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玩家」捧红的《底特律:变人》,它是怎么火起来的?
除了 E3 游戏展和 Steam 中国版,中国的游戏玩家们还在讨论什么话题?
答案就是这款上架半个多月,被称为游戏版《西部世界》的《底特律:变人》。(作品原名 Detroit: Become Human,也译作 《底特律:成为人类》,以下简称《变人》)。
这款游戏来自法国的游戏开发商 Quantic Dream,它通过三位游戏主角卡拉、康纳、马库斯的视角,讲述了未来 20 年后,仿生人与人类之间的冲突和抗争。
《变人》可能不适合每个玩家的口味,但它对于「收集好奇观众」这件事上,它的表现实在是优秀得有点儿出于意料。
《底特律: 变人》有多火?
根据 Lescesos 的一份报告,《变人》目前的最新销售统计是超过了 100 万份(两周)。数字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但被《变人》这个作品吸引的玩家,已经远远超过了这购买的游戏的用户量。
在任何关于游戏相关内容下,你会轻易地发现,有大量关于「云玩家」的讨论。
所谓「云玩家」,指的是并不真正玩游戏,只通过观看视频等方式来了解作品,并参与讨论的「玩家」。
大部分真正购买产品体验的人并不是很待见「云玩家」,主要罪状之一就是「连游戏都没有体验过,有什么资格对作品指指点点」。
也有人认为,「云玩家」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来了解这部优秀的作品并无不妥。令人反感的「指指点点」多是出自互联网上无处不在的「杠精」,这个锅不应该「云玩家」来背。
▲ B 站用户评价「云玩家」
这里我们倒不是要去讨论「云玩家到底算不算玩家?」之类的话题,但这个现象足够说明——《底特律:变人》 这款 PlayStation 4 独占游戏,它的流行程度已经突破了 PS 玩家、游戏圈的范围,甚至影响到了那些从不关注游戏、主机游戏的用户。
而关与款作品的讨论,也不仅限于游戏,更多的覆盖到了人类社会发展、哲学之类的问题。
仿生人题材游戏并不新鲜,为什么是《变人》火了?
老实讲,「仿生人」也并不是什么新鲜的题材。
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电视剧《The Six Million Dollar Man》中就出现了仿生人角色 Steve Austin。而当年饰演这个角色的金发小伙 Lee Majors,也凭借这部作品成为当代美国最流行的文化偶像之一。
此后,影视作品的创作者们也一直对「仿生人」十分感兴趣——《银翼杀手》中不想妥协命运的罗伊;《终结者 2》中的冷酷杀手 T-800;《西部世界》中打响反抗「第一枪」的德洛丽丝……
仿生人题材的游戏作品,随手也能找出一打来。
《辐射4》中有血有肉的合成人;《尼尔:机械纪元》玩家可以操控人造人队员;《异度传说》中机械娘 KOS-MOS 最终也产生了自己的意识……
所以,为什么是《底特律:变人》火到了这种程度呢?
1. 创作 6 年,《底特律:变人》用品质打基础
开发出《底特律:变人》的 Quantic Dream 是一家有着二十多年历史的游戏公司。
1999 年,Quantic Dream 开发出了属于他们的第一款游戏作品——《恶灵都市》(Omikron: The Nomad Soul)。这款游戏当时上架的平台是 PC 以及世嘉的家用游戏机 Dreamcast。(日语:ドリームキャスト,简称 DC)
Quantic Dream 崇尚慢工出细活,在这之后的十几年里,他们陆续只推出了四部游戏作品——《华氏》(2005 年)、《暴雨》(2010 年)、《超凡双生》(2013 年)。
这些游戏作品虽然互相独立,但它们都是 Quantic Dream 朝着一个放向探索的结果——用创新的游戏内容来讲述故事和表达情绪。很显然,《底特律:变人》继承了 Quantic Dream 一直以来的创作风格。
研发时间上,Quantic Dream 花了 4 年时间在《变人》上。2012 年,Quantic Dream 为了展示它们的影象技术,发布了一段展示影片《卡拉》(Kara),2014 年这个短片成为正式立项的作品,最终Kara 成为了正式发售的游戏女主角。
对于游戏的第一感官,是画面十分精良。不论是近景、远景,还是特写镜头,《变人》的画质可以说超过了目前大部分的主机游戏作品。
为了让游戏达到可以媲美「真人电影」的画质,Quantic Dream 费了不少功夫。
首先,是游戏人物的面部,Quantic Dream 需要经过以下流程:
确定演员 > 扫描面部 > 记录面部结构、皮肤颜色 > 得到这些信息后 > 构建角色模型,最终才得到一个符合游戏设定的角色。
不仅如此,游戏中主要角色的每一个动作,也全部采用了全身动态捕捉。
▲ 做游戏还是「拍」游戏?
