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一岁大的 Wave 仍有希望,需要杀手级客户端

公司

2010-06-12 15:41

By Chris Foresman from arstechnica.com | Echokou译, Logout校,转载请注明 ifanr.com 译文链接。

一年前的 5 月 28 日,Google 高调推出了 Wave 协作工具。一开始 Wave 只对少数开发者开放,到秋季的时候将 beta 版开放给了更多人。当时几乎每个关注科技的人都在或求或发 Wave 邀请——人人都想试一下。有限的邀请数量引发了 Wave 浪潮,但这波浪潮在每个人都拿到邀请后消失了:很多用户想知道,“Wave 是用来干什么的”?

上个月在 Wave 一周年之际,Google 将 Wave 完全开放,但要想成为用户首选,成为超过电子邮件、IM 等沟通工具,Wave 仍然前路漫漫。本文是对 Wave 开发人员 Rasmussen 的访问,讨论了 Wave 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未来的发展方向又如何。

Wave的起源

Rasmussen 去年写 了一篇文章讲述详细解释了 Wave 推出背后的思索。但这篇短故事是关于当前的电子通信模式是如何从 50 年前演变而来。 电子邮件伴随着最早的共享计算系统而出现,按照纸信模式设计出来。而 IM,不论是 IRC 或是 AIM,也差不多有数十年历史了,是对电话对话的模拟。

电子邮件和 IM 协议都是先有通信方式的改进,但 Rasummssen 说自己和兄弟认为改进的空间还很大,“我们那时在考虑一种方式,通过数字方式改进对话”。

Wave 是开发“基于文本沟通的终极工具”的结果之一。Wave 里所有的对话都占据中间位置,每个人都在这个位置加入对话。文本可以像 IM 一样实时传送,但对话的记录方式考虑到了为以后做参考,就像是电子邮件或论坛帖子。Wave 还整合了 widget,允许嵌入网页内容或图片,允许用户编辑对话的任意部分,这点更像是维基。Wave 甚至还记录了所有编辑动作,像维基一样,用户可以回到之前某个时间点,检查所做的改动。

Rasmussen 说,“这样做的第一个好处就是不再需要不同的工具来处理不同的对话”,例如,IM 处理短句对话,电子邮件处理长对话。“另一个好处是,每个人都有一份拷贝,随时都可以编辑,每个人都能看到最新的消息”。

但是,Rasmussen 告诉 Ars 说,“我们遇到的最大挑战并不是解释 Wave 是什么,而是 Wave 能够如何改变你的工作方式”。

内部对 Wave 的试用

Wave 设计的初始阶段所作的一项决策是必须可以实时协作。作为工程师,Rasmussen 和他的团队着迷于如何优化和改进,才能让消息最快地出现在协作者的显示屏上。最终他们决定让其他人也能看到别人正在打的字。

“这样有人发问的时候,其他人就可以开始思考问题的答案了”,Rasmussen 解释说,“让你感觉和别人的交流更直接,反应会更快”。

Rasmussen 举的一个例子是 Wave 团队也在使用 Wave 来讨论和计划新功能。在用电子邮件讨论的时候,回复不是实时的,可能导致一封邮件谈的是一件事,另一封回复则偏到其他方向。有些人加入了交流,其他人则可 能被晾在一边。要想提取有用的结论可能得查遍相关的所有邮件。

“为什么协作和对话不放在一起”? Rasmussen 说,“比如对话的第一部分可以记录对话的状态,但最终结果也可以放在这里面”。每个加入对话的人都能看到当前状态,因为摘要显示在主“Wave”里。而且 任何人都可以很方便的查看之前谁在什么时候说了什么话、以及之前的编辑历史。

Rasmussen 说,“我们用 Wave 处理一切有关 Wave 的事项,例如写博客、追踪 Bug 进度、写设计文档等等”。

技术成熟度曲线

Rasmussen 相信 Wave 将进入 Gartner “技术成熟度曲线(hype cycle)”的“复苏期(slope of enlightenment)”——一种描述新的革命性技术成熟并逐渐得到应用的模式。他说,“我们去年推出的只是早期的产品,必须等到完工后再发布,但 我们希望引发大家对技术的热情。”早期的预览版引发了很大的热潮,将 Wave 快速推向了“过度期望的顶峰”。

