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过节不如一个人好好吃饭
今天可能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次「网恋节」。
街逛不成了,游乐园没得去了,线上玫瑰花都卖光了,但不得已被疫情分隔两地的年轻人们,却不约而同地找到了一个「新欢」——美食。
▲ 图片来自:Domestic Gothess
往日的「厨房杀手」们,开始共克时艰,搬出积灰的电饭煲,拿起了锅碗瓢盆,迎来了居家的高光时刻。
烤薯饼、煎牛扒、螺蛳粉、瘦肉粥、虾仁寿司、自热火锅、鸡蛋薄松饼、海鲜乌冬面、腊肠煲仔饭、蛋奶焗面包丁、奥尔良鸡腿饭团……
「新欢」更换的速度从未如此之快。这些「一人食」在此刻爆发出新的能量,一天一个样地出现在朋友圈。
▲ 图片来自:《昨日的美食》
不过事实上,「一人食」可不是近日才火起来。
2018 年,「一人食」商品销售额同比增幅就超过了 60%,2019 年同比增长高达 30%,自热火锅、自热钵钵鸡、自热麻辣烫、自热螺蛳粉、速食汤都成了热销食品,它们因其方便做、易食用、单人份的特点越来越受上班族喜爱。
「一人食」,也被认为是 2020 年度饮食趋势。
▲ 自热火锅
一人食也很「热闹」
过去,一个人吃饭,总被理解为孤独、无趣、不合群。
毕竟中国人喜欢热闹,自古以来就喜欢三五朋友聚在一桌相谈甚欢。
不过根据《中国消费族谱餐饮特篇》数据显示,在 90 后消费者群体中,55% 的人有独立在外用餐且不超过 1 小时的习惯。
关于 90 后一个人吃饭的原因前三位分别是:工作很忙碌、用餐时间不规律、享受一个人用餐的过程。
▲ 图片来自:《小森林》
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下,人们会在下班后,选择去《深夜食堂》里那些的小餐馆点份「一人餐」,在昼夜不停的城市里,安安静静地品尝一份美食;或像《小森林》里那样,待在家独处着烹制些小菜,让自己放松、惬意、享受一会儿。
没有什么是美食不能治愈的。
▲ 图片来自:《深夜食堂》
当然背后更主要的原因,就是独来独往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据《中国统计年鉴 2018》统计,我国单身人口总数已达 2.49 亿,占总人口的 18%,独居成年人超过 7700 万,与 1990 年相比,27 年里增长了近 10%。
有需求,就有市场。这也为餐饮生意打开了新入口。
▲ 图片来自:《深夜食堂》
单人份食品在网上卖得热火朝天,消费主力是 26—35 岁的人群;外卖早已推出大量多拼的单人套餐,让人们吃得正好也吃得多样;甚至走出门,一人食餐厅也开始成了「吃货」们打卡的新选择。
知名的「一人食」餐厅莫过于日本的「一兰拉面」。
这家面馆设置了只能一个人做的小隔间,左右前方均有木板,前方的隔板被用来打开上菜,每个顾客吃饭的空间里都配有饮水处、杯具、餐具也被整齐摆放着,充满了禁欲感。
它打造出一个非常私密的用餐空间,就像一处生活中的庇护所,不用与人寒暄,不用相互客气,自己能一个人「沉浸式」地用餐,就已经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独特的风格和周到的服务,让这家店 2013 年在香港开业时,还创下了排队七天七夜的吉尼斯纪录。
荷兰阿姆斯特丹一家名为 EENMAAL 的餐厅,同样只能单人顾客用餐,每个人都是一张小桌子配一把小椅子,岁月静好,互不叨扰。
人们的就餐区,正对着开放式厨房,如果你想要找人聊聊天,也可以听厨师们讲这道菜过去的事情。
国内的「一人食」餐厅也越来越多了,它们的火热,都在于抓住了人们需求的痛点——在私密小空间吃一顿物美价廉的高品质美食。
成都就有很多日式的「一人食」餐厅,抖音上较火的「壹食一」,开业第一年就在全国发展到了 300 家店面,主打的一人食焖锅饭,既具有性价比高、营养均衡的优势,快速出餐也很适合当下节奏。
当然,现在「一人食」还没有成为主流,长久维持下去的话,商品和餐厅背后都需要品牌和资金支撑,但它也已经变成各种形态,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无论你是不是喜欢这种形式,「一人食」已经成了一种新的选择。
「一人食」不等于「单人行」
不过人们喜欢「一人食」,并不代表他们经常形影单只。
相反,研究发现这些人选择一个人饮食和生活时,社交的兴趣愈加上涨。
▲ 图片来自:Unsplash
纽约大学社会学家埃里克・克林伯格指出,人们独自去吃晚饭,不表示他们喜欢与世隔绝,而是他们选择把更多时间花到其他场合中去。
在美国,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单身人士正搬进旧的市区建筑里,他们同时也在此重振旗城市中心,让社区更加活跃。
这些人热衷于加入户外课程、足球联赛、博物馆理事会,还有志愿者组织的所有社会活动。而已婚或有孩子的人群在社区中不再如此积极,单身人士成了丹佛、底特律、波士顿这些城市社区衰落的解药。
▲ 波士顿. 图片来自:Life of Ardor