值得注意的是,扮演主角的几个演员因为这部作品,也收获了不少喜欢他们的粉丝。
▲ 康纳扮演者 Bryan Dechar. 图片来自:imdb
据官方公布的信息:
游戏中有超过 37000 个动画及特写,全部都是真人演员通过精密的表情及动作捕捉,再辅以后期技术反复打磨出来的结果。
这是一款剧情体验类的游戏作品,在故事剧情上,玩家也丝毫不用担心。光是写剧本,Quantic Dream 就花了两年时间。玩过游戏的玩家都知道,《底特律》拥有众多的分支和结局,其复杂程度是《暴雨》的 20 倍。
2. 《底特律:变人》:我们不要「科幻世界」
一直以来,仿生人是科幻和机器人学的一大主题。
2013 年,英国还制造出了第一个仿生人,名为「Rex(雷克斯)」,它拥有人工血液循环系统,以及人工的胰腺、肾脏、脾脏和气管等,还实现了人工眼自动对焦的功能。
▲仿生人 Rex,图片来自:英国《每日邮报》
但无论如何,但对于现实社会来说,类似于《变人》中那些可以代替人类大部分工作的「仿生人」依然太过遥远。
为了最大程度地让玩家对《变人》产生兴趣,并在游戏中获得更强的沉浸感,Quantic Dream 希望《底特律:变人》不要太「科幻」,而是更贴近我们所处的真实世界。
它们是怎么做的?
我们不要一个科幻世界,我们要的是可预见的未来。
这一设计思路,涵盖了游戏中大大小小的元素——交通工具、服饰、城市面貌。Quantic Dream 让它们充满科技感,但绝不会出现「从未见过的东西」。
以游戏背景的设置为例——《变人》的故事发生在底特律,一座真实的美国城市。
这是一个有着很多矛盾和故事的地方。
在 18 世纪末,作为「汽车制造至都」的底特律是美国的第四大城市,大量镀金时代的建筑让它成为「美国巴黎」。但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底特律开始走向衰败,如今它是美国犯罪率、失业率最高的城市之一。
经历了无尽的辉煌,也经历了艰难的衰落,这座城市命运的起伏围绕着生产力和技术的交替而产生。那么,如果未来真的有仿生产业,还有什么地方比底特律更合适呢?
Quantic Dream 多次前往底特律,还原了这座城市辉煌和破败交错的面貌。然后,他们让这座城市继续发展,于是就有了游戏中的世界——这是基于现实的一个缩影,一个近未来的世界。
▲ 底特律城市风光,图片来自:美国官方旅游网站
3. 直播、云玩家、同人作品……甚至还有恶搞
毫无疑问,《底特律:变人》制作十分精良,这为它广泛的传播打了一个结实的基础。但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游戏本身是否适合在互联网平台传播(或者是能否产生适合传播的素材)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一款互动电影游戏作品,《底特律:变人》核心在于剧情,而非玩家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爽快的体验。所以,它本身就非常适合在直播、视频等渠道传播,自然就产生了只看不玩的「云玩家」们。
其实,《底特律:变人》走红的方式,对于直播平台来说也是极大的利好。
最近这几年,游戏,以及跟这个概念绑得很紧的直播一直是资本追捧的对象。直播平台们经过了几年的鏖战,先抢头部主播 IP,又争国内头部电竞赛事的转播权……到今天,势力基本稳定了下来——斗鱼和虎牙逐渐拉开了和其它竞品的差距。
但尽管如此,直播平台依然要面对不少的问题。平台自身常年烧钱、盈利模式单一,大环境缺乏完整的产业链,都是直播行业面临的大问题。随着「直播内容带动游戏」这类案例越来越多,直播平台也多了更多证明自身价值的机会。
另外,在玩家群体中,还有很多才华横溢的选手,也非常努力地在帮游戏的传播添砖加火,比如创作同人作品:
▲ 康纳&汉克. 图片来自微博用户 @Koan-头发空空
▲ 同人作品, 图片来自推特用户 @agikun
没有才华也不要紧,会编打油诗也是极好的。想想前几天,创造 101 的王菊怎么火起来的?
还不是那些魔性的口号:
你一票我一票,菊姐马上就出道;你不投我不投,菊姐啥时候能出头。
《变人》的云玩家们也拥有类似的创造力,他们虽然没有买游戏,但他们为游戏创造了郎朗上口的宣传语:
冷血无情康纳酱,实际心地很善良;温柔大方的卡拉,美丽勇敢人人夸;人民领袖马库斯,甘愿付出和无私;选择跟随本心走,美好结局一定有!
当然,表情包也是少不了的。请欣赏:
▲ 图片来自作者本人一边聊天一边保存
玩家们通过在直播平台上分享他们喜欢的游戏作品,吸引更多的用户来观看视频了解游戏,讨论游戏,再让更多平时可能不关注主机游戏的人对这个作品产生兴趣,这对游戏作品和产业来说当然都是好事一件。
云玩家们,昂起你们头,挺起你们的胸膛来,不要怕被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