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翻遍了 2019 年的日历,发现最不重要的就是时间

文娱

2019-01-01 11:20

时尚是个轮回,妈妈年轻时穿的裙子可能正是 2019 爆款,纸质产品迈进了「轮回」。曾经最时兴的送礼佳品挂历、日历,经历电子化浪潮的冲击,已经销声匿迹,而「改头换脸」的文艺日历,反而成了最受欢迎的营销产品之一。

故宫日历、单向历、丁香医生、知乎日历、即刻日历、老树日历……在办公室转一圈,你可能会发现至少十多款「创意日历」。想想小时候家里纸张超薄、用缩印字体印着详细吉凶的日历,很难联系到它们被打上「文化创意」的标签。

把日历卖给品牌

日历的畅销已毋庸置疑,2016 年被称为「日历元年」,市面上爆发式地出现了上百款创意日历,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故宫日历 2016》卖到了 30 万册。

▲《故宫日历》. 图片来自:文化- 人民网

2019 年尚未到来,《故宫日历 2019》已稳稳居京东「艺术销售榜」第一名,拥有 7.8 万评价。

《故宫日历》有故宫博物馆这个最强的文创 IP 作为支持,馆藏丰富文创资源取之不竭,近来审美贴近年轻人的《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电视节目,也会把故宫文创产品推得更加火。

在「鉴赏收藏」分类中,也只有其他日历产品的销量才能与之相提并论。火爆程度仅此于《故宫日历》的《单向历》,豆瓣的《电影日历》、即刻《今天是周五吗日历》、丁香医生《健康日历》,传统出版社、文化机构外,越来越多的品牌推出日历。

随着农耕时代的过去,记录农时、凶吉的「黄历」是书籍这件事,渐渐被人们遗忘。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传统的时间结点,也有深刻的文化内容。日历类产品天然带着记录反映历史、文化的属性,这正符合了品牌们希望表达、塑造自身的文化形象的需求。

腾讯 20 周年选择的周边礼品正是刷上防蛀金边、售价翻倍的《故宫日历 2019》典藏版,既然有文化底蕴,同时贴近年轻群体的新日历审美。

部分创意日历真的很「创意」,它们只负责表达创意呈现精神,不负责记录时间。

2019 年的即刻黄历是个典型。即刻推出的《今天是周五吗日历》,就是一款代表着即刻社区「精神」的周边产品。这款日历只会告诉你一个信息,就是「今天是不是周五」,除了周五就在等待周五,要看今天具体是几月几号,你必须用「放大镜」。

这款没有什么用的日历,内容正是该社区的热门话题,不正代表即刻社区「上班一族」们的心态吗?今天最好是周五,否则我就在等周五。

▲《今天是周五吗日历》

因为出版机构、印刷厂的创意日历除了通过电商渠道卖给消费者,还大批量地卖给企业。这个时代,每个企业都希望自己「精神独特」。

抛开解读不一,审美各花入各眼的内在精神,日历的确也是实用性与摆设装饰并存的营销产品。

手机壳尚会碰上型号不合适的情况,而日历虽在今日「可有可无」,但不存在不能用的情况,普适性要强得多。况且春节作为国内仍然受欢迎的传统节日,包装好看,有意思的日历,还是能以春节礼物的身份卖得不错。

创意,即被碎片化的内容

电子屏幕占领每一个角落,日历纪录、查看时间的原始功能已经不再重要,日历的卖点已经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创意内容。

一个日期一张图片一则文字内容,这是创意日历们最普遍的样式。故宫日历一天介绍一件故宫藏品,单向历告诉你今天宜自由,附送一句「自由味」鸡汤。丁香医生每一天提供一个科学辟谣。这不就是互联网产品中最「常见」的内容形式吗?

▲《单向历》. 图片来自:凤凰

曾收获万千文青喜爱的 app ONE(一个),经常刷屏社交网络的 next day,一天一图一鸡汤,形式内容与创意日历如出一辙。

这些创意日历为用户精选的每天「好词好句」,一般摘抄自经典文学作品、电影,现当代著名情诗。出版机构从现成的书籍中截取出来的素材,单向历那样的文创品牌则采用网友「征集」的方式,适合片刻阅读,适合分享晒图,是被咀嚼过的、「微博式」的碎片化内容。

▲单向历和 next day app 的日历样式

日历如此演化,一是日历功能的改变,人们不再需要看日历获取时间信息。二是,人们的阅读、接受信息的习惯已经改变,读一本大部头书籍,感受一个完整的故事,变得罕有而奢侈。看似在抵抗「电子化」的纸质日历,实际是屏幕阅读的「纸化」。

在纸质日历中加入 AR 扫描、扫码听音乐等「科技元素」,也是在顺应潮流,识时加入的营销卖点。电子化是挤压了纸质产品的市场,不少以文化创意为卖点的产品也打着回归纸质、抵抗电子化的口号,实际上两者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竞争、借鉴恰恰给予了对方进步空间。

▲ 虾米音乐日历. 图片来自:waaaat?

