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弹窗都是流氓
弹窗式的新闻在国内互联网服务中屡见不鲜,实时推送的方式对网站扩大覆盖面非常有效。在去中心化的 web 2.0 时代,尽管这种“推”的方式可以源源不断地为网站带去流量,但从用户体验上说,由于不可预期,干扰性非常强,因此也遭到很多用户的反感,往往被视为“流氓”行为。
但是认为所有弹窗都是不招人待见的,那你错了。
华尔街日报数字版上个月悄然上线了一个新功能——弹窗。与所有弹窗一样,它也出现在屏幕右下角,用来展示实时的市场行情。不大的弹窗空间包括了若干个选项卡,读者可以看到不同市场的股票走势和指数。
从目前来看,华尔街日报的弹窗效果相当不错。根据 Nieman Journalism Lab 的报道,该功能上线仅三周,就从 25000 人中获得了 20 万的 PV。更重要的是,这种服务的黏性相当大。
那为何华尔街日报数字版的弹窗的反响较好?在无法避免弹窗本身的干扰性的前提下,要将用户干扰的反感情绪降低,只有从内容和个性化上解决。除了没有预兆的弹窗,很多用户毫不犹豫地叉掉弹窗的原因还源于对新闻内容的反感。比如很多弹窗的消息非常重磅,但很多人对此并不感冒。这就是定位上的不精准造成的。
与大多弹窗内容乏善可陈不同,华尔街日报弹窗内数据量极为丰富,并且保持实时更新,而最关键的是其目标受众——投资人、公司高层、金融界人士对此有强烈需求,正如 Raju Narisetti 所说“有一群人是通过市场和市场数据看世界的。”此外,内容上的可定制也走出了差异化,用户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定制“My Markets”视图。然后是赋予用户选择权,读者可以对弹窗大小进行设置。
有一种弹窗叫 Interference,是流氓,也有一种弹窗叫 Notification,是工具。
新浪微博网页版上周推出了弹窗的功能,用于奥运快报,与华尔街日报弹窗一样注重实时性,但这个弹窗能在用户桌面上停留多久?
题图来自:CAIV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