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环太平洋 2》的大机甲,为啥燃不起来?

新创

2018-03-26 18:34

本文由不存在日报(微信 ID:non-exist-FAA)原创,转载请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然总说“只要看机甲打怪兽就够了”,但是《环太平洋 2》的机甲着实让人燃不起来。

(5 年前,《环太平洋》的机甲让我们热血沸腾)

没有了巨大机械那种独特的迟钝感和力量感,比起 5 年前的《环 1》,就像一群闪闪发光、五彩斑斓的大号手办,从隔壁变形金刚下班以后过来串场。

机甲,为什么这种四十年前的幻想至今都可以令人血脉贲张,形成一种文化几十年长盛不衰,甚至反哺现实,从真人电影电影到制造巨型机器人的企业。

人们对巨大机器人的期待到底是什么?它的燃点到底在哪里?

尺寸、防御、战斗力……让我们从几个来方面考察一下“巨大机器人”世界的情况。

燃点 1:大,大到丧心病狂

首先是尺寸,所谓“巨大机器人”首先要够巨,够大。

巨大的体型,巨大的质量,才是巨大机器人那无与伦比的存在感的基本保证。

(历代巨型机甲尺寸对比图,不完全)

赫赫有名的红有三身高 16 米,算上角也不到 20 米,在巨大机器人的世界里仅仅算入门级:

(红有三为“红色有角三倍速”的缩写,一般指指在 1979 年上映的 TV 动画《机动战士高达》中的吉翁军王牌驾驶员夏亚·阿兹纳布尔(和他驾驶的机甲),一般指型号MSN-06S。)

100 米的战神金刚只是中等身材:

1200米的超时空要塞:

(SDF-1 马克罗斯(MACROSS),《超时空要塞》的主役宇宙战舰,具有变形能力,下图为战舰形态。)

3000 米的猛大帅:

( 猛大帅(Metroplex),《变形金刚》里的巨型机器人,可变形成都市要塞和移动战舰两种型态。)

以上都还不算太耀眼,1986 年《变形金刚大电影》初登场的宇宙大帝,已经可以吞噬星球了:

更不用提天元突破这种,丧心病狂以光年计算的神经病尺寸……

(天元突破红莲螺岩(天元突破グレンラガン),在只要有认知就能把东西具现化的超螺旋宇宙中出现。图片背景不止是背景,它真的能整个星系拿起来当武器,感受一下这个尺寸……)

当然这些都是遥远未来,在宇宙尺度上作战的大明星;让我们看看比较接地气,在近未来都市作战的草根网红们——

1988 年的机动警察英格拉姆,设计标准以城市警务为主要功能,全高 8 米;伟大的擎天柱大哥,9 米,著名 SRPG 游戏《前线任务》中的真实系人形战斗装甲 7 米到 10 米不等。

(《机动警察》)

看看现实的话,日本水道桥重工制造的 KURATAS 机器人全高 3.8 米,全重 5 吨,单人驾驶。

美国 megabot 公司的 eagle prime 机器人大一些,全高 5 米,全重达到 12 吨,双人驾驶。

说实话,它们比起上面的机甲,小了不止一星半点。悍马 H2 越野车全长 5 米,国产 99a 式主战坦克全长13米——这两台战斗机器人甚至挤不进主战坦克的圈子,只能跟私家车混一混……

燃点 2:凶残的耐操程度

当然,并不是只要够大就可以做一个合格的巨大机器人,还必须有足够强悍的防御力。

上文提到的英格拉姆和 KURATAS,仅 20 毫米厚的普通钢板装配,也不怎么牢靠,撞到汽油桶会抖,被空气炮发射的棒球子弹击中会抖,甚至正常移动的时候都要颤抖,实在是形同虚设,与人民群众期待的强大防御力完全背道而驰……

1990 年的《机械威龙(robot jox)》,是很多观众接触最早的机甲电影,音乐、剪辑皆可圈可点。

最值得一提的采用模型场景摄制,丙烯制作了 1:100 机器人模型,通过特技和镜头运用,将两台战争机器的威力放大到相当令人印象深刻。

(《机械威龙》拍摄现场,所有机甲均采用模型制作)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部 90 年代的影片在机械设计方面实在非常简陋原始,也有很多不合理之处(比如驾驶舱裸露在一个极易被攻击的位置)。