有总比没有好,人们阅读碎片总比完全不阅读要好。相比动辄销售几十万册的「文艺日历」,纸书的命运要凄凉得多,虽然电商带动下,纸质书市场开始回温,但利润仍然偏低。实际上印刷出版日历、年历、记事已经成为不少印刷厂、出版社的生计。

不仅出版通俗书籍的大批出版社参与到「日历大战」,一贯高冷的中华书局,近年也出版了《牡丹亭日历》《古都之美日历》《唐诗之美日历》等带有浓烈「古风」的日历。除了大学文学教程、经典古籍,我还真没见过这出版社的其他出品。

淘宝

即使同样是卖碎片化内容,品质也有高下之分。在越演越烈的文创市场,一款日历产品能走多远,畅销多久,要看其对自身内容广度和深度的挖掘。

故宫文创、中华书局、国家地理杂志等推出日历类产品,是把自身的「文创资源」运用起来的一种方式。故宫日历连续数年的畅销,与故宫博物馆广博丰富的馆藏脱不开关系。

买日历真的有生活情怀吗?

回到消费者个人,文创日历到底有哪些吸引力,吸引了如此多的年轻消费者,到了年末就掏钱买个一二三本?

文创产品,即文化创意产品,与一般的实用性商品相比,文创产品的基础是其文化内涵、文化背景,重点是创意和文化元素。在意纸张产品的质量,会考虑小物件的设计创意,是近几年开始兴起的消费意识和趋势。

老一辈消费者,我们的爸爸妈妈,虽然会购买旅行纪念品、节日礼品,但对「文创」的概念比较陌生。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不一定看重商品附加的文化内涵和创意。文创产品的「概念」在年轻人里更受欢迎,难怪近年文创产品的发展整体上更年轻更大众化。

文创产品的接受度提高的同时,「时间管理术」也越来越好卖,记录、反映时间的纸质日历,包裹上了一层仪式感。

▲ 在年轻人中流行的 chronodex 时间管理法. 图片来自:電腦玩物

在苹果应用上订阅日历,使用日程 app 当然可以极其精准地记录时间,设置各类工作、生活提醒。但电子化记录也不是「全能」,它们可能无法给人们「实体的」时间印象。

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如何在生活中抓住时间的坐标点,这是年轻人或多或少在思考的事情。不少年轻人是怀着美好的「生活希冀」去购买这些日历产品的,这与近年走红的「手帐文化」根因相似。

但有了对来年生活美好的愿望,并为此买了一本本日历鼓励、监督自己,就真的按照计划走了吗?年终打脸时刻已到,相信各位已经统计好 2018 的计划有多少成了 flag。

在爱范儿内容部走一圈,我找到了十多款不同品牌不同样式的日历。发现在这班科技「文青」中,最受欢迎、评价最好的不是大火的故宫日历、盯准了文青钱包的单向历,而是丁香医生的《健康日历》,一日一辟谣,注重身体健康,谨防朋友圈骗局。

▲图片来自:微文库

曾经购买过单向历和豆瓣电影日历的编辑葱葱,对此类文艺日历感觉失望。使用两三个月后,原本的一日一撕、一日一电影就坚持不下去,从此搁置到年末。

每天的金句并不会让生活变好,(日历精选内容)大部分是我没看过的书和电影。我觉得我跟日历是「有名无实」的夫妻,对面是有趣可爱的灵魂,而我不懂风情。

对于葱葱来说,这些文创日历就是一个蹲在桌上的「岁月静好」装饰品,没有随大流购买会有点焦虑,觉得缺少了一点什么,但购买了使用感受也不怎么样。

在购买日历的那一刻,或许我们以为能抓住时间的「实体」,而在一页一叶撕掉时间的某一刻,我们也许觉得生活和日历上馊掉的鸡汤一样,始终没赶上好的时候。

年末了,你有因对时间和生活的焦虑,或是其他特别的原因去买一本日历吗?

题图来源:waaaat?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