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 Vlogger 已经开始变现了,自我表达欲会催生出一个新平台吗?
Vlog 在成为一个新的风口。
- 短视频工具 VUE 改名为 VUE Vlog ;
- 微博早在今年 9 月就发布了「Vlog 博主召集令」;
- B站也推出了自己的 30天 Vlog 挑战。
似乎一时之间,所有平台都瞄准了Vlog。
但其实 Vlog 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形态,最早在YouTube 上开始流行,除了有主题的短视频外,YouTuber 们也会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并制作成 Vlog 发布。
以 YouTube 上拥有 1000 万关注者的 Vloger Casey Neistat 为例,在他的 Vlog 中,会有 Casey 本人日常生活的记录、买了新东西之后拆包的喜悦、甚至关于工作生活的有道理的讲述,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会频繁的和镜头前的关注者的互动,即便在录制的只有他一人。
记录日程生活,这让 Vlog 的门槛看起来要比过往的视频表现形态低太多了。
在本篇文章中,除了让更多人了解 Vlog 之外,我们也想讨论,Vlog 这个看起来人人都能参与生产的内容形态吗?基于这种新的表达形式,会有类 Youtube 的平台型机会吗?或者说,Vlog 能催生出下一个「抖音、快手」吗?
并不是所有的短视频都是 Vlog
如果用一句话做总结,我的答案是:「Vlog是具有连续性的生活内容记录,但连续画面并不代表Vlog。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 Vlog 和大家所熟悉的短视频以及抖音、快手代表的「超短视频」分别进行对比来进行阐述。
VS 短视频:有交集,但区别更大
必须承认的是, Vlog 和短视频有很高的重叠性,如果要做区分,主要是从内容层面来说的。
从字面意义上,Vlog 可以解读为被「Video + Blog」,Blog 一词其实就已经点出了 Vlog 的特性一:生活化,生活化的背后是「人格化」。
这是 Vlog 和短视频最重要的区别,也是 YouTube 上,已经成为相对成熟形态的的 Vlog 普遍具有的特点。
以短视频的代表 IP 「papi酱」为例,她的短视频是基于剧本完成的、具有故事性和夸张性的呈现,而在 papitube 早期签约的一批内容生产者也是这样的特征, @Lori阿姨 也是其中之一。
通过搞笑视频「出道」后,@Lori阿姨还尝试了美妆内容,最新的变化是,除了这些主题性的内容外,她也开始制作自己的 Vlog,例如「重返校园系列」这类反映日常生活的内容产品就和早期的短视频形成了差异。
所以,以日常生活为基础的 Vlog 或许也为大家磅礴的自我表达欲的另一出口。
抖音这类「超短视频」
答案也是否定的,毕竟「连续画面并不代表Vlog」。
相比于通过剪辑带来的快速堆积的画面,Vlog 信息量更大,内容浓度更高,可以看做个人生活的简短的连续剧。另外,从人格化来看,也很难实现。以「手指舞」为例,大家更多是对于某种内容形式的认知,而非表演的具体的人。
对于刚注册的抖音新用户,视频时长被限制在15秒,经过一段时间升级后才被放宽到60秒。快手的拍摄时长也被限制于7秒、17秒和57秒三挡。
如果更进一步区分,从内容属性来看,Vlog 是基于生活的,内容可以更多元,从用户端来说,他们消费的是内容。但抖音、快手侧重社交属性更多,他们更多提供了一种「参与性」;
时间限制了内容信息浓度,使得抖音或快手的内容产品都不能称之为 Vlog,那么,时长会是定义 Vlog 的维度么?
并不是,例如我们在文章一开始提到的 Casey Neistat ,他的视频从时长上来看,短的有3分钟,5分钟,10分钟甚至更长的视频,而 @dodolook 的视频大多在 4 分钟左右,再更早的时候,她记录生活的视频主题为「60秒的每日日常」。
在作者看来,Vlog 只是内容选择的区分,因为连续画面的堆积并没有和抖音、快手们有本质区别。在以及故事性两大特点。
所以,相比于短视频,Vlog不应该受限于时长的限制,并且在内容上应该具有人格化和故事性的特点。
「平民化」的Vlog,其实并不那么人人友好
「生活化的内容」似乎让所有人都很兴奋:是不是到了人人都是 Vlogger 的时代了?
