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tum:数据化自己的人生

公司

2012-04-20 21:39

在看过 Stephen Wolfram 和 Nicholas Felton 利用数据给自己的人生做总结以后,我不禁也想效仿他们。

然而,怎样的工具才能帮助自己记录这些数据,并转化为图形呢?由信息图天才 Nicholas 和设计师 Ryan Case 一起合作推出的服务 Daytum 能很好的满足人们记录自己各个方面数据的需要,不管是午餐吃了什么,今天做了什么,睡了多长时间的觉,读了多长时间的书或是其它,都可以记录在 Daytum 上面,并转化为图形。

Daytum 的界面如下图,最上方是一个快速输入框,能够快速输入自己当前做了什么,比如吃了一顿米饭,工作了一个小时,或者是休息了一个小时。这个输入框很方便,因为只要输入一次就可以自动为某项要统计的数据加一。比如我吃了一碗拌面,那么只要直接在上面输入拌面,那么下方版面中的 “拌面” 将从 1.0 变成 2.0,说明吃过了两碗拌面。

为什么说 Daytum 能够记录任何方面的数据呢?因为 Daytum 中容纳各个不同类别数据项目的 “面板” 具备非常灵活的自定义选项,用户可以自由设定每个面板负责记录的数据项目。比如图中的 “时间消耗记录” 和 “Lunch” 面板,一个记录花在不同事情上的时间,一个记录自己午饭吃过什么。假如用户觉得自己记录的数据项目不够多,那么还可以直接点击面板下方的 “Add an item” 来添加。

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设定数据经过统计以后,以怎样的方式表现出来。在 “时间消耗记录” 中,我设定了饼图来表达我 “工作、休息、娱乐、阅读、外出” 这几个数据之间所占比例的大小;而在 “Lunch” 中,我则直接设定单独显示每种数据的数量,这样我就能够知道,每顿午饭我都吃了些什么。Daytum 一共有十几种数据的表现方式,这些都在网站的教程中,可以仔细研究。

Daytum 不错吧?它还推出了 iOS 应用,让人能够随时随地的记录和自己有关的数据,更加方便用户使用。

在国外,记录自己数据的这种行为很受欢迎,在网络上还出现了 Quantified Self 以及 Personal Informatics 两个线上专业组织,专门探讨如何利用各种装置、应用来记录和自己有关的数据,并阐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记录以后,对自己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当然,这些专业组织还探索了表达信息的方式。

将自己的人生以数据的形式孜孜不倦的记录下来,这样做有什么意义?也许是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自己,更好的督促自己,平衡自己生活,也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圆满。好比喜欢做时间日志的柳比歇夫,一生发布了七十来部学术著作,包括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等方面,这还不包括五百多篇的论文和专著。他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跟他喜欢记录时间日志这个习惯是分不开的。记录时间日志,也是记录人生轨迹。

对于商业来说,记录数据会成为一门生意么?会。比如说豆瓣,一开始不过是一个专门记录人们读过什么书,看过什么电影,听过什么专辑的网站,随后加入书评功能,加入小组,加入小站,变成一种基于兴趣的社交网站。

不过对于 Daytum 而言,目的是为喜欢记录数据的人们提供一个方便的工具而已。从这一点来看,它的目的算是达到了。

题图来自 Ian Cogneato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