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再无百度外卖
被饿了么全资收购一年多以后,10 月 15 日,百度外卖正式改名「饿了么星选」,属于百度的最后印迹彻底消失。
饿了么星选延续了百度外卖主打高端市场的定位,官方的介绍是「餐饮外卖服务的全面升级」,将与饿了么一起,成为阿里本地生活大战略布局的一部分。
事实上,百度外卖改名早在计划之内。去年 8 月份卖身饿了么时,双方的合约就规定饿了么保留对百度外卖品牌 18 个月使用权,到期后不能继续使用百度外卖的名字。如今距离当初的收购还不到 14 个月,饿了么就提前放弃了百度外卖的品牌。
虽然在互联网圈,企业在 BAT 三大巨头之间轮流站队也是常有的事,但像百度外卖这样原本出自百度,最后加入阿里旗下的产品,还是极为罕见的。
从宠儿到弃儿,百度外卖是生不逢时还是自作孽?
不同于腾讯和阿里只作战略投资,百度在 O2O 领域可谓亲力亲为,先是在 2014 年 1 月推出了百度糯米,同年 5 月,百度外卖上线。彼时的外卖战场已经是硝烟四起,饿了么和美团分别完成 D 轮和 C 轮融资,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但百度外卖的起点很高,彼时百度正「all in O2O」,李彦宏豪情满怀,说要投 200 个亿到 O2O 领域。
天生贵胄的百度外卖,心也比天高,为了与饿了么和美团外卖作出差异化,百度外卖主攻白领市场。运营上不差钱,客单价又高,百度外卖一开始确实做得有声有色,一度稳座白领市场头把交椅,在整个外卖市场的份额也上升到了第三的位置。
然而,作为老三的百度外卖,也依然逃不过被「老大老二打架打死」的命运。在后来的多次复盘中,百度外卖的失败多被归咎于三次战略失误。
首先是 2015 年,在竞争对手疯狂扩张之际,百度外卖却反其道而行之,将精力放在了生鲜、食材供给、中央厨房等外卖生态的搭建上,并降低了对用户的补贴,导致市场份额下滑。
与此同时,美团和大众点评宣布合并,外卖市场的格局更加清晰,美团点评属腾讯阵营,饿了么代表阿里阵容,腾讯和阿里下场,对百度外卖来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此时的百度外卖又作出了一个「自杀式」的决定,2016 年春节期间,为了节省节假日期间给骑手的高额补助,百度外卖选择给骑手放假,造成的后果就是春节前后长时间骑手不足,订单量大幅度下滑。
▲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雪上加霜的是,到了 2016 年 10 月,一年前还说要花 200 个亿扶持 O2O 的李彦宏,宣布不再给百度外卖提供资金补贴。「如果真的做不过,就不做,该做的决断也要做。」李彦宏在被问到会不会考虑放弃外卖业务时,如此说道。
自负盈亏的百度外卖为了尽快盈利,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措施:提高配送费,减少补贴,提高佣金比例,造成商家和消费者纷纷转移平台,百度外卖的市场份额更是一落千丈。
战略上的失误,与百度外卖混乱的人力架构也不无关系。百度外卖一边对外大幅削减开支,一边又在疯狂招人。据界面的报道,2016 年上半年,百度外卖包括临时工在内已多达 4000 人,此时距离公司成立仅过去两年。职能部门和层级的增加,导致决策和执行效率低下,高管的频频变动更是让员工无所适从。2015 年到 2016 年期间,百度外卖的产品总监、多名副总裁和初创成员先后离职。
市场份额日益减少,也没找到新的融资,百度外卖的估值随之下滑,百度集团在这个时候也失去耐心。
随着 2017 年 7 月,百度宣布将人工智能作为新战略目标,O2O 业务抛弃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果然,1 个月后,百度外卖被饿了么收购,估值 5 亿美元,仅为后者的 1/12。而不到一年后,饿了么也被阿里「收编」,前不久直接与口碑合并成立新公司,也就是说,百度外卖的员工,一年之内从东家从百度变成了阿里。
▲ 图片来自:猎云网
在这场资本吞并中,百度外卖的代理商却成了「炮灰」。今年 7 月份,全国各地数百名百度外卖代理商聚集在百度总部维权,认为两家合并后,自己辛苦开发的本地市场数据被导给了饿了么,百度外卖的订单、用户和商户数均呈断崖式下跌,几年的巨额投资损失惨重。
这边代理商们还在维权的路上,那边百度外卖已经改头换面,成了饿了么星选,从此江湖再无百度外卖,不知道代理商们现在该找谁去维权呢?
题图来自:蓝鲸T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