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face 无线降噪智能耳机体验,微软这次做硬件也没失手
要说最被低估的硬件厂商,微软绝对可以被提名一个。以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和云服务著称的西雅图巨头,于硬件方面,如今已经在 Surface 电脑和 Xbox 游戏主机上办公娱乐两开花了。去年随着 Surface Pro 6 等一众新电脑发布的 Surface Headphones(Surface 无线降噪智能耳机)露面的时候,众人就有点儿惊讶,怎么微软做起耳机生意了?
▲ 《银河护卫队 2》剧照
微软并非和音乐一直无缘,早先微软在音乐播放器的黄金时代出品了 Zune 系列播放器,设计时尚,音质不俗,还在电影《银河护卫队 2》里以情怀名义露面过。如今播放器时代早已经远去,但降噪耳机却成为市场里冉冉升起的新星,慢慢开始被大众所选择。所以,微软切入降噪耳机市场,既有些前尘往事的羁绊,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Surface 家族新成员
虽然是迥异于电脑的新产品线,但是 Surface 无线降噪智能耳机一眼看去,还是有着非常鲜明的 Surface 家族风格。
首先就是目前 Surface 无线降噪智能耳机唯一的配色——浅灰色已经在 Surface Pro、Surface Book 和 Surface Studio 等机型上出现多次,这种冷淡理性的颜色,已然成为 Surface 家族标志性的颜色,这是视觉上的一脉相承。
微软设计当中,对哑光的低调偏爱有加,甚至在 Surface Book 等机型上,故意把镁铝合金的质感做成偏向于聚碳酸酯的感觉,而非金属的坚硬光亮。在 Surface 无线降噪智能耳机上,材质的不同并未改变微软低调的心,极细磨砂带来的亲肤触感在耳机上也得到再现,触觉上,Surface 家族两支产品线也得到了统一。
要说微软的设计风格,有个形容词可以概括:规矩。
Surface 电脑产品,和微软的 Logo 「田」牌一样,规规矩矩,方方正正。到耳机产品上,矩形就不再适用了,绝对的圆形就成了这款耳机的主要线条。从最外部中间的触控区域,到负责交互的旋钮环,再到耳罩部分,Surface 无线降噪智能耳机都是规整的圆形。
低调的颜色触感,以及几何化简洁的线条,构成了这款耳机的理性气质。
简而言之,Surface 无线降噪智能耳机不是那种带着大 Logo 的炫彩出街耳机,受众更偏向于职场人士一些。
在 Surface 无线降噪智能耳机的官网演示视频里,微软也更多的突出了工作场景当中的应用。作为重要的配件,理论上 Surface 无线降噪智能耳机的诸多功能,比如免提通话、降噪都能契合微软对 Surface 系列的生产力定位。即便这些功能定位的确有生产力的标签,但是在我看来,追求简洁设计的 Surface 无线降噪智能耳机颜值和泛用性还是比较能打的,至少,它不会成为你日常搭配当中的扣分项。
几乎最好的降噪耳机交互
不止一次地,爱范儿都表示过旋钮是一种最符合直觉的交互方式,也写过《抛弃旋钮,可能是现代电子设备最大的遗憾》这样的文章。
令人欣喜的是,在 Surface 无线降噪智能耳机上,旋钮操作颇为罕见地和一款智能设备结合在了一起。在降噪效果和外观之外,Surface 无线降噪智能耳机的交互成为首个让人心动的亮点。
在 Surface 无线降噪智能耳机的两个机体外侧,分别有圆形的旋钮环(微软称之为拨盘)负责调解降噪级别和音量大小。在视觉盲区里,与按钮或者三档拨动开关相比,旋钮环的好处显而易见,那就是寻找确定操作位置方便,对下一步的操作效果有明确预期:左侧旋钮环负责调节降噪级别,顺时针旋转是降低降噪效果,逆时针反之;右侧旋钮环负责调节音量大小,顺时针旋转是降低音量,逆时针反之。
与大多数降噪耳机仅提供「降噪」或「不降噪」两种或者「强、弱、无」三档效果不同, Surface 无线降噪智能耳机提供了多达 13个等级的降噪效果。因为这款耳机的旋钮环在旋转过程中不会产生齿轮卡合的那种顿挫感,而是一种平滑的旋转体验,所以实际上这 13 个等级的降噪效果在调节的过程中更像是无级调节效果。
在旋钮环包围的耳机中心圆形区域则是触控操作区,单击是暂停/播放,双击则是下一曲。在耳机上添加触控功能已经不是新鲜点子,不过微软还是尽可能地把这个区域做大了一些,好增加操作的宽容度。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在防误触上,这款耳机还做得不够好。比如当你发现耳机没有戴好需要调整下位置的时候,如果手掌碰到触控区,那么听得好好的歌就很可能就此暂停掉。
另一个小槽点就是耳机的电源按键和机身差不多是在同一个平面,在看不见的情况下,想要准确找到这个按钮并开机并不是个简单的事情,所以还得戴上前把电源打开。
充电接口方面,Surface 无线降噪智能耳机用上了更新的 USB Type-C 接口,在 USB Type-C 接口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微软用最新的接口标准还是值得小小地夸一下。
作为一款需要覆盖工作场景的耳机,Surface 无线降噪智能耳机还提供了独立的话筒静音按键,以方便电话会议的需求。
最后的一个交互亮点是耳机能够自动感应是否佩戴在头上,当用户把耳机摘下的时候,此时正在播放的音乐或者录音会自动暂停,重新戴上之后,则会自动开始播放。
因为不可见性,大多数蓝牙降噪耳机的交互体验很难称得上优秀,这反而给后来者机会,在降噪耳机界属于新军的微软,做出了新鲜且成功的尝试,说 Surface 无线降噪智能耳机有着业界几乎最好的交互体验并不为过。
舒服吗?安静吗?好听吗?
