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不会用科技产品,真会被杀掉的

产品

2018-07-06 10:32

最近在美国的一些家庭里连续出现了一连串诡异的事情。

比如空调在没有任何故障的时候突然关闭、洗澡的时候水温突然变得异常的高,门铃响了之后出去发现之后根本没人,夜深人静的时候音响突然开始播放音乐……

▲图片来自:《鬼影实录》

这不是恐怖片里的桥段,而是百分百的真人真事。这些离奇事件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神秘力量?

当然不是鬼神作祟,但真相或许要比鬼怪可怕得多。一些家庭中的男性正在通智能家居对女性实施家暴,科技产品再一次成为家庭暴力的帮凶。

▲家暴的童年阴影. 图片来自:《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普及,很多人没想到,科技在让生活更美好的同时,也让暴力行为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容易被实施。

「21 世纪杀人网络」来了。

智能家居成为家暴帮凶

据《纽约时报》报道,由智能家居等科技带来的新型家庭暴力,正困扰着那些家庭暴力受害者和相关的救援人员。

据援助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工作人员透露,过去一年与可联网的智能家居相关的家庭暴力案件突然增加,越来越多人因为「智能家居失控」而打电话来求助。

美国家庭暴力热线的接线员 Muneerah Budhwani ,从去年就听到了不少用智能家居实施家暴的故事:

打电话来的人说,施虐者通过智能家居设备和系统来远程监控和控制她们。

有人忍受不了这种虐待逃了出来,加州一家应急收容所最近就收留了一些这样的受害者,收容所负责人 Graciela Rodriguez 表示最近住进来的不少人都提到了一些「让人发疯的东西」,比如温度控制器突然被调高到近 40 度,智能音箱突然播放响震天的音乐:

这些女性感到自己正失去对家里的控制权,后来她们意识到自己遭到了家暴。

据悉遭受智能家居虐待的受害者大多为女性,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不少女性对于这些智能家居的使用并不熟悉,这些科技产品的安装和控制往往都是由男性来完成。

比如硅谷一位女医生就表示,家里的温度、灯光、音乐等都是由她的工程师丈夫来控制,尽管不堪其扰但她却不太会操作这些智能家居,也不知道怎么能够从系统里删除丈夫的账号。

虐待关系的重点在于权利与控制,而他用的是科技,而我摆脱这一切的方式只有把智能温控系统从墙里挖出来。

对于这些女性而言,这种家暴形式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即便伴侣不在家中,也不知道虐待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出现,而掌握智能家居控制权的一方可以清楚知道她们在家中的一举一动。

更令人沮丧的是,针对使用智能家居实施家暴的相关法规还基本空白,律师们还在讨论如何在禁制令中加入智能家居等科技产品,因为控制温度灯光等行为本身可能并不违法。

虽然智能家居在中国尚未普及,不过在美国已经有超过 2900 万个家庭在使用相关技术,调研机构麦肯锡预计这一数字还会以每年 31 %的增幅递增。

当几乎家中的所有家居都可以通过联网远程控制时,这种被厂商称为「智能生活伴侣」的设备也滋长出新的网络暴力,其实利用互联网设备实施家暴的行为早在近 20 年前就开始出现。

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暴力

你可能在网上看过一些声称通过一条短信就能对手机实施监听的间谍软件,虽然有的只是传播木马的幌子,但实际上这种软件确实存在,情侣之间用来实施监控而引发家庭暴力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 图片来自:Motherboard

2001 年,Steven Paul Brown 因为使用一款名为 eBlaster 的软件监视前妻的所有网络浏览数据而遭到起诉。

2006 年,一名 28 岁的计算机专业学生用刀残忍杀害了自己的妻子,此前他一直利用一款软件监控妻子的电脑。

而在 2011 年 7 月 30 日,Lisa Harnum 被其未婚夫 Simon Gittany 从 15 楼抛下,在濒临死亡的一刻 Harnum 仍处于极度恐惧状态中,后来警方在她的裤袋里发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房子内外都布满了摄像头。

