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年 365 天,有 200 多天的晚上不好过。当代年轻人就是这么矫情又不爱早睡,在寂寞难耐的夜里。划着 800 多个微信好友列表,却经常找不到可以好好聊一会,愿意聊一会的人。
况且你不知道这个人睡没睡,是不是在和别人聊天,要是别人不愿意聊会不会很尴尬?从这一点上说,微信远不如有在线、忙碌、隐身状态的 QQ 好用。
好消息是,年轻人学会了在朋友圈试探,而试探的方式就是发一张自拍,毕竟朋友圈并不鼓励发纯文字,而一张好看的自拍是打开话匣子钥匙。
自拍的过去
但你可能不知道,自拍「selfie」这一词汇的年纪甚至还没你大,是个年轻 00 后。它在 2012 年 8 月才被正式收录进牛津词典,最早的用法是在 2002 年 9 月 13 日在一个论坛上出现。
▲ 图片来自:Aoife Ni Mhurchu – WordPress.com
一个年轻人喝醉了跌倒在台阶上磕破了嘴,并在论坛上留下了一张自拍照片和留言:
抱歉失焦了,这是张自拍。
这就是自拍「selfie」这一英文写法最早的来历。
不管自拍「selfie」这个词有没有发明,也不管自拍这个行为什么时候出现,看来古往今来的年轻人们都喜欢把自己搞的醉醺醺,并借此把窘态与别人分享。
不过真正意义上自拍照是化学家罗伯特·科尼利厄斯(Robert Cornelius)在 1839 年时耗费了许多时间拍出来的。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希波利特·巴耶尔(Hippolyte Bayard)也在用自拍照测试他的摄影工艺,以期在法国科学院里展示。
1900 年,便携式柯达布朗尼(Kodak Brownie)箱式照相机的首次亮相使拍摄自画像成为一种更加普及的技术。这种方法通常是通过三脚架稳定相机,同时通过盒子顶部的取景器进行取景。
直到 20 世纪的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将自拍照变成一种艺术形式后,它才开始受到更多关注。他的一张自拍像于 2017 年在 Sotheby’s 拍卖行「当代艺术晚拍」上以 650 万英镑的价格成交。
把艺术普及到大众的途径并非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艺术家,而是让艺术弯下腰降低门槛成为每个大众触手可及的事物,这个媒介就是科技水平的进步。
科技水平进步带来的信息爆炸比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更为磅礴,在 1970 年代,宝丽来拍立得的诞生成为当时大众所能负担得起的一种全新自我表达方式时,自拍摄影的迅速繁荣使得原本保守的人们终于找到了一个自我表达的宣泄口。
自拍的过去更多属于艺术大师和摄影师们,从艺术表达到大众表达中间用了接近百年的时间。
自拍的现在
我的手机里「最近项目」一共有照片 4766 张,其中光「自拍」就占据了 783 张。
手机里还有一个文件夹专门用来存在修图软件,Snapseed、VSCO、NOMO、美图秀秀、黄油相机、泼辣修图、Enlight、Darkroom、B612……可能并非每一个我都用过,但因为懒得删除,不知不觉就留下了这么多。
被这些软件精心修好的自拍照像是从钞票枪中射出来一样,飞往 Instagram、微信朋友圈、微博、Facebook 等不同的社交平台上。
然后遵循着,第一天好美,第二天还行,第三天平平无奇,第四天好丑的规律,等待下一张精修的自拍占据软件最新鲜热辣的位置。
你热爱自拍,我热爱自拍,人人都热爱自拍。那些不爱自拍的人其实都是被人类最大的敌人——懒的捯饬自己所击败了,如果你开始热爱自拍了,那么恭喜你首先战胜了人类最原始的罪恶感。
战胜了自己的之后人们有热爱自拍?根据 Google 的估计,2014 年光是 Android 手机每天就产生了大约 9300 万张自拍照。2014 年的全球总人口也只有 72.9 亿。一方面热爱自拍的人多了,另一方面每次自拍留下的照片也多了。
到了 2015 年,光是谷歌的照片应用就上传了 250 亿张自拍照。足够像优乐美把地球绕三圈一样给每个地球人都分三张自拍。由智能手机和相机制造商三星委托进行的民意调查发现自拍照占 18-24 岁人群拍摄照片的 30%。
而这些爆炸增长的照片,其中绝大部分都被扔进了 Instagram 这样的软件。2017 年 9 月,instagram 的每日活跃用户达到 5 亿,每月活跃用户达到 8 亿。而 Snapchat 的报告称其服务的每日活跃用户也达到了 1.78 亿。
根据 2013 年的一项调查,年龄在 18-35 岁之间的澳大利亚妇女中有三分之二都在进行自拍照。
