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的时候滴滴几乎是这个世界上最浮躁的公司,我们发展太快……其实那个时候我的内心是无比焦虑的,怎么可能有一个产品没有把用户服务好,没有把效率提高,仅仅因为补贴产品就能成功。

—— 滴滴出行 CEO 程维

大声

2017-01-19 17:10

2016 年对于滴滴而言,是惊心动魄的一年。并购强大的对手 Uber 中国,收编 150 家出租车公司,等到网约车的合法化,然而到了年末政策又急转直下。

在资本的催化下,这个创业公司成立仅仅 4 年,就以近乎垄断的姿态接管了中国 400 个城市的网约车市场,覆盖 8 亿城市居民出行。

在公司年会上,滴滴出行 CEO 程维这样总结了公司过去的两年:

2015 年的时候滴滴几乎是这个世界上最浮躁的公司,我们发展太快……其实那个时候我的内心是无比焦虑的,怎么可能有一个产品没有把用户服务好,没有把效率提高,仅仅因为补贴产品就能成功。

程维对成功的定义是长期的。如果只是看滴滴与优步中国的这一场较量,持续性地补贴的确让滴滴笑到了最后,哪怕滴滴在产品和算法上不如优步。

补贴的玩法是赢者通吃,而只有融到更多的钱,才意味着有更低的价格去补贴,去占据市场。

补贴大战背后的融资竞赛中,滴滴几乎保持着和 Uber 同步的响应速度。2015 年 9 月,就在 Uber 宣布完成 12 亿美元融资后的第三天,滴滴紧随其后也宣布了新一轮 30 亿美元融资,此次融资完成后,滴滴拥有近 40 亿美元的现金储备。

滴滴的总裁柳青是补贴大战中的关键人物,统领交易和筹款事务。在解释该公司为何在与 Uber 的补贴大战中亏损巨额资金时,她直截了当地说:

不烧钱我们走不到今天这一步。

但程维的焦虑不是没有道理,毕竟结束和 Uber 的补贴大战当然不是滴滴的终极目标。找到稳定的盈利模式,配得上滴滴 350 亿美元的估值,是摆在滴滴眼前最棘手的问题。

根据深圳创投云服务提供商 VC SaaS 发布的《滴滴出行 & Uber 中国合并后数据分析报告》,在今年 8 月 1 日到 11 月 17 日期间,每天打开滴滴出行的用户比例从 4.5% 下跌至 3.4%,下跌幅度达到了 27%,而 Uber 中国的数字,则从原来的 0.5% 下跌至 0.1%。

司机减少后最直接的影响是,高峰期的运力下降。当乘客打开应用动辄看到数倍的溢价,难免会考虑改用其它的出行方式。

但这还不是最棘手的问题。

12 月 21 日,北京上海和广州公布了正式的网约车管理细则,备受争议的“京人京籍”“沪人沪籍”规定延续了下来,要求略微宽松的广州则要求专车司机至少要持有本市居住证。尽管车辆轴距和排量等细则进行了细微调整,但门槛仍然不低。除了北上广以外,其他已经颁布了专车新政的大型城市或多或少都对专车车辆和司机资质制定了较为严格的限制。

以上海为例,目前从事网约车的车辆符合新轴距要求的车辆,不足 1/5。已注册的 41 万余司机中,仅有不到 1 万名司机有上海本地户籍。

一旦司机数量锐减、车辆锐减,滴滴快专车服务很可能演变成一个小众的高价出租车服务。

滴滴的一个应对策略是打海外市场。年会上,程维称滴滴将去巴西、日韩、欧洲开拓海外市场。除此之外,滴滴还要做电动汽车运营商,因为新政对于新能源的限制友好不少。

“我希望我们 5 年到 10 年会成为电动汽车的运营商。”程维在年会上说。目前滴滴平台上 2000 多万辆车中仅 1% 不到的汽车是新能源汽车。他们计划未来 5 到 10 年内这个比重要超过 70%。

程维希望,通过大数据的优化,通过拼车、对司机调度效率的提高、无人驾驶时代的到来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未来 5 到 10 年,滴滴平台的用车成本下降一半以上。

结束了惊心动魄的 2015 和 2016 年,命运多舛的滴滴要面对“不浮躁”的挑战了,正如程维所说:

当潮水退去之后,我们会看到到底谁在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从技术的旁观者与记录者,成为技术影响生活方式的实践者。

真我 GT5 Pro 这个定价的确非常极致,应该说有一部分版本,我们肯定是不赚钱的。

查看全文 —— 真我中国区总裁 徐起

一加 12 没有 Pro,一部就是全部,我们这款产品要打一年,我很自信现在我们所做的整个的体验,还有我们的定价,打一年没有问题。

查看全文 —— 一加中国区总裁 李杰

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应仅仅是口头上的承诺,更应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查看全文 —— 华为终端 BG 首席运营官、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任 何刚

宝可梦需要艺术,而艺术也需要宝可梦。

查看全文 —— NANZUKA 画廊创始人 南塚真史

我们坚信,以技术为核心的开放平台可以将各行业和机构聚集在一起,创造无限可能。

查看全文 —— 华为运动军团CEO、华为终端BG智能穿戴与运动健康产品线总裁 张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