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防剧透到营销剧透,为什么我们不喜欢被剧透?
4 月 24 日凌晨,《复仇者联盟 4》上映了,国内比北美都要早两天呢。
已经看完《复仇者联盟 4》的朋友们,请管好自己的嘴巴和双手,不要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向他人剧透,毕竟还有很多朋友没看。
剧透 vs 防剧透,是一场无限战争
这些年来,不负责任、未做提前通知的「剧透」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然而,依然有人迷恋这种危险行为带来的满足感和刺激感。
这些剧透党,他们在看完《复联 4》首映后,也许会在朋友圈写下短至「XXXX角色已经 XXXX 了」的纯文字评论;或者写下 600 字盘点漫威各个英雄的结局,同时描述关键情节,最后配上电影片尾字幕照片作为配图。
当然,也有更加专业的剧透人员,他们需要争分夺秒地写出影评,发布在烂番茄、IMDb、豆瓣电影、公众微信号等各个地方。
▲ 图片来自:影评人土卫六
对很多人来说,剧透会严重影响观感。于是忠实、耿直的影迷也在见招拆招,防止自己成为剧透的受害者。
只要你没有向我剧透《复联 4》,我们都是朋友。
除了在朋友圈发布「剧透拉黑友尽」预警,有的朋友已经直接提前关闭朋友圈,卸载微博、豆瓣等剧透重灾区 app。
在电脑浏览器上安装防剧透插件,使用各类防剧透应用也是可以有的。之前《绝命毒师》最终季时,Netflix 就曾经推出防剧透应用「Spoiler Foiler」,帮观众自动过滤 facebook、Twitter 上的剧透信息。
▲ 《权力的游戏》防剧透插件
《权力的游戏》最终季也在播放,Chrome 上也有个防剧透的插件,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自取。
由于凌晨首映场次的票很多都卖完了,不少影迷只能选择凌晨 3 点的场次,但该场次的影迷遭到首映场观众的剧透。
于是他们向还没有看的朋友建议:大家如果不想被剧透,在进入电影院之前记得戴上耳机,播放足以屏蔽外界交谈声的音乐。进入电影院后,记得避开散场后热议剧情、交流观后感的人群。
不负责任的「剧透」,是危险行为
有的人口口声声说讨厌别人剧透,却在走出影院后快速变成剧透党。
真是把「推己及人」的品德发挥到极致,不禁让人想起屠龙的勇士坐在恶龙尸体身上,慢慢长出了鳞片和利爪,最终变成了恶龙的故事。
为了防止被剧透,普通观众最好的办法应对办法就是去看首映。在影评人土卫六看来,剧透也是有鄙视链的:试映盗摄剧透——转发剧透——零点剧透,有预感一个比一个强。
▲ 图片来自:《复联 4》预告片
影迷大多都憎恨剧透。毕竟提前知道了电影的剧情、细节,不仅会破坏电影故事中的悬念设置,还影响自己在观影过程中本应具有的情绪体验。
如果我没有被剧透,我会在看到 XXX 角色死了的时候,感到忧伤或开心。
如果我被剧透「XXX 角色死了」,那我进影院就是:看看 XXX 角色是怎么死的。
如果我被剧透「XXX 角色是 XXX 死的」,那我就只能抱着爆米花:亲眼看 XXX 角色究竟是怎么被消灭的了。
剧透影响了我们对故事的注意力、预期和想象力的极限。然而,剧透和防剧透是一群影迷的热闹,同时也有不少人是完全不在意剧透的。
爱范儿半个编辑部的同事都买了凌晨首映场的门票,然而也有一部分同事表示:
我对剧透无所畏惧,我看电影都要先看影评,再决定要不要买票去看。
心怀剧透欲的漫威影迷,他们在《复联 4》首映结束后还提供非公开的剧透服务,我今年就订阅体验了一下,感觉还不错。
若剧透降低了你对电影的期待值……
不管怎样,随着我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在变化,被剧透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剧透的方式很多,在线上可能是群聊里的一句话,app 推送的一张图,朋友圈里的一个头像,或者微博上的一个表情包。
在线下,可能是电梯里、便利店排队买单、路上走着的时候,旁边有人在聊剧情。
▲ 权游剧透服务,图片来自:spoiled.io
更加过分的是,有权游粉丝还专门建立了一个自动发送剧透消息的网站「spoiled.io」,只要你支付 0.99 美元。他们就会在权游最终季每一集播放时,往你填写的手机号上发送剧情信息。(不知道这么过分的剧透服务,有多少客户购买)
在视频网站上看视频,网站编辑经常直接就用标题剧透了最新一集的重点内容。在某些 app 里,还会专门标出哪一段有精彩剧情,提供直接转跳观看功能。
当然了,足球赛还是要熬夜看的。看赛事直播,不仅可以带着悬念享受赛事,还有一种自己参与了比赛的代入感。而重播时,基本都知道了比分结果,味如嚼蜡、心如止水。
▲ 图片来自:权力的游戏最终季剧照
不过也有很多影视剧的骨灰级粉丝,就像福尔摩斯一样,从海报、演员采访、预告片等各个渠道挖掘下一集影片的剧情,成立专门的社区、群聊一起剧透。
《权力的游戏》的粉丝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们从自己写结局,研读黑客曝光的剧本,再到用人工智能预测剧情走向,无所不用其极。
从 2011 年开始有学者研究剧透对观感的影响,不过有趣的是学界逐渐出现了两个对立的观点。
心理学教授尼古拉斯·克里斯坦菲尔(Nicholas Christenfeld)认为剧透是有积极作用的:
