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得 Netflix 高清变标清,欧洲的网是有多差?

商业

2020-03-29 08:25

2020 年大概是被调成了困难模式,口罩、洗手液供不应求,厕纸也要抢,现在连上网都要限速。

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蔓延,欧美各国也开启了远程办公模式,加上线上娱乐流量暴涨,导致带宽需求大增,Netflix、YouTube 等平台纷纷以降低视频分辨率的方式实现变相降速。

限速最早从欧洲开始。

疫情爆发初期,预见到宽带网络可能吃紧,欧盟内部市场和服务专员蒂埃里·布雷顿(Thierry Breton)敦促流媒体平台考虑限制视频码率,以避免流量过载,影响在家办公人群。

第一个同意降低码率的是 Netflix,该公司宣布从 3 月 19 日起降低欧洲地区所有流媒体的分辨率,为期 30 天。YouTube、Apple TV+ 和 Amazon Prime Video 等平台紧随其后,也降低了提供给欧洲用户的视频画质。

除了 YouTube 在声明中直接表示视频将采用默认分辨率(480P)以及 9to5Mac 发现 Apple TV+ 分辨率降至 670P 之外,大部分平台都未透露画质会降至何种程度,Netflix 也只是宣称会减少 25% 的流量,倒是都强调会尽量保证不影响观影体验,毕竟高清视频是这些平台的重要卖点,但也有部分 Apple TV+ 用户反映「高速移动的影象刷新速度较慢,压缩程度较高,有明显的像素点」。

▲ YouTube 默认画质 480P

不过,其他国家的用户也没高兴多久,Netflix 的限速措施已扩大至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以色列、阿根廷和智利等国,官方声称是响应政府和运营商的要求;YouTube 也从本周二起默认为全球用户提供 480P 画质,但用户依然可以选择高清分辨率,只要他们的网络状况允许。

游戏公司也扛不住了,为厂商提供加速服务(CDN)的美国公司 Akamai 证实为了在疫情期间保留带宽并避免网络拥堵,他们打算降低高峰期的游戏下载速度。社交网络霸主 Facebook 和旗下的 Instagram 也没能置身事外,确认在欧洲降低视频画质。

为什么欧洲要限速?

继抢厕纸后,网站主动降速,大概也是疫情期间老外又一让中国人意想不到的操作,欧洲的网络有这么差吗?

不可否认的是,视频平台和在线游戏作为流量大户,消耗的网络资源显然远高于音乐、消息等形式的信息。

▲  图片来自:SANDVINE

SANDVINE 的统计显示 2019 年全球 60% 的下行流量被视频服务占据,Google、Neflix、亚马逊、微软和苹果等 5 家公司则瓜分了全球 43% 的流量,这几家公司都拥有大量流媒体业务,其中,拥有 YouTube 的 Google 排名第一,Netflix 仅以微弱的差距位列次席。

当数以百万计居民被隔离在家时,视频和游戏对带宽的消耗可想而知,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估计在疫情持续影响下,以 Netflix 为首的流媒体娱乐使用量还会增加,近日刚登陆欧洲的 Disney+ 对用户来说是锦上添花,对网络运营商可能就是雪上加霜。更不用说随之而来的视频会议、远程教学等服务,网络的需求只增不减。

但追根溯源,牺牲画质只是治标,因为造成网络拥堵的根本原因在于欧洲的基础建设。大部分欧洲国家仍在广泛使用基于 xDSL 技术的铜线网络,占据欧洲 50% 固定带宽线路。相比光纤,铜线具有成本低的优点,但在延迟、传输容量和抗干扰性上则要差得多。

为了实现欧洲网络环境的升级,欧洲各国还成立了「欧洲光纤到户委员会(FTTH Council)」,根据该机构 2019 年的报告,光纤渗透率最高的是拉脱维亚,超过了 50%,英国也终于以可怜的 1.5% 挤进了全球排行榜。

▲ 欧洲光纤渗透率(2018)图片来自:FTTH Council Europe

但渗透率不代表使用率,欧盟 28 国的平均光纤使用率仅为 38.2%,英国则为 13.1%,这还是相比 2017 年大幅增长 83% 后的水平。

不仅普及率低,欧洲的铜线到光纤的切换升级进度也非常缓慢。例如英国为了避免同时维护两个不同网络的高成本,推迟铜线网络的淘汰时间,于是很多用户出于习惯和认知的原因,也没有动力切换到光纤网络,ZDNet 就吐槽说「大多数英国用户可能要再过十年才会考虑切换成光纤」。

▲  图片来自:Telegraph

光纤化改造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设备、土地规划、物业、入户等多个环节,在我国尚且遇到「最后一公里」难题,不用说在动不动就要投票的欧洲了。

电信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推进光纤改造的动力不足也是一大原因,从前面的图表可以看到,德国的光纤覆盖率也非常低,就和该国电信企业一直用成本相对低廉的 VDSL 矢量技术维持铜线传输速度,坚持不升级有很大关系。

相比之下,我国在 2018 年接入网络基本实现全光纤化,2019 年光纤接入(FTTH/0)端口占互联网接入端口 91.3%,xDSL 端口仅剩下 0.9%,确实不负「基建狂魔」之称。

抛开码率谈速度是耍流氓

一味把锅推给铜线网络也有失偏颇,中外视频平台的画质差异也应当被考虑在内。国内的主流视频平台的「假蓝光」、「假高清」已为人诟病许久,同样是号称 4K 的视频,在国内平台的码率只有 4-7 Mbps,一部两小时左右的电影,只需要 2、3G 流量,别忘了大多数客户端还有 P2P 加速技术加持,把用户终端作为节点,服务器带宽压力也会小很多。

作为对比,YouTube 上 4K 的码率至少为 35 Mbps,按 Netflix 的数据,4K 的视频每小时消耗的流量就能达到 7GB,就算标清(720P)一小时也要 3GB,如此大的流量下,疫情期间欧洲的网络不堪重负也不足为奇。

所以,国内的视频网站没崩溃、没限流,不代表疫情期间国内的网络水平没下降,钉钉、企业微信等办公软件在国内复工的第一天就没能扛住压力,不得不紧急扩容服务器缓解困境。

这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为什么国内的互联网厂商说扩容就扩容,YouTube 们却选择配合政府、运营商的要求限速呢?公众号「脑极体」的作者「藏狐」认为有硬件和文化两方面的因素:

  • 欧洲有既定的数字化进程,没有必要为疫情临时追加基础硬件投入,而疫情对我国基建却是查漏补缺的机会;
  • 我国的云计算和数据业务逐渐成熟,有能力提供快速扩容;
  • 提倡环保的欧洲人倾向于节约使用网络。

或许还能再加一个理由:对于 YouTube、Netflix 而言,响应号召降低画质,既做了个顺水人情,体现大公司的担当,顺便还能节约一点带宽成本,可谓一举两得。

看来这次疫情不仅能从各国的防治态度和举措中窥见不同体制和理念的差异,降速这种小事也能折射出中外的区别,但在居家娱乐这件事上,中外人民达成了高度一致,疫情下不约而同出现的网络流量压力,亦是环球同此凉热的真实写照。

题图来自:Unsplash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