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你要一张标记 “热门” 的菜单,还是心知你口味的小报?

公司

2013-01-26 15:00

说起来,还得从一个 “忧伤” 的新闻谈起:腾讯科技的消息,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周一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60% 的平板电脑和 61% 智能手机用户主要使用浏览器而非应用阅读新闻。新闻时间是去年的十月份,当时使用浏览器看新闻人数还呈现增长的趋势。

PC 时代延续的习惯得到了很好的继承,无论是传统的阅读器还是时髦的个性化社交杂志,都无法阻止用户投入浏览器的怀抱——习惯性地输入网址,铺面而来熟悉的页面和作者。对导航的留恋与对门户的依赖得益于课本、熟人和深懂 “用户体验” 的企业在初次涉足互联网时的教导。当熟悉的情感被培养成后,客观的数据也无法打动人——不要尝试劝说我使用 Google,我的心在百度。

个性化是一个很理想的概念,至少从我使用 Zite 的体验来看——与豆瓣电台不同,我很难在 Zite 上不期而遇一个满意的小众站点。在长久的一个时间段内,所谓个性化体验只不过是名站内容的拼凑,并没有体现出发现的价值。很多情况下,所谓新闻个性化做的始终是 “红心频道” 而不是 “私人频道”,而且是大众口味的 “红心频道”——菜单来自热门,口味是妥协的产物。

相比于读者对信息渠道的眷恋,众多内容生产者也没能为个性化新闻做出足够的贡献。

对热门的追逐,对八卦的喜好让许多信息大同小异,在一场场浅尝辄止的盛宴狂欢中,编辑们并没有多少兴趣和精力对它们做出什么更深入别致的解读。而这仅仅是信息同质的开始,如果说网络时代的快节奏让许多编辑保质保量觉得为难,信息廉价则又让有心人如沐春风:信手拿来的摘编已是客气,直接盗用也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

“如果他们只是抓取内容而不是分享,你就应该对这样的做法谨慎了。” 福布斯中文网总编辑周健工在去年参加网易移动媒体活动时,很直接地表达了对这类行径的不满,在现场的他也显得颇为激动,“比如说新的内容集成商找到我们说要合作,有数百万的观众,内容做得非常快,把内容交给他们,你们可以比自己的网站获得更多的观众,我们永远不会相信这种说法。”

很遗憾,我的微博时间线上大部分是内容集成商,尽管他们也自称为媒体,而我也不得不忍受一遍又一遍的把狄更斯《双城记》烹饪成的段子。

没有一个有效的发现个性化新闻的渠道,新闻本身的同质化趋势,使得放眼过去的内容遗憾的相似。对我来说,渴望能寻找到一些漏网之鱼,如果你有好的渠道,不妨告诉我。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累计已发布 161 篇文章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