自拍不仅限于地球之上,宇航员卢卡·帕米塔诺(Luca Parmitano)于 2013 年 7 月 9 日在国际空间站外进行首次太空行走时也在进行自拍。
自拍也不仅限于人类,2011 年,一只凤头黑猕猴在野生动植物摄影师的相机上按下了快门。这台相机本是为了特定目的拍摄设置在印尼丛林中。但后来找到这台相机时里面包含数百张自拍照,其中有一张是一只咧嘴大笑的雌性猕猴。这件事还引发一场关于版权的争论,直到 2016 年,一名联邦法官裁定猴子不能拥有这些照片版权。
手机有多鼓励你自拍?你甚至都不用解锁桌面就能在 5 秒钟内调用前置摄像头,自拍真的很简单,连以往那些只希望出现在专业摄影师镜头里的影视明星们都开始玩自拍。
2014 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上,脱口秀主持人艾伦·德杰尼勒斯(Ellen DeGeneres)召集众多影视明星自拍了一张合照,成为当时 Twitter 史上转发量最大的一张照片(至今仍然是转发量最高的自拍)。
现在再看这张自拍,艾伦、布拉德利·库珀、大表姐珍妮弗·劳伦斯、布拉德·皮特等人都光鲜亮丽,而后面露皮塔·尼永奥和和她弟弟就没那么光彩照人了,当黑人和白人处于同一个取景框中时,是自拍界一个永恒的难题,尤其在晚上的时候。
白天不懂夜的黑,人类的悲欢也并不相通,当你擦着粉底与珠光,整个人白里透红与众不同时,旁边的黑妹看起来像是做帕丽斯希尔顿跟班时的金卡戴珊,都是虚假的姐妹情谊。
这是自拍的现状,而未来的自拍则要解决这个问题。
自拍的未来
说到底,自拍的本质依然是光线的艺术,自拍的未来,依然是玩弄光线的魔术。
光线不够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外部光线太少,整个环境太暗,手机能捕捉到的光线不够多。同时由于如今手机设计的趋势追求越来越高的屏占比,在全面屏设计上留给前置摄像头空间也越来越小。
空间小,传感器面积尺寸就不够,进入的光就越少,噪点多、画面暗、颜色偏就接踵而来。
为了解决自拍不够透亮的感觉,增加镜头光圈大小是一个直接有效的方法,比如 vivo S6 的前置镜头光圈就升级到 f/2.08,在如今寸土寸金的前置摄像头中应该很少有如此大的光圈,为这颗 3200 万像素的前置摄像头打下了底。
大光圈意味着进光量更多,天生底子就比别人好。就像是人有骨相和面相,骨相决定了你的五官底子,面相决定你五官的精致程度。
如果说硬件底子是 vivo S6 的美人骨相,那决定高度的面相就是全新搭载的前置超级夜景自拍。自拍是一门艺术,并不是把黑夜拍成白天,把黑人拍成白人。甚至从世界各地来看,关于自拍照美的标准也不一样。
根据美图统计,挪威用户更喜欢在照片中留下雀斑的痕迹,而中国用户则希望尽可能抹去所有的瑕疵。但不论是「网红脸」还是「高级脸」,都要靠算法来打造。
这是因为现在的手机摄影,已经从纯硬件比拼进展到了计算摄影时代,某种程度上说,美颜功能就是这个趋势的代表。
这似乎是两种截然相反的需求,但其实都可以通过光的魔术来解决,只要获得更多更柔和的光线,无论你想留下自然的雀斑还是用柔光提升皮肤的状态都可以通过美颜实现。
怎么获得更多光线,除了从自然环境中捕获之外,人类从古至今最大的进步之一就是能人为制造出光,从 X7 的柔光自拍,到 X9 柔光双摄照亮你的美,X20 的逆光自拍,X23 的焕颜相机……到 vivo S6 通过屏幕柔光环的补光效果,让自拍照的基础画质得以大幅提升。
Raw 域降噪、多级曝光合成、人景分离、质感美颜,vivo S6 这四项功能构建了自拍怎么好看这一底层的上层建筑。他们分别代表了细节、动态、人物和个性四种提升方向。
其中细节和动态保证了照片好看,而人物和个性则负责让你好看。你为什么喜欢 VSCO,喜欢 NOMO?因为调色这个行为是有质感可言的,同样质感这个词也适用于美颜。
在 vivo S5 上搭载的人像多风格迎来了全新升级的 2.0 版。在「自然」、「清新」、「胶片」三种风格之上又新增了「质感」和「高级灰」两种风格。这绝对是一个好消息,这意味着自拍在审美终于更上了一层楼,从此摆脱「菲林」、「甜美」等非主流时代的文化遗产。
在硬件与算法的综合作用下,vivo S6 把拍得美,变成任何时候都能拍得美,找到了一条全面屏时代解决夜景自拍的道路。
从艺术表达到大众表达,从相机到手机,从纯粹的光线到计算,自拍的风潮也从挖掘自我内心逐渐走向了当代社交的需要。
表达友谊,我们自拍一张;表达崇拜,我们自拍一张;表达爱情,我们自拍一张。发给你,发给我,发到朋友圈。不管白天黑夜,不管屋内郊外,只要你有需求,就可以毫不担心掏出手机。
来吧,微笑,来吧,咔嚓!
最后上两张小姐姐的实拍样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