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雨林中发现了玛雅的「失落之城」,靠的居然是免费的地图?
本文来自公众号果壳网(ID:Guokr42),作者 Vivian,爱范儿经授权发布。
亚利桑那大学(University of Arizona)的考古学家野田武(Takeshi Inomata)最近十分兴奋。研究玛雅古文明的他,最近刚刚发现了一处失落已久的玛雅遗迹,这对整个玛雅文明的研究来说都是一个大进展。
而引领他找到这座「失落之城」的藏宝图,居然是一张完全免费的在线地图。
▲野田武利用免费的地图发现一处玛雅遗迹 | uanews.arizona.edu
免费激光雷达地图中的玛雅遗址
故事还要从20世纪80年代说起。当时的野田武是一名博士研究生。尽管那时的主流研究,都集中在了玛雅文明政治经济的鼎盛时期(公元250-900年之间),但是野田武却对玛雅文化的起源更感兴趣。当他能独立进行研究的时候,他便迫不及待地要启动这一项目。
没有人研究起源是有道理的——文明起源时期的考古证据缺乏,也没有成规模的遗迹,一切都要从零开始。直到2005年,他才和他的妻子、亚利桑那大学的人类学家丹妮拉·崔亚丹(Daniela Triadan)开始在危地马拉的Peten雨林中挖掘古老的塞巴尔(Ceibal)城。在那里,他们发现了一些已知的最早的玛雅建筑。
▲野田武在赛巴尔城进行考古挖掘 | uanews.arizona.edu
野田武博士和崔亚丹博士认为,最早的玛雅文明,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奥尔梅克人的影响,两者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中美洲文明的起源。而为了进一步探究两种文化间的关系,就需要研究塞巴尔古城和奥尔梅克文化中心之间的区域。
问题就在于,这片区域过于广大了,北起墨西哥的韦拉克鲁斯,南至危地马拉,直线距离就有800多公里,绝大部分任何一个考古团队都没办法穷尽。而这片区域,大部分都是无人涉足的热带雨林,在这些地方考古,是一项十分艰险的挑战,需要负重测量设备,在丛林中艰辛跋涉,一个遗迹要搜寻几年才能找到,非常耗时耗力的工作。
▲从墨西哥到危地马拉之间的大片雨林 | 谷歌地图
▲野田武发现的玛雅遗迹 La Carmelita | Nacional Center for Airborne Laser Mapping
▲遗迹在现实中是这样,看不出来与其它地方有什么不同 | 野田武
Lidar,考古学家们的好朋友
▲塞巴尔地区的森林,若无激光雷达地图,遗迹很难被发现 | uanews.arizona.edu
▲Lidar测绘出的阿兹台克的古城遗迹 | C. Fisher
激光雷达是什么呢?
Lidar是「光探测和测距」(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简称,是一种利用脉冲激光形式的光,来测量可变距离的遥感方法。激光雷达仪器主要由激光、扫描仪和专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接收器组成,现在很多都是用飞机和直升机作为搭载完成。
2015年,野田武团队在休斯顿大学(University of Houston)国家航空激光测绘中心(NCALM)的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在短短6天时间内,就完成了塞巴尔古城周围470平方千米区域的测绘和激光雷达数据收集。
他们将激光雷达设备放置在小型飞机上,盘旋在距雨林700米的高空。当特定波长的激光从机载发射器出发后,一些激光穿透雨林浓密的冠层,抵达目标时,光束被它所遇到的表面反射,返回接收传感器,其间记录的时间,用来计算目标与激光发射器之间的距离,并据此记录地面的三维形态。这就类似一道初中物理题——已知光速和光源到某一点的往返时间,计算光源与目标位置的距离。
▲激光雷达设备被放置在小型飞机上 | gisgeography
▲Lidar数据经过DEM后的裸地模型
Lidar给人类的终极礼物
▲左边是航拍图,右边是激光雷达拍摄 | uanews.arizona.edu
▲塞巴尔地区 | uanews.arizona.edu
对我们而言,激光雷达就像一只眼睛,它既能看到远古,也能记录未来;能以细微精度兼顾广袤大地,并建立起过去和未来的桥梁。而这正是科学存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https://www.nytimes.com/2019/10/08/science/archaeology-lidar-maya.html[2] https://www.theguardian.com/science/2019/oct/11/ultimate-gift-to-future-generations-plan-to-laser-map-all-land-on-earth[3] https://oceanservice.noaa.gov/facts/lidar.html[4]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221943
[5] https://academic.oup.com/bioscience/article-pdf/52/1/19/26891841/52-1-19.pdf
[6] https://www.pnas.org/content/pnas/110/31/12595.full.pdf
[7]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85402-1015543026.htm
[8]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NTB2018260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