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宝龙 SUMMIT 2:智能腕表首先要有做腕表的觉悟

产品

2019-10-18 16:06

作为一个源于 1906 年的德国奢侈品牌,万宝龙一直以书写工具和腕表闻名。2017 年,万宝龙推出了自家的智能表 SUMMIT,2018 年又紧接着推出升级版 SUMMIT 2。

传统腕表品牌做的智能表,应该会有很不一样的地方吧?

确实不一样,而且这个不一样的背后很有意思。

它首先是一只腕表

与「戴在手腕上的电子产品」们相比,万宝龙 SUMMIT 2 最大的不同在于:它首先是一只腕表,然后才是智能腕表。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它的外观设计。第一眼看上去,万宝龙 SUMMIT 2 和传统腕表外观极为相似,或者说,它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一款智能表,就丢掉了传统制表工艺一百多年来积攒下来的看家底的手艺。

万宝龙 SUMMIT 2 是一款专为商旅人士设计的腕表,直径 42mm,造型厚实大方。这个尺寸会让它有点「挑人」,手腕较粗的人戴起来会更相得益彰一点。

表壳材质有精钢和钛金属两种,表带则有黑色小牛皮、尼龙、橡胶和表链等几种不同材质和设计可供选择。

不锈钢表壳上有一层 DLC 涂层,坚韧耐刮擦。我们在试用时无意中擦过墙面,并未留下任何划痕。

1.2 英寸的 AMOLED 显示屏上覆蓝宝石玻璃,视感洁净通透,而且很耐刮。

表盘方面,有致敬经典的 1858 、Bohème Classic、Bohème Date 等几款,之外还有专门设计的 SUMMIT、Energy、City 等表盘主题。如果你时不时想来点新鲜感,登录问问账号,还有很多表盘主题可选购。不过我逛了一圈,发现还是原生表盘最耐看。

侧面是精钢的旋转表冠,搭配万宝龙六角星标记,还有上下各一个按钮,不难看出从万宝龙 1858 系列计时码表继承而来的设计。

设计好不好,不光要看还要摸

万宝龙 SUMMIT 2 重量是 132.4 克,戴在手腕上足够厚重,「佩戴感」是够了,但考虑到 1858 系列自动计时码表的重量也只在 100 克以下,SUMMIT 2 的重量还是有优化空间的。

万宝龙 SUMMIT 2 有一款女士特别款,表壳采用了玫瑰金色精钢材质,表带也是较为温柔的冰淇淋粉色小牛皮材质,但除此之外与其他款式并无不同,直径、厚度、重量都一样。

万宝龙 SUMMIT 2 的厚度是 14.4mm,比普通智能表明显厚了一截。有人希望它能再薄一点,这样的话扣上衬衫袖子纽扣时可以轻松一些。

不过,我们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发现「厚」的一个隐藏好处。

以 Apple Watch 为例,我在办公室里观察了同事们旋转表冠的方式:由于手表比较薄,大多数人都是用单手食指侧面或大拇指侧面去「蹭」表冠,只有一个手指细小的女同事是用拇指和食指捏着表冠转动,但也做不到 360° 旋转。而在万宝龙 SUMMIT 2 上就完全不需要如此别扭,足够的厚度在表冠和手腕之间给手指留下了灵活操作的空间,拇指和食指转动表冠的动作非常自然。

表冠旋转的阻尼感恰到好处,旋转操作颇为舒适,甚至很解压。有时会下意识地去转动它,等回过神来,会感到一丝给机械表上发条时的那种难以言表的满足感。

与这一硬件特性相匹配,万宝龙 SUMMIT 2 给表冠旋转这个动作赋予很便利的功能:在主界面,它可以迅速顺时针旋转至通知页面,或者逆时针旋转至设置页面;而在按下白色六角星标志之后,旋转表冠就可以快速浏览所有 App。