Rasmussen 说,不幸的是“当 Wave 没能在一夜间改变世界的时候,大家变得很失望”。当时 Wave 当时确实一下子进入了“幻灭低潮”。但最初的六个月里,Wave 只对少数开发者开放,后来的六个月对有限的用户开放。实现中有很多 Bug,团队一直在改进。当自信 Wave 的现状已经能够为更多人发挥作用的时候,Google 在 Google I/O 上将 Wave 开放给了所有人。

Rasmussen 说,“人们最近开始说 wave 开始变得有用了。我们仍然觉得它有机会改变我们远程工作和沟通的方式” 。

至今为止,Wave 最显著、最成功的应用场合是作为群体项目管理的主要工具,就像是 Google 用它来管理 Wave 一样。例如任何写作项目的团队都能从 Wave 的实时互动和修改跟踪的功能中获益。时间线和其它各种项目管理也能从中获益。Google 强调了好几个通过 Wave 协作的应用,包括用 Wave 翻译拉丁语的诗歌管理技术大会。Ars 副主编 Jon Stokes 希望 Wave 能变成玩家远程管理角色扮演游戏的专用工具。

Rasmussen 指出,有更大的群体在使用 Wave 进行协作。《西雅图时报》用 Wave 汇集了 300 名社区读 者提供的犯罪信息,报道了一起致使四名警官死亡的案件,最终的文章还获得了普利策奖。Debatewise.org 使用 Wave 作为学生针对气候变化进行的辩论的平台,去年有来自 130 个不同国家的 1000 多名学生参与了辩论。

Rasmussen 承认 Wave 在处理这种巨大群体或者发送消息数量巨大的时候会有性能问题,但团队正在优化、改善性能。有些网站用在网页中嵌入 Wave 的功能以 Wave 作为实时博客直播的工具。Rasmussen 表示,随着新的使用案例的流行,“我们肯定会针对新的应用方式继续优化”。

不过现在小群组和团队项目协作已经到了 “甜蜜点”(Sweet Spot,超过之后该点的改进不会带来等比上升 )。经常使用 wave 的用户说它对于群组协作“不可或缺”,让他们的工作“更有效果”。

未来的基础

除了优化现有的用户案例,让 Rasmussen 更激动的是发动开发人员使用 Wave 的API 和其它工具,在 Wave 底层协议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在 Wave 的基础上构建协作软件是有机会的,能够把实时协作带到其他不同用户案例中。”他说,“例如地图、可编辑的思维草图、协作绘图工具” 。

比如 Novell Pulse 和 SAP 的 StreamWork 的企业协作工具。通过支持 Google Wave Federation Protocol,这些工具能够支持任何 Wave 服务器,从而实现远程协作。Salesforce.com 也做了一个工具套件,开发出了应用程序将 Force.com 的用户用 Wave 连接起来“安全地”进行协作。

这些工具只打开了 Wave 的一部分可能性。像电子邮件、IRC、AIM、VoIP 等其他沟通协议一样,当成熟且设计良好的客户端软件出现的时候,Wave 就会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虽然还没实现,但这里面蕴含着很大的机遇——将 Wave 的服务器和原生 Windows、Mac OS X、Linux 桌面客户端结合,甚至和 iPhone OS、Android、webOS 等移动平台结合。就像 Twitter 客户端的广泛应用一样,衍生出如缩短网址、图片上传和视频发布等众多服务。Wave 协议所支持的协作灵活到连 Google 也难以想像。

也许更好的工具出现的时候,Wave 会成立一个针对未来沟通的基础——就像几十年前“电子邮件”的出现,Wave 也正在成为我们心目中理所当然的沟通方式。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关注新营销,新媒体和移动互联网创新,以及一切好玩的东西。相信新一轮互联网浪潮将为世界带来更多惊喜。

累计已发布 281 篇文章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