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查询到 篇文章
在AI Agent赛道日益拥挤的当下,几乎所有科技巨头都在尝试给出自己的答案。然而,多数方案仍停留在应用层,将AI能力作为“外挂”或“插件”集成于现有系统之上。
在9月20日开幕的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上,《进击的鸿蒙》这一主题演讲则清晰地展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径:将AI能力深植于操作系统底层,构建一个生而智能、具备原生系统级能力的AI生态——Harmony Intelligence。
这不仅是一次常规的版本升级,更是华为对下一代智能操作系统范式的深度思考与实践。本文将从技术架构、平台能力和行业趋势三个维度,深入剖析华为如何通过鸿蒙构建其AI原生系统级能力。
技术拆解:作为系统级中枢的“小艺大脑”
鸿蒙AI体验的核心,并非一个简单的语音助手,而是像一个能感知你情绪的多个“高级项目经理”一样,针对不同场景自主调用各种工具和三方智能体,实现复杂任务A2A主动完成。目前正在测试的小艺任务空间功能,已经覆盖办公写作、出行规划、创意策划等8大高频场景任务。小艺任务空间代表着小艺的逻辑推理处理能力越来越强大,就像人的左脑。同时在情感和创作创意能力上也会不断演进,发展它的右脑能力。因为有了小艺大脑的进化,就能够实现多设备的统一决策调度和无感协同,这正是其区别于单设备AI助手的根本所在。
首先,“多设备情感感知”是其实现真人感交互的基石。传统的AI交互依赖单一指令,而“小艺大脑”则能融合用户在不同鸿蒙设备上的状态信息,例如,当用户表达难过时,它也会跟你共情,还会想办法帮你转移情绪,11种情绪感知,无论开心、难过,小艺都更懂你。
其次,“多步任务闭环”标志着小艺从“工具”向“代理”的演进。 “小艺任务空间”是这一能力的最直观体现,用户仅需提出一个复杂目标,如“为我策划一场国庆五日游”或“生成一份关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深度研究报告”,“小艺大脑”便能自主进行任务拆解、规划,并调度系统内外的多种工具与第三方智能体来协同完成。
这一过程的实现,依赖于一个强大的意图框架和后台服务调度系统,是典型的自主代理行为,意味着AI已具备初步的自主规划与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
平台能力:为开发者铺设的AI创新沃土
一个强大的AI中枢需要一个繁荣的生态来支撑。华为深知,降低AI智能体的开发门槛是生态成功的关键。为此,全新的小艺智能体开放平台提供了一套详尽且低代码化的开发工具集,旨在将复杂的AI能力“模块化”、“控件化”,让更多的开发者一起参与共创。
提供4种开发模式,以及50多种开发组件能力,并且支持自然对话创建智能体。同时,还开放了10个AI领域Kit、11类AI控件、240+标准意图,让每一个开发者都可以高效地构建AI能力和Agent,为AI Agent提供创新沃土。
与其他平台相比,鸿蒙AI开发平台的优势在于其与操作系统的深度融合。开发者调用的不仅是云端API,更是系统级的服务与硬件能力,这使得智能体能够实现更流畅、更底层的设备控制和跨应用协同。
未来趋势:定义“主动感知-理解意图-高效调度”的智能体新范式
在此次HC大会上,华为提出的“主动感知-理解意图-高效调度”的智能体范式,实际上是对AI Agent未来发展趋势的一次明确预判。
主动感知:区别于传统的被动响应,鸿蒙AI强调基于场景、设备状态和用户习惯的主动服务触发。例如,在你跑步的时候,根据你的设置,小艺也会实时跟你交流,告诉你现在的运动数据,提醒你注意心率过高,会惊讶赞叹,也会专业严肃。
理解意图:AI的认知能力从关键词匹配跃升至对用户深层需求的理解,即使是模糊、复杂的指令也能被准确捕捉和执行。
高效调度:基于统一的“小艺大脑”,系统能够做出全局最优决策,在最合适的设备上,以最合适的方式完成任务。比如,我们在开车时候,突然想到一个灵感,可以直接说小艺帮我记录,这时候小艺大脑就会感知和决策,让车机小艺做出应答,并且调用手机备忘录把内容记录下来。
在整个行业从“问答工具”走向“自主代理”的浪潮中,华为的方案凭借其“一个系统,多端协同”的原生优势,占据了有利位置。相较于依赖多个独立系统拼凑生态的厂商,鸿蒙的统一架构使其在实现跨设备无感协同与统一智能调度方面拥有天然的技术领先性。
为了加速这一愿景的实现,华为正式启动“鸿蒙天工计划”,宣布投入10亿元资金与资源,目标孵化超过1万个AI原生的元服务和5千多个智能体。这笔巨额投入,无疑是为鸿蒙AI生态的飞轮注入了强劲动力。
从鸿蒙5终端数量突破1700万,到千行万业的开源鸿蒙落地,再到今天Harmony Intelligence的系统级AI能力发布,天工开物,鸿蒙AI生态全速进击。
华为正在构建的,不仅是一个操作系统,更是一个以AI为核心、软硬件深度协同的智慧生态。今天的鸿蒙生态已经穿越了微笑曲线的底部,生态飞轮加速,AI全场景创新全面铺开。让我们在一起,全速进击,让鸿蒙更精彩!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