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垃圾回收小程序亏了五百万,这个团队在上海正式实行垃圾分类前熬了几个通宵

小程序

2019-07-02 08:48

7 月 1 日,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

有人在实施前一个小时纠结要不要点一个外卖,但又很痛苦的想着吃完就要把饭盒和食物做个彻底的分类;有人在《条例》实行的前一夜彻底地放飞自我,把混合的垃圾一股脑地塞进了垃圾桶里;还有的人在垃圾分类正式实施前好几天就开始准备,想要抓住这个机会让更多人知道自己所做的业务。

▲ 实行垃圾分类前最后一天

「易代扔」小程序就是最后一种。

《条例》正式实施几天前,他们向知晓程序表示,接下来要熬几个通宵,借上海垃圾分类的「势」让自己的业务被更多人所知道。

这个小程序上门收垃圾

快递盒、外卖盒、用过的纸巾,喝完的饮料瓶……我们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可能比自己想象的要多的多。以往我们总是在下楼时顺路拿上两三袋垃圾扔进垃圾桶,但垃圾分类让这一切都变了。先分类,再倒垃圾,垃圾桶可能还不在同一个片区,要数着日子开着导航才能扔。

扔垃圾变麻烦了,那有没有人可以帮忙扔垃圾呢?

「易代扔」小程序可以。

打开支付宝的城市服务,在更多服务中点击「垃圾分类回收」就能找到「易代扔」。在这个小程序中,你可以对照查看自己家里待处理的垃圾,只要有可再生的塑料、纸品、金属等可回收物,就可以预约回收人员上门回收。

有的用户在这个过程中能直接获得现金回报,相当于在小程序「卖」垃圾;还有的用户在这过程中甚至要倒给回收平台付钱,为平台回收了大件不易搬动的服务而买单。但无论回收的是怎样的垃圾,用户都可以获得蚂蚁森林的能量奖励。

谈及开发「易代扔」小程序的初衷,创始人牛棚表示自己当时想做一个桥梁式的东西,「把一线回收者和真正生产垃圾的人给它连接起来。」

真正产生垃圾的人,这里说的是那些每个月都有足量消费的年轻人。一个人的消费越多,产生的垃圾也越多。但生产垃圾最多的人基本不会参与进垃圾处理环节,这些过多消费的年轻人产生的垃圾可能都是由一些习惯收集废品的老人家去进行处理的。

「易代扔」想做的就是让直接产生垃圾的人使用这个小程序,把那些回收物直接交给上门回收人员,让回收更高效。让这些长大以后就没有接触过回收的年轻人,主动联系平台收垃圾。

上海是生活垃圾回收的试行城市之一,它也是「易代扔」团队覆盖范围最广的一个城市。从 2017 年年初进入垃圾回收业起,他们已经覆盖了上海 8000 多个小区/社区。这些小区都有「易代扔」的回收员。只要用户下单,回收员就能迅速响应。

▲ 网上流传的上海垃圾分类期间最潮「包款」

但「易代扔」并不会和回收员产生直接地产生接触。他们对接的是大大小小的回收企业,这些企业的回收人员会在用户下单后到指定地点回收「垃圾」。这些回收的「垃圾」会再一一对应地被送到处理厂,纸进再生纸场厂,塑料进塑料切片厂,玻璃进玻璃纤维拉丝厂……

回收人员通过回收、转卖获得的利润也与平台无关,平台也不会对一线的回收人员进行抽佣。

这个上门收垃圾的小程序目前有两种商业模式:

  • 一种是向对接的回收企业抽佣。通过「易代扔」,回收企业可以更高效地获得废空调、废洗衣机等回收物,所以平台也会就此抽取佣金。但这种抽佣模式却不适合本身利润较薄的纸张、塑料回收厂,因此「易代扔」并不能向所有的合作回收企业抽取佣金。
  • 另一种则是流量生意。牛棚表示回收市场非常大,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很多垃圾,所以他们更看重垃圾回收用户的流量和黏性。用他们的话说这是一种「后商业玩法」,通过一种到家服务聚拢流量,后期还可以将流量变现,为用户提供更多样的服务。「易代扔」最近就和一些家政到家服务在商量更多合作的可能性。家政服务在平台提供「买一个小时送一个小时」的代金券,而「易代扔」则提供入口引流,他们也可能从这种合作中直接获益。

▲ 图片来自:中国科学报

目前「易代扔」尚未盈利,但牛棚自己很看好垃圾回收市场:

我们已经亏了四五百万。

但互联网讲究的是讲故事,今天有用户有流量,当然(会)培养一种心智,其实我觉得是看未来。

长在支付宝里的「收垃圾」业务

上海实行「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措施,对于「易代扔」来说,这是一个利好消息。

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团队打算熬几个通宵,把小程序进一步推广出去。「我们想做一些比较大的营销活动,包括把整个系统的这些用户体验环节再升级一下。」

他们也在做上门回收人员的升级培训。从 7 月 1 日开始,所有的上门回收环节,只要师傅尚有余力,那在回收完成后,师傅称完回收的垃圾后就可以帮用户带走分好类的湿垃圾,顺路扔到该扔的地方去。