对于一款降噪耳机来说,其实前面说的外观和交互,都并非最重要的。佩戴舒适与否,关乎长途飞行中的体验;降噪效果好不好,是一款降噪耳机的核心竞争力;虽然大家默认对降噪耳机的音质放松了追求,但是更清晰悦耳的音质也是锦上添花。
这款耳机 290 克的重量对于一款降噪耳机来说是不算轻量,比另外的几个大牌爆款略重一点,不过影响不大。影响更大的还是耳机长时间的佩戴舒适度,会不会夹头,耳罩透气不。毕竟降噪耳机两个典型的场景是办公室和飞机,基本上一戴就是几个小时,遇上越洋飞行,上十个小时也是很有可能的。
Surface 无线降噪智能耳机对于头围还算中等的我来说,耳机头弓拉到最长,是刚刚好的状态,耳朵部分稍有压迫感,还在舒适范围之内。刚好前几天往返了澳洲一趟,在 9 个小时多的飞行过程中,除了和空姐说几次话摘下耳机,我基本上是全程戴着这款耳机,一程下来到摘下耳机,耳朵也没有酸痛和闷热的迹象。
为了对比舒适度,我又找同事借了其他几款主流的大牌降噪耳机,就夹力而言,Surface 无线降噪智能耳机属于中等,这意味着它对头大的用户不会很友好,如果你是雷佳音同款脑袋,那就得谨慎考虑了。
▲微软音频实验室
鲜为人知的是,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世界最安静之地」是微软的一间音频实验室,该实验室于 2014 年建成,Surface 无线降噪智能耳机则是从 2015 年开始研发。目前地球上理论上最安静的声音为 -23dB,也就是气体分子做布朗运动时相互碰撞所发出的声音,而微软这间音频实验室的环境声音仅为 -20.6 dB,已经非常接近极限。实验室可以隔绝多达 110 分贝的噪音,这意味着屋外正在起飞一架喷气式飞机,屋内听到的也仅仅是耳语一样的声音。
当然,降噪耳机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这里说继续拿典型场景说事儿。在长途飞行,Surface 无线降噪智能耳机能够有效的隔绝飞机的轰鸣声,传递到耳朵的就变成了风声的感觉,保证安心休息没有问题,如果是全平躺舱位,再连上手机放点儿白噪音,就可以美滋滋地睡觉了。不过,一般降噪耳机都是防得了飞机发动机,防不了熊孩子。所以,一旦决定要在飞机上借着降噪耳机睡觉,还得先观察下周围有没有会哭闹的小孩子,如果有,请果断向空姐申请换座位。
而在办公室环境里面,为了尽可能地保证工作的沉浸感和效率,降噪耳机也是必不可少,尤其是对于编辑这样需要长时间码字的工种。在爱范儿的办公环境下,噪音的主要来源就是人的走动和交谈,以及机械键盘的声音。
比如我现在使用的是一款 Cherry 青轴机械键盘,属于声音最吵的那一类,在戴上 Surface 无线降噪智能耳机之后,青轴清脆的声音能够消减到不扰民的程度,保证这个声音不会怎么吸引注意力。如果再打开一点儿音乐,就普通的音量,就能很好地盖过机械键盘的声音。实际上,清脆的声音是降噪耳机比较难消除的一类噪音,至于办公室里普通的小声交谈、走动声音,在降噪和背景音乐的双重作用下,就几乎不会被听到了。
以上的降噪效果,都是基于把 Surface 无线降噪智能耳机的降噪等级调到最高。实际上,这款耳机还有一个很「奇葩」的功能,在旋钮调到不降噪之后,还可以继续选择「增噪」功能,这个时候,我们就能非常明显地感觉到耳机底噪变大,环境噪音也随之增大,一种嘈杂感扑面而来。原本并不算烦人的外界声音,会增大声音以更低沉的方式进入耳朵。所以,暂时还不太明白这个「增噪」有什么应用场景(并不建议在车水马龙的场景下使用这个增噪功能,不然会抓狂,当然,也不建议这个时候使用降噪功能)。
即便大家对降噪耳机的音质不会抱有太高的期待,但是,Surface 无线降噪智能耳机还是给了一份不错的答卷,清晰饱满,低频有力,前提是你只是想听个响,并不指望在降噪耳机上听到 CD 或者无损级别的音乐。在蓝牙模式下, Surface 无线降噪智能耳机会比较缺乏细节。在有线模式下,因为不支持高码率编码而产生的问题就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优雅简洁的外观,舒服自然的交互方式是 Surface 无线降噪智能耳机比竞争对手优秀的地方;上佳的降噪效果离业界顶尖还有点儿距离,不过差距不大;对于头围中等或者较小的用户而言,长时间佩戴这款耳机也不会产生不适感;至于音质这块,耳机本身的音频素质主打的是清晰,想听无损还是换一套设备吧。总的而言,作为微软出品的第一款降噪耳机,它还是能得到 80 分左右,已经可以算是市面上比较有竞争力的产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