由于英语与计算机编程的密切联系,加之硅谷创业的风向标作用,大到投资公司把大量资金砸向海外,小到中国创业者在谈及硅谷创业项目时如数家珍,产品开发上也是处处“致敬”。

如今影响中国亿万用户的微信就是一个致敬硅谷的产品,在米聊、微信诞生前,kik Messenger 曾在中国红极一时,大量分析文章被翻译成中文。

相反,中国创新的弱势地位和语言上的隔膜,让硅谷看不太清楚大洋彼岸的逻辑。当微信诞生 4 年后,美国才逐渐关注到这么一个拥有庞大架构和平台化体系的模仿者。据说 Kik CEO 第一次看到微信目瞪口呆,而这个认知过程并非来自美国媒体,而是一位阿里巴巴工程师现场演示的。

一个就任于某海外科技公司的朋友在朋友圈说:

就外企的语境来说,感觉大家都说英语让美国人觉得自己不需要(或者不屑于)了解中国人真正怎么想,但与此同时,懂英语的中国人其实要多得多。

题图来自:Silicon Valley 剧照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原神上玩的好,其他游戏想玩但是没有,到时候市场上会举手,大家会被容易举手的吸引走。

查看全文 —— iQOO 副总裁罗峰

关于影像的审美,我们一直认为审美是一个多元化的,无论是某一个阶段,可能某一些声音会占据一个阶段的潮流,话语权。但是它是其中的一种,它不能代表所有。

查看全文 —— vivo X 系列产品总经理韩伯啸

增程大三排黄金时代正在过去。

查看全文 —— 蔚来创始人 李斌

我们开设社交账号的初衷并非成为「网红」,而是希望建立与用户直接、平等沟通的桥梁。

查看全文 —— 岚图汽车 CEO 卢放

10000mAh 电池手机是我们接下来一定会推向市场,不会等太久,而且也挺好看的。

查看全文 —— 真我副总裁&中国区总裁 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