B 站上那些拍摄 Vlog 的热门旅行 UP 主,他们提倡单人旅行,一个人出发,一个人自由地去发现和探索,但事实上,他们在路上遇到一个又一个不同的人,和他们发生着一件又一件新鲜的事,这些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也是他们变得受欢迎的真正内在原因。
而「一人食」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就是高效和优化的生活方式之一,这背后所隐藏的,是当代人独立自主的一种生活状态。
▲ 图片来自:《纽约时报》
他们更强调自我意识和感受,热衷于及时行乐,向往高品质生活,个人爱好消费占据收入的很大部分。
阿里电商发布的《中国空巢青年图鉴》里,单身人群多分布于高薪职业,这些人消费能力较高,消费观念也更开放,简单来说,就是该吃吃,爱买买。
所以,阿里电商系统也开始将新的商业布局铺展开来,推广一人食、一人租、一人旅行……
▲ 图片来自:Eurinews
36 氪也指出,「一人食」经济的特点显然易见:高效、高频次、高品质、高仪式感和高个性化。
在社会文化和新生代消费理念的更迭下,「一人食」被视为是「单身经济」中最具代表性的产物。
▲ 图片来自:Taco Bell
这让「一人食」模式成了「单人消费」模式发展的基石。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
新生代的个性非常自我,其消费思维和消费行为决定了「一人食」必将成为未来的一个趋势,也将催生出更多业态和模式。
「单人消费」进行时
谈到「单人消费」,日本可以说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国家。
「一人食」的故事,在日本已经并不新鲜。但最开始,人们独来独往并不是一件易事。
▲ 图片来自:Maxresdefault
一直以来,日本都以「集体至上」的形象示人,独来独往被视为禁忌,他们过去甚至造出了一个新词汇——「便所饭」,指的就是日本人会因为不好意思独自用餐,而宁愿躲到厕所吃饭。
不过随着日本社会快速老龄化,单身家庭数量不断上升,占比超过了 35%,日本崛起的一种「超单身文化」,正在塑造着它们的未来。
▲ 图片来自:Unsplash
名为「おひとりさま」(您一个人)的观念趋势正在兴起。
这个词语是把原本的「一人」词加上了日文敬语,意喻着独自一个人也很好,也值得受到尊重。
成千上万的人在社交媒体上用「おひとりさま」的标签掀起「一人风潮」,表达自己对独自生活的热爱。
作为回应,日本各种「一人食」烤肉店、单人限定酒吧、单人 KTV 亭等各种消费场景都应运而生。
东京「1Kara」的公关销售经理表示,单人卡拉 OK 的客户,已经增加到所有卡拉 OK 客户的 30%- 40%,他们甚至将很多大型包厢都改为了电话亭大小的个人 KTV 房。
顾客们可以在里面放开点自己想点的歌,肆无忌惮地自己想唱的任何歌,而不用担心轮不轮得到唱,歌又好不好听。
▲ 1Kara
东京新宿前年开业的「Bar Hitori」,也是「限定一人进入」的酒吧。
店主把组团而来的顾客拒之门外,建立起只能容纳 12 人左右的悠闲环境,人们在这里可以享受独自一人的时间,回避令人窒息的社交压力,同时,也可以建立让自己舒服的新的社群。
▲ 图片来自:BBC
日本最大的广告公司之一博报堂的研究员荒川一久表示:
单身人士的购买力已经不再被忽视。预计到 2040 年,日本年龄在 15 岁以上的人口中,将有 50% 生活在单身家庭中。
在其他国家,这种「单人行现象」也越来越不足为奇。
单人行的负面社会压力已经越来越轻,它们所带来的社会正面力量越来越强。
2018 年,芬兰就已经有 120 万个单人家庭,约占所有家庭的 44%,1985 年,这个数字还仅仅只是 28%。
▲ 图片来自:Unsplash
同样的现象在其他高收入国家也很明显。
瑞典是单身人士比例最高的欧洲国家,荷兰单身家庭的数量增长速度甚至快于芬兰。
随着出生率的下降,结婚年龄的增长和人口年龄的增长,单身生活的人数增加将是显而易见的事。
伦敦的独立市场研究公司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去年发布了一项研究,该研究估计 2000 年至 2030 年期间全球单人家庭的增长将达到创纪录的 128%。
▲ 图片来自:Unsplash
尽管中国现在对于「单身」的观念还未完全开放,终生单身对很多父母来说依然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但「单人消费」也算是在这条路上燃起了好的苗头。
一个以未婚的年轻人和丧偶后再单身的老人为特征的「超级单身社会」,未来将在更多国家中变得普遍。
单身经济规模会更扩展更广,「一人食」将更成为常态,人们在单身公寓里将拥有更多自我空间,独处时能获得更多自由时间,一个人也能过上足够自信和充实的生活。
那时候,人们选择一个人吃,两个人吃,一群人吃,选择单身、恋爱,或结婚,都不再被区别对待。
选择只会因为,那是他们真正想要的。
题图来自:《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