智能表该有的它都有

一款智能表该有的,万宝龙 SUMMIT 2 都有。

作为智能表可能最重要的功能,万宝龙 SUMMIT 2 在健康和运动两个方面都做得不错。心率测试的数据与 Apple Watch 很接近,

搭载 Google Wear OS,国内用户还可以在首次连接手机时选择出门问问定制款 OS,内含小问运动、小问健康等 App。

尤其需要提一下,如果你日常使用 Android 手机,与万宝龙 SUMMIT 2 搭配最美好不过了。当然,其他使用 Wear OS 系统的智能表也都是这个道理。

对繁忙的商旅人士来说,SUMMIT 2 的续航让人安心。340 毫安时电池,足以支撑全天使用。对奔波在商旅途中的人们来说,不必见缝插针地给手表充电,无形中也减少了一些焦虑。

总之,万宝龙 SUMMIT 2 是一只有着堪比传统腕表的外观、同时又有优秀功能表现的腕表。或者,从某种程度上看,它是一只出色的智能表,很好地伪装成了一只传统腕表。

当你从商务场所抽身而出,来到健身房,只要轻轻一划,点开手表上的「跑步教练」App。

身份瞬间切换。

今天我们为什么戴表

坦率地说,智能手表界在今天是非常讲「出身」的。

从一方来看,传统表商做出来的智能手表「不智能」,而从另一方来看,则电子设备厂商生产的智能手表「不手表」。对消费者来说,选择何种智能手表不知什么时候起成了一件站队选立场的事情,要么智能要么手表,不能两全。

这个二元对立的语境一度统治关于智能手表的最重要的讨论,但是它终将失效,或许将很快失效。

在这里做出最大努力的,正是传统腕表敞开自我、拥抱智能化所带来的变化。

万宝龙 SUMMIT 2 就是一例。

当我们谈论智能手表的时候,总是先入为主地把「智能」两个字放在前面,而不假思索地忘了它首先应当是一块腕表这个事实。然而只要它是腕表,佩戴则无论如何是一件无法回避的重要事情。

身份和场景,已经在最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佩戴是否合适。Apple Watch 等强调功能和轻便的智能手表,在运动、休闲场所看着没什么问题。而对一般商务场合来说,则未免少了几分庄重和整饬,略显随意。我的一位同事因为工作原因需要频繁出席商务场合,而他又无法舍弃 Apple Watch 的一些功能,于是只能在表带上动心思,挑选了一款钢质表链来搭配商务装,然而也没能从根本上改变手表本身给人带来的最初印象。过于注重简洁、几乎毫无装饰的设计带来的附带效果是:清汤寡水,让旁人下意识觉得此人对手腕袖口这一部位配件的观感并没用什么心思。对 Apple Watch 的拥趸来说,这或许真是冤枉,但设计和审美上的事情都是在见面的第一秒作判定,来不及给对方读一篇《我选择腕表的美学理念》。恰当与否,只在一眼。

我同事的这种苦恼,想来应不在少数。

这背后的困扰,归根结底来自「今天我们为什么戴表」这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难免会触及到「生活方式」这种老生常谈的话题。然而简单点说,其本质就是你想告诉别人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戴上万宝龙 SUMMIT 2 智能手表,看起来便不是那种对现代科技心存畏惧的老派绅士,却也不像是那些沉溺在电子产品中的数码极客。这款腕表会适时表明你对潮流的态度:既有坚定的审美标准,也敞开自己对新事物的悦纳。

对于机械芯原教旨主义者来说,似乎任何一只没有摆轮、游丝和擒纵器的腕表都失去了灵魂。人们固然不会把这种观念看作抱残守缺、耽于老套,却完全有理由对他们因此而错失了的东西略表遗憾。在这背后,是对机械工艺沉淀的一种小小的误解。腕表工艺的一端是历史积淀,而另一端则是对新技术永无止境的追求、消化和使用。

一百多年来,腕表一直在进化。从怀表到腕表,从月相、陀飞轮到三问、万年历,而此刻也许又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智能化或许就是腕表的未来?

从万宝龙 SUMMIT 2 的诸般表现看得出,至少它想在这个进化史上留下一笔。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