但这种原始、简陋,恰恰让人直觉的认为这台机器有着与其体积相匹配的防御性能。

首先在外形上,机器人虽然体型巨大,但结构一目了然:躯干、四肢,装甲、关节以及有限的外挂武器,每一部分都非常明确,造型也突出了“坚固耐用”的特性。

比如最脆弱的关节部分,只是采用最简单的轴承结构(至少看上去是那样),并且非常粗大。以普通观众有限的生活经验看来,最简单的结构也是最耐用的结构。

(《机械威龙》)

其次,打斗中没有出现装甲破碎零件到处乱飞的场面,两台机器人想要击败对方,需要耐心的攻击同一部位很多次才可能造成该部位损坏——这个细节让观众对两台机器人的坚固程度的认知提升到了理性程度。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战场选择在广袤的戈壁滩,恶劣的自然环境同样不动声色地暗示它们那过硬的质量和性能——越野汽车的广告总会出现跋山涉水的镜头,一尘不染的越野车能叫越野车吗?

(对比一下从战场到机甲都光鲜亮丽的《环太平洋 2》)

燃点 3:不可或缺的“战损”

《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中登场的步行机 All Terrain(即我们熟悉的 AT-AT),那坚强的防御力让革命军一度束手无策,常规手段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 AT-AT的每次出现,都会令人颤抖。)

不过AT-AT最值得夸奖的,还是外表质感——抛弃一切华而不实,色彩斑驳到粗野,油漆剥落,金属裸露在外,甚至锈迹斑斑,强行将四个字塞进观众不断放大的瞳孔:

钢铁之躯。

这,就是经过战争洗礼后的美。

(《环太平洋1》的机甲特写)

动漫作品由于制作成本和工艺的局限,无法达到电影的视觉效果,但在表现巨大机器人的基本手段上遵循了相似的原则。

吉翁最著名的扎古外形敦厚,朴实无华,涂装也只是普普通通的原谅色,但细节一丝不苟。左肩单盾甲板,粗壮的下肢,还有经典的单眼设计,处处展现出 80 年代对人形战斗装甲最直观的理解。

( MS-06II泛用型机动装甲,俗称“扎古 2”,自一年战争以来长期担任吉翁军主力)

之后吉翁所有的 MS 几乎都可以看到扎古 2 的影子,只有卡碧尼是个例外——永野护追求的则是巨大机器人的另一种审美,开创了五星物语世界。

他的幻象系列以纤细典雅的贵族气质著称,但依然让人一看便可感受到只属于巨大机器人的坚不可摧。当然,这又是后话了。

燃点 4:无需注释的纯粹力量

巨大机器人最大的意义自然是巨大的破坏力,这是大舰巨炮主义的自然延伸。

能够驱动庞大身体意味着庞大的动力,庞大的动力加庞大的质量意味着庞大的破坏力,这是不需要任何注释的最纯粹的力量。

因为自身质量巨大,机器人的行动总是略嫌迟缓,动作也不似人类那么协调,毕竟机器人没有骨骼肌,机器人的行动原理跟人类完全不同。

让机器人作出人类的动作牵扯的技术因素太复杂,尤其对于巨大机器人来说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环太平洋 1 里的机甲,就是这种微妙的卡顿感!)

这些战争机器想要获得巨大的动能,可以采取的手段远远超过人类,能量转换效率也远远超过人类——机器人想打出一拳,仅仅需要一组可以伸缩的机械臂,而不会像人类一样扭腰、屈肘、送肩,并且承受手腕挫伤和指骨骨折的风险。

采用最简单的机械原理,就可以直观的感受到机器人克服自身质量,将强大动力转化为恐怖势能的过程。

1980 年法国动画《国王与小鸟》中,那台只会旋转上肢和躯干,以及左右正步走的巨大机器人,就是用这种不讲理的纯粹力量,一拳一脚认认真真毁灭了夏尔王国。

(这台造型简陋到有些滑稽的机器人毁灭了夏尔王国)

它象征着足以决定国家命运的暴力,之所以选择巨大机器人这个形象,足以说明这种存在在导演保罗古里莫心目中意味着什么。

对于无敌来说,任何修饰都是多余的,它站在那里,所有人都会认定他的无敌,不需要花费宝贵的片长告诉观众它如何无敌怎样无敌为什么无敌,那样做反而是浪费大家的时间。

燃点 5:功能决定一切

机器的本质是功能性,巨大机器人的设计必须符合所属作品中的功能定位,水下作业的机器人造型跟宇宙战的机器人造型肯定不同。

对现实常识的顺应,同时也是对观众认知的肯定。

(机动战士高达系列里的铁球(Ball),能完成多种工程辅助任务,定位为中距离支援用兵器)