剧透让阅读体验变得流畅,能够更好地体味电影里的细节,从而冲淡剧透的负面情绪。
另一位名为朱迪思·罗森鲍姆(Judith Rosenbaum)的学者在剧透研究中,增加了新的变量「用户性格」,从刺激需求、认知需求的差异出发,得出的结论是:
那些有着高度情感刺激需求(need for affect)的人,享受突发事件引起的情绪,是反对剧透的。那些对认知需求(need for cognition)较少的人,不会追求复杂的思维过程,是不介意剧透的。
今年 3 月,荷兰学者本杰明·约翰逊(Benjamin K. Johnson)发布了利用恐怖悬疑电影对剧透的研究结果。他们发现:剧透对观影的愉悦度、流畅度、共情度影响并不大,小剧透可能会让喜欢刺激的观众对故事转折更加期待。
还有人认为,「当提前揭示故事的结局时,人们便会高估剧透的负面作用」,因此,人们憎恨剧透是一种「抗拒心理」。人们抗拒剧透破坏了自己获取故事情节的自由,憎恨剧透影响自己对故事预期和节奏的把控。毕竟为了等某个故事结局,影迷已经等了一年多甚至更长。
总的来说,学术界对剧透心理、行为的研究都是比较片面的,其中一个缺陷就是他们所使用的实验材料,都是篇幅较短的文本或者影片。
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影迷抗拒剧透行为,厌恶他人破坏观影体验是真切的。
就算你不是权游、漫威、星战的影迷,你在看柯南或者悬疑片时,一旦被剧透,也是恨不得跟剧透的朋友绝交。
从防剧透,到营销剧透
剧透对于影片的制作者、发行者来说,是一场考验。
铺天盖地的剧透不仅会严重影响观众的观感,引发制作方无法控制的舆论导向,甚至让还没有买票进电影院的观众放弃观看。
▲ 从左到右,为《复联 3》到《复联 4》反剧透公开信
跟上次《复联 3》上映前一样,这次导演罗素兄弟 Joe 和 Anthony 也发布了一封公开信,他们表示,《复联 4》是漫威宇宙 11 年来的完结篇,呼吁看完电影的影迷不要剧透,并且警告:
接下来的几周里,当你在影院看完《复仇者联盟 4:终局之战》,请不要给别人剧透,就像你不想被别人剧透一样。……记住,灭霸依然要你们保持沉默。
在《复联 4》的预告片发布后,罗素兄弟也告诉大家,预告片中的镜头并不会出现在正片中,是一个专门为了预告片而制作的「预告骗」。
▲ 《复联 4》导演罗素兄弟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想让观众体会当年自己看《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The Empire Strikes Back)时的震撼:
当我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我在当天上午 11 点看了《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这部电影让我相当震撼,而我观影之前对故事一无所知。我们想要为观众复刻这份体验。
事实上,「泄密型剧透」会对票房收入产生影响,对制作方、发行方而言是真金白金上的打击。于是在防止剧透上,电影制作方其实比影迷还要紧张和重视。
▲ 图片来自:Twitter
在重磅影视剧的拍摄制作过程中,制作方都会通过各种手段防剧透。《权力的游戏》、星球大战系列和漫威系列,是近年来防剧透比较夸张的影视制作方。
他们为了防止剧透泄密想尽了办法:使用会自动删除的数字剧本,在片场设置无人机干扰器防偷拍,使用多个假剧本,拍摄虚假镜头……
据说这次的《复联 4》,拍了五个不同的结局。如果电影院可以随机播放五个不同结局就好了,这样观众就算被剧透了,看电影时依然可以保持一种抽奖时的兴奋感。
然而到了电影即将上映的宣发期,电影制作方又会把剧透作为营销的手段。
漫威系列电影中,不仅有导演写信大肆宣扬求影迷别剧透,还有亦真亦假的演员说漏嘴透剧营销。
漫威严格管控剧透,演员们每当说漏嘴,都会调侃被「漫威狙击手」(Snipers)瞄准。
漫威的演员阵容里,绿巨人的扮演者马克叔(Mark Ruffalo)和蜘蛛侠的扮演者荷兰弟(Tom Holland)是屡次上榜剧透黑名单的人。
▲ 绿巨人扮演者马克叔直播首映,图片来自:Welens
马克叔曾经在《雷神 3》首映礼上忘记关掉 Instagram 直播,于是全球有 2000 多个粉丝直播听到了电影的前 10 分钟内容。最后漫威工作人员杀过来通知他关掉,并没收了他的手机。
▲ 蜘蛛侠扮演者也经常剧透
从当年在直播上剧透第一部《蜘蛛侠》,到 Instagram 直播泄露《复联 3》的海报、《蜘蛛侠》续集的内容,荷兰弟堪称「剧透惯犯」。
不过也有人质疑,这些有意无意的剧透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电影营销宣发的一部分。
一方面,防泄密型的反剧透,前期很好地控制了电影制作方的舆论导向,保留了故事整体的惊喜。
另一方面,这一次漫威反剧透的呼吁在朋友圈、微博刷屏,激发了很多非漫威影迷的好奇心。《复联 4》在剧透营销上,甚至营造出了一种「蛛丝马迹的剧情透露都会影响观感」的紧张氛围。
▲ 漫威英雄蚁人和鹰眼的扮演者
首映的票很贵,但优越感不需要用恶意剧透来体现。朋友们克制一点,尊重一下还没有看的观众吧。I love you 3000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