▲ 饿了么也推行过类似的「代扔垃圾」服务

「易代扔」服务在去年七月上线。但那时候的「易代扔」还不是一个小程序,只是支付宝里的一个 H5 页面。但团队反应也非常快,在知道支付宝小程序上线后,牛棚第一时间就和团队商量修改的计划,他们得往小程序的方向上靠。

从支付宝的 H5 页面到支付宝的小程序,「易代扔」始终没有走出支付宝的生态圈。

牛棚认为,作为一个偏民生的功能,团队没必要做太多的市场化,没必要去花钱买用户。「易代扔」想要的就是用户在小程序里产生需求,享受服务。而用户每天在产生垃圾后,他也肯定会再回来。

从商业角度而言,在支付宝小程序里,我的推广成本非常低,接近于 0。我可以专注我自己的业务,不用去想我的用户到底从哪来。因为在支付宝里,每一个支付宝用户都是我的用户。

「易代扔」对支付宝小程序的看法和团队创始人经历有关。

他 2007 年从家乐福离职后就一直在和阿里打交道。从自己开淘宝店到天猫店、从天猫国际到天猫国际代运营,从农村淘宝到农村淘宝代运营,从口碑到阿里体育,从口碑的独立软件程序开发商到支付宝的项目服务商……「易代扔」创始人的过往经历基本和阿里息息相关。在开始转向垃圾回收业时,他的团队甚至有几个成员去了饿了么,亲自学习外卖行业到家服务的管理经验。

团队认为自己能成为支付宝的扶持对象也和自己的过往经历相关。「我们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公司。今天你要是说技术水平而言,比我好的公司一大堆。但我们公司的标签属性比较怪,我们既懂技术,我们又懂线下运营,又有本地的一些商业资源,我们这边还是口碑的服务商,那我们就有双重属性。」

支付宝对「易代扔」的扶持力度也非常大,官方所提到的垃圾分类回收、「卖垃圾」业务基本就是在说「易代扔」。这个小程序之前在蚂蚁森林和支付宝城市服务中都有引流入口。随着支付宝内部策略调整,「易代扔」在蚂蚁森林的入口消失了,但始终在城市服务中占有一席之地。

而蚂蚁森林对于「易代扔」小程序而言也非常重要。有很多用户就是通过蚂蚁森林的能量激励找到了「易代扔」小程序。不过牛棚表示,通过蚂蚁森林进入「易代扔」并完成下单的用户并不多,更多的用户来源于线下扫码。

「易代扔」从线下获得了一半的用户。

在小程序刚上线后,「易代扔」选了几个年轻人较多的合作伙伴覆盖小区,在小区贴了 71 张海报,宣传自己的服务。海报张贴当晚扫码人数是 200 多个,扫码的人中有 160 个用户完成了最终的下单。

▲「易代扔」推出的海报宣传

这些最终下单的用户大概有 30% 会留存,他们日后的下单时间大多会是非常有规律的。部分用户的下单时间就和蚂蚁森林偷/收能量的高峰时间所重合,这部分用户大多是以前和回收业没有太多联系的年轻用户。通过蚂蚁森林的激励,他们自愿主动地参与进了垃圾分类中来。

这些被蚂蚁森林吸引的用户有的甚至不要钱。即使自己给的塑料瓶能换一点现金,这些用户也不在意。这些「要能量不要钱」的用户对一线回收人员也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在回收人员看来,回收不要钱的这种模式也是他们以往无法想象的。

关于蚂蚁森林的能量对小程序有着怎样的帮助,牛棚秉承着和「白鲸鱼」创始人方晓东相似的看法「核心并不是它(蚂蚁森林)入口的深或浅,核心是我们怎么样去让用户知道(通过我们小程序回收可以得到蚂蚁森林能量)。」

蚂蚁森林在合作之初就和「易代扔」签订了一个严谨的公式。回收一个塑料瓶能够减少多少碳排放,根据这个量又能给到用户多少实际的能量,这背后都是有公式在支撑的。

虽然在用户看来,蚂蚁森林是一个公益项目,但其实有企业在默默地为这种「公益」买单。

它是一个在市场上运作的体系。

从小程序上线之初到现在,在支付宝「卖垃圾」最多的一个人获得的能量已经可以种下 10 棵樟子松(1462+kg)。据牛棚透露,目前「易代扔」小程序的用户加起来已经获得了好几百吨的蚂蚁森林能量。而他们也会依照约定的公式,按产生的能量把钱给到阿拉善等地区前线的树木养育人员。

出钱给蚂蚁森林种树,又用蚂蚁森林能给到的能量宣传自己的业务吸引用户。可以说,「易代扔」和蚂蚁森林的关系非常紧密,这种紧密也体现在二者相关联的宣传里。

每个月「易代扔」花在海报单页宣传上的钱有很多,月底在上海还可能有百辆回收车,团队也会试着去聊有没有可能和支付宝一起做车身广告的可能性。虽然还没有达成意向,但牛棚表示他已经把 slogan 想好了——回收得能量,一起来种树。垃圾分类回收,上支付宝城市服务。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