但如果按照上文提到的连续画面并不代表vlog,那么做出 Vlog 的门槛其实远高于用户们的想象。从体验角度,作者也试验了一闪以及 VUE,尝试将 5 分钟长的素材剪到了 3 分钟,但流程和操作上远比想象中的复杂。
对标来看,在 YouTube 上,头部的 Vlogger 们强调产出频率、视频清晰度(声音和画面)以及故事性(这里的故事性是一个完整的事件)。
总结来看,有三大门槛:
- 即便不是带着猎奇角度「」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是千篇一律的,不管上班族、学生族亦或是其他,生活的内容色彩总是平淡的;
- 内容创作能力都是稀缺的,Vlog 也不例外。一闪和 VUE 想要通过傻瓜化的工具降低编辑难度,但如何组织内容保证节奏紧凑和内容吸引人也相当重要;
- 一个 Vlogger 们的标配是:摄影机、麦克风。大疆新推出的 OSMO 想要主打的就是 Vlog 场景,希望提供一体化的设备,但也有产品测评反馈中提出,OSMO 在收音上仍有待加强。
Vlog 就像「每个人都值得被记录」、「记录世界记录你」更洋气的表达,在价值认知层面刺激用户们是时候再多发发视频了,但比快手、抖音门槛高太多的 Vlog 本质上对于用户意愿没有质的改变。
那么 Vlog 带来的是什么样的机会?
基于我们前面提到的门槛,稀缺的优质内容生产者一定程度上限制了 Vlog 平台的增长空间。对于巨头们来说,Vlog 更像是一个新的增长点,毕竟谁都想跟上年轻人的脚步。
- 爱奇艺、优酷以及芒果TV等主流视频平台来说,其对标的Netflix的路线,以自制内容为主,Vlog 对于传统视频平台只是内容上的补充。
- 抖音的推荐逻辑上重头部用户,大部分的用户只是内容消费者。流量是通过这极少一部分的机构账号、网红的产出去覆盖到整个平台。抖音贴出了「#Vlog玩出抖音范儿」,其实本质仍然只是一个运营的模板,一个新的刺激点。
- B 站推出「Vlog 30天挑战」,并且已经采用了点击量补贴的商业模式,鼓励优质创作者留在平台上。从形式上来看,B站的up主聚集、用户粘性都比较贴合Youtube。Vlog在内容上可能会起到帮助B站弱化二次元、游戏属性的作用,同时与大众建立更亲和的形象。
那么,对于最近刚从剪辑工具以及图片社交转型的一闪和 VUE,Vlog 红利能让他们成长为新的内容分发平台吗?毕竟 VUE 和一闪的产品界面都已经改成了内容社区的形式。
或许不那么乐观。
我们所设想的一个新的 Vlog 平台理应该是 UGC 平台,用户们被 Vlog 这一概念吸引来到平台,头部开始产出优质内容,进而泛化至所有的用户。
但事实是,VUE、一闪对于创作者们来说更像是一个「圈地自萌」的地方。
就像我们会看到抖音的用户会画像是一二线城市的大学生、上班族,而快手的用户来自是三、四线城市、农村为主。
通过调性,内容生产者们也会分成,基于地域、职业、年龄等不同标签的内容生产者会对应其最适合的短视频平台。围绕着 Vlog 这种新形态内容的生产者所出现的新的流量,可能会被引流到 VUE 和一闪们,并且不排除已经被教育好的抖音和快手用户也会被分流。
但对于流量导向的内容生产者来说,即便自己在 VUE 、一闪等小众平台上制作了并发布内容,但最终会到微博这类更大的流量平台做内容分发、获取并经营粉丝。
这一点和 Vlogger 的变现形式相关。
广告是我们目前看到的 Vloger 们普遍走的路线,本质上也是粉丝变现。因此他们需要到更大的平台分发内容、建立更广泛的影响力、获取更多的互动,毕竟对于广告商来说,转化率是一个重要指标。
▲ Vue和一闪的产品界面图
代表了互联网视频内容新征程的 Vlog 无法催生一个新的平台型机会,但好消息是,在段子手、公众号博主、直播之后,成为 Vlogger 也许会成为素人们一个新的「走红」机会,毕竟第一批 Vlogger 已经开始商业变现了,例如一闪创始人@flypig、@大概是井越、@你好_竹子 等已经以 Vlog 的形式和一些商业品牌形成了合作。
基于Vlog这一新的内容形式会鼓励新的优质内容生产者的诞生,围绕着这批新的内容生产者,也许会出现MCN、自媒体等的投资机会。
而对于之前的MCN公司来说,旗下网红们、美妆博主们也常常会记录自己的生活,Vlog 帮助加强了与粉丝们的互动,建立更亲和的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流量。这个逻辑也同样适用欧阳娜娜和王源们。
本文来自 36 氪,作者为可欣、思齐,36氪梦悦、苑伶对亦有贡献。爱范儿经授权发布,文章为作者观点,不代表爱范儿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