原来 Harnum 一直被其未婚夫 Gittany 全方位监视,除了公寓内外的摄像头,她的手机内也被安装了一股监控软件,而当 Harnum 无法再忍受决定离开时,Gittany 在暴怒之下将其杀害。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这种新型家暴的案例随之暴涨。2014年的一项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的一项调查显示,在 70 个被调查的家庭暴力案件中,75 % 都涉及施虐者使用软件来监听受害者。

而澳大利亚 2015 年一项针对家庭暴力援助人员的调查显示,超过 80% 的家暴案例受害者都曾通过社交网路和智能手机受到虐待。

这几年一种叫做「色情复仇」(Revenge Porn)的网络暴力也在 Facebook 等社交网络蔓延,某些男性在分手后为了报复将前女友裸照上传到网络。

随着 AI 技术的发展,去年甚至有人开发出一种 AI 工具,好莱坞女星的脸「换」到了色情影片的演员身上。一些用户甚至将身边的同学朋友变成了色情电影中的主角。

从监听软件到 AI 工具和智能家居,网络暴力和家庭暴力的行为都随着科技的发展而进化,不断依附在新的平台上实施虐待。西悉尼大学的法律专家 Hadeel Al-Alosi 博士表示

过去要在身体或者情感上虐待别人需要与他们接触,而在每个人拥有手机和社交媒体账号的今天,施虐者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折磨受害者。

现实永远比电影更精彩,Netflix 最近上映的一部电影《智慧囚屋》,就讲述了一位疯狂科学家将路人绑架到一间全智能的房屋内,用人工智能和各种智能家居实施虐杀的故事,看起来就像人工智能版的《电锯惊魂》。

▲ 《智慧囚屋》剧照

不过看看那些真实的案例,以及越来越聪明的 AI ,这样的电影场景其实早已在现实中上演。

科技公司有责任吗?

对于科技产品被用来作恶,除了施害者,科技公司是否应该负有一定责任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讨论。

在美国的法例中有一个「技术中立」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如果产品「能够具有实质性的非侵权用途」,即使制造商和销售商知道其设备可能被用于侵权,也不能推定其故意帮助他人侵权并构成「帮助侵权」。

如果以「技术中立」原则来判断,那些使用智能家居来实施家暴的行为,相关的科技厂商并没有责任。

可这项法规也存在争议,实施的时候也要视情况而调整。比如 2014 年美国司法部就曾起诉一款监听软件 StealthGenie 的开发者,这款软件可被秘密安装到手机中,获取手机内的一切信息,并通过手机麦克风监听用户。

而在中国的法律中并没有「技术中立」原则,但依然有不少科技公司推崇这一原则,在快播案庭审上,快播 CEO 王欣的一句辩护曾赢得了满堂彩

技术本身并不可耻。

今日头条 CEO 张一鸣也曾有一句「算法没有价值观」的金句,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起码在中国,鼓吹「技术中立」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

▲ 张一鸣

就在不久前,三位 90 后青年在 QQ 群相约在武汉烧炭自杀,此前他们都曾在 QQ 群内谈论过烧炭自杀,还得到了群友的传授经验和鼓励支持,《法制晚报》调查还发现百度搜索会「为您推荐」自杀群。

▲网传 QQ 自杀群聊天截图

其中一名自杀者的父亲想要起诉腾讯,关于互联网平台的责任边界问再次被人讨论。而这几年随着百度因「魏则西事件」被推上风口浪尖,如今互联网公司尽管可能在平台监管上依然有漏洞,但也基本不敢再视若无睹。

值得玩味的是,科技虽然衍生出了暴力行为,但也能为此提供解决方案。澳大利亚一家非盈利组织就专门为家暴受害者开发出一款叫 SmartSafe 的应用,可帮助受害者记录证据提供给警方,以提高胜诉几率。

虽然科技产品是把双刃剑,但我们当然不能因为这些科技产品被滥用而因噎废食,放弃对新科技的追求,但那些实实在在的案例也在提醒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科技与人类的关系了。

题图:《西部世界》剧照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