(星际争霸系列的人族兵种 SCV(Space Construction Vehicle/空间建筑工程车),从事建筑和工程工作,大家口中的“农民”就是它。,图片作者:Mr–Jack)

从诞生之日起就天然从属于科学幻想的巨大机器人文化,也毫不例外的应该遵循科幻创作的基本原则。

近战机器人无疑需要更巨大的体型和更厚实的装甲,中远程机器人则会更灵巧迅捷,就像一支标配副本队伍,有T有奶有输出,分工明确合作愉快。

(上文提到的《五星物语》,里面有着神灵天照、超人骑士、魔法师等奇幻设定,堪称机甲届的“贵族”。)

如果违背了常识,否定观众的认知,强行解释在普通人看来并不合理的设定,就会让人产生极大的违和感,从根本上否定这个设定,这就是高达粉自古以来分裂成真实系和超级系并互相鄙视的原因。顺便说一句,笔者是真实系。

人形:燃点还是蠢点?

《环太平洋》的巨型机甲们,任务是对抗无数强大的怪兽。

(我们要看的就只有机甲打怪兽啊!这种拳拳到肉的快感!,《环太平洋1》)

不得不说,《环太平洋1》的怪兽设计太过出彩(谁让导演是吉尔莫·德尔·托罗呢!)据说一共设计了41头怪兽,每一头都做了严格的生物学设计,最后电影里出现了9头。

(《环太平洋1》的设定集,每只怪兽都有着详细的生物设定。图片来源:NNTVhunter )

问题来了,既然每一头怪兽都严格遵守生物生理学,在现实自然界中都有迹可循,除了体型巨大,身体能力跟地球生物没啥不同(为什么可以固定虫洞的先驱派出的怪兽连喷火龙都不如这一点也挺费解),那么它们会不会有“天敌”?

(《环太平洋2》出现了3只怪兽,只会合体,放到页游里也不违和。)

(真的不是山寨了《强殖装甲》的超兽化兵布兰凯三兄弟?)

即使没有,造一些食物链顶点的掠食者,机器猛兽啊,机器猛禽啊,机器蜘蛛螳螂食人花啥的,拿去怼怪兽,就算不立竿见影,也总好过被花式吊打的人形机器人不是?

仔细想想,人形真的有必要吗?

人类的生理结构其实真的非常不适合搏斗。双足直立行走导致全身各种弱点——视野狭窄,头部和躯干完全暴露,肌肉骨骼皆孱弱不堪。

(《机动警察》里英格拉姆的脚,对于机器人来说,强行模仿人类生理结构不仅没有必要,更会无端提高故障风险。)

以人类为蓝本设计制造的机器人,在解决力量和耐久度之前,首先面临走路的难题:

人类的双腿放在整个地球生物界也是出了名的不实用,跑不快跳不高,膝关节过度复杂以至于成为中老年朋友最容易损坏的身体部件。

所以从实用角度出发,一台巨大机器人,无论什么用途,都应该抛弃人形,采用轮轴、履带、至不济也要三足以上的多足行走设计。

(《攻壳机动队》,公安九科配备的多足思考战车塔奇克玛)

《机动警察Patlabor》里出现了大量工程机器人,《攻壳机动队》里,公安九科配备的多足思考战车塔奇克玛,是实用性的代表。理论上,这些“非人”的机器是最经济的。

但无数影视动漫里,绝大部分都是人形机器人,巨大机器人=人形巨大机器简直就是常识,是基本原则,是核心理念,要解释如此反科学的现象,唯一答案大概只能是情怀了。

(过度“拟人”,会破坏这种原始力感。反例如《变形金刚》,大黄蜂有生殖器会撒尿,这种拟人更是有些让人反胃了。)

实际上,人类对于巨大机器人的理解比我们想象的要原始的多,这是一种期待,期待能够用最直观的方式感知到那样一个存在。

它是人类对工业力量无限信赖与崇拜的具现化,是人类对自己亲手创造的未来的憧憬。

机甲的存在并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因为从实用性来说,“人形”没有必要,“巨大”的成本也远远高于实际价值,但它的一切细节又绝对遵循科学——至少符合我们用常识堆砌出的想象中的科学。

它就是这样一个矛盾体,正如人类一样。它拥有人类渴望拥有的一切:理性,力量,征服自然,以及最重要的,完全受人类支配。

这才是我们想看的大机器人啊!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不存在日报》是一个关注未来与科技的媒体,我们为你提供来自不同宇宙和时间线的新闻或故事。有的可能来自你所处的时空,有的不是。 小心分辨,跟紧我们。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