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流量,是新型互联网泡沫,也是新型互联网骗局

商业

2018-12-21 17:11

手机上总有些不需要充值氪金的 app,它们都是怎么活下来的呢?除了烧钱,很多是靠你浏览或点击广告。

平常我们在手机 app 上看到的广告,通常都由各个平台的广告联盟进行分发。这背后涉及到广告主、开发者以及广告联盟平台方。

▲ app 中最常见的三类广告

三方的关系是通常这样的:

  • 开发者在平台注册并通过审核,可在自己的 app 中加入广告联盟的广告位;
  • 广告主(付钱的金主)在平台上投放广告资源,由平台分配至开发者的 app 内广告位展示;
  • 你(用户)使用 app 并且点击了广告;
  • 广告费用按广告的实际点击量向广告主收取,平台和开发者对广告费用进行分成

国内向移动应用分发广告的平台,将广告定价在单次点击 0.1 – 100 元之间。这种通过流量分成的赚钱模式由来已久,是 Google、百度这些做搜索网站出身的互联网产品很重要的营收来源。

▲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这种模式中,金钱按点击量计算,几乎以一种肉眼可见伸手可及的方式在流淌。与此同时,一种名为 EMU 的黑产也在广告联盟的漏洞和暗处应运而生。有些开发者或者平台方会通过软件工具模拟真实的点击,用作弊的方式赚取广告分成。EMU 是模拟器 Emulator 的缩写。

无论是 Google、百度这些 PC 端发家的老牌广告联盟,还是手握移动互联网流量入口的腾讯广告联盟、字节跳动的穿山甲广告联盟等,如今都受到 EMU 的围攻。

EMU 作弊过程中,损失最大的就是广告主。这些虚假流量让广告主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还造成广告投入的浪费(打水漂)。

世界广告主联盟 WFA 曾形容虚假流量这些泡沫下产生的交易额:

若不采取措施,2025 年虚假广告花费将高达 500 亿美元,仅次于毒品交易金额,成为世界第二大非法营收。

那些坐享广告分成的平台方,当然也不能任由这些黑产在平台上薅羊毛,让广告主被吸血。相对耿直的广告联盟平台,都会在系统上设置一些防作弊的机制,比如通过 Cookie 排重、IP 防作弊等技术,对虚假流量进行识别和封号。

线上平台与黑产对抗,总是一场动态变化的猫鼠斗争。

腾讯系的 app 基本掌握了国内移动互联网流量的半壁江山,腾讯广告联盟在近日发布的公告中表示,他们的反作弊机制提供包括风险预警、线上过滤、专业人工分析、广告全链条数据二次重判机制及严格惩罚机制等在内的技术解决方案。

此外,他们还联合腾讯守护者计划安全团队,配合广州公安部门抓了一个用 EMU 作弊的团队,涉及作弊赚取分成的开发者账号有 210 个,抓了 10 人。据悉这是腾讯广告联盟对这些作弊黑产的首次线下打击。

这些作弊的黑产分为上游的技术提供方,以及下游的作弊实施方。

上游黑产提供的软件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用于上传到应用市场和腾讯广告联盟进行审核的 app,另一个则是实际作弊的 app,主要用来封装平台的广告 SDK,再通过自动脚本和模拟器模拟真实流量。在他们的黑话中,这被称为「下号」。

▲ 伪装的作弊 app

上游除了提供软件,还会「养号」,这是因为平台对开发者账号有不同的限制,「饲养」后的开发者账号可以接到更贵的广告。

下游的作弊实施方,多是以工商注册公司的形式,在平台上注册开发者账号,同时登记企业收款账号用于广告回款。

有法律人士向爱范儿解释,这种涉及平台、广告主、开发者的虚假流量作弊,作弊团队的行为符合诈骗罪的规定。

虚假流量,不仅是互联网新型泡沫,也是互联网骗局。

作弊成本的低廉,数字广告投放的不透明,法律法规的相对滞后,只有这些被解决,才能将这类新型互联网泡沫被戳破。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