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手机的 365 天:从品控翻车,到首销秒空
产品
2020-06-29 09:00
从第一款公开发售的折叠屏手机算起,折叠屏手机这一产物至今问世已经超过一年了。
去年的这个时候,几乎每家手机厂商都宣布要做折叠屏产品,甚至就连本身不是做手机的品牌,也宣布要以折叠屏产品来进军手机市场。
一时间,大量的折叠屏手机从大众的想象突破次元变成现实产物,供应链、厂商对此信心十足,人们也对这种「以大变小」的新形态充满憧憬。
然而在折叠屏手机问世一年后,这种曾经被市场寄予厚望的产品并没有顺理成章地成为主流,2020 年的手机行业仍然还是不可折叠的直屏手机说了算。
▲ 商店展柜里的柔派手机(摄于 2019 年 11 月)
最近我在一家知名电器城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顾客停留时间最长的是当季旗舰,其次是千元机。
而折叠屏手机展柜在半小时内也有两三人驻足,但停留时间基本不超过五分钟。
这并不是我在去年会想象到的场景。究竟是何种原因,让折叠屏手机在短短一年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它们为何不能成为主流?
波折
折叠屏手机未能成为当今主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可靠性,这让折叠屏手机受欢迎程度远低于传统直屏手机。
当然,要将手机从平面变成可折叠,也不像如过去造翻盖手机那么轻松。
翻盖手机的屏幕不会跨过转轴,折叠屏手机会;翻盖手机的转轴不需要考虑对屏幕的影响,折叠屏手机要;
翻盖手机只要一块电池就能运作,折叠屏手机因为消耗更大需要两块;翻盖手机本质上是直屏手机的另一种形式,折叠屏手机是一种全新的形态,它的交互和普通手机完全不同。
单就以上提到的四点,手机厂商就要解决屏幕、铰链、结构、软件系统四个方面。而这不仅是考验了手机厂商对供应链资源的整合水准,对新技术的应用、研发、优化能力。
说白了,造折叠屏手机不仅是光有勇气就能实现的事。面对全新且更为复杂的结构,手机厂商还要有打磨出精品的实力和试错的财力,而更为重要的还要有耐心。
▲ 三星 Galaxy Fold 对比 iPad Mini
2018 年 10 月,此时距离第一款量产的折叠屏手机三星 Galaxy Fold 问世尚有半年,深圳柔宇发布第一款折叠屏手机柔派(FlexPai)。
但和我们之前所想的折叠屏手机不同,柔派的屏幕虽然能弯折,可其简陋的造型和生硬的体验都让人大跌眼镜,犹如只是把屏幕铺在夹子表面,然后推出市场。
不过,柔派毕竟是当时少有能实现折叠形态的手机,相关技术的应用也都是第一次,其设计和体验虽然明显不及大众预期,但也算是折叠屏手机从 0 到 1 的进步,不足也算情有可原。
▲ 柔派的铰链在今天看来非常「粗犷」. 图片来自:Android Authority
但通过柔派也能侧面看到折叠屏手机所面临的难题,U 型的铰链不可贴合,不但不美观,还影响手机携带。
而且,柔性屏虽然能弯折,但相对于传统屏幕,折叠屏的表层只能用透明聚酰亚胺(PI)塑料膜取代玻璃覆盖。
这意味着折叠屏的耐刮性比传统以玻璃覆盖的屏幕要低,用户使用手机时也要格外小心——尤其是像柔派这种外折方案的折叠屏。
▲ 图片来自:Android Authority
2019 年 2 月,三星发布真正意义上量产折叠屏手机 Galaxy Fold。
相比于之前的柔派,这款手机更像是真正意义上的量产型产品,手机使用内折方案,里外双屏的搭配。
▲ Galaxy Fold 与时任三星电子移动事业部总裁高东真
对于折叠屏手机的应用,三星也演示了内外屏联动、分屏多窗口同屏的使用场景,交互体验也精致了不少。
更为重要的是,此前在柔派上出现的折叠屏的铰链问题,这次被三星通过齿轮机械结构得到解决,手机两边不但能完全合拢,而且开合体验也更加优雅。
在 2019 年 11 月的媒体访问中,三星曾介绍 Galaxy Fold 在研发时就有一千款原型机,研究人员在日常所见的可折叠产品中寻找灵感,并最终敲定出能保护屏幕和兼顾握持手感的内折方案。
然而,就在三星向全球媒体发放评测机时,将这款手机推向风口浪尖的问题也接踵而来。
尽管 Galaxy Fold 的新铰链解决了折叠手机时的美观度,但复杂的互锁齿轮结构,也对手机的密封性有着更高的要求。
作为首轮评测媒体之一的 The Verge,就因为手机铰链进入杂质(灰尘或沙粒),影响铰链齿轮工作,继而发生连锁效应破坏屏幕。
▲ 图片来自:The Verge
但「铰链危机」只是开始,让 Galaxy Fold 回炉重造的还有一层贴膜。
包括我在内,许多媒体在评测手机时会习惯性地撕开屏幕贴膜,减少产品拍摄时的反光,PI 贴膜作为和普通贴膜长得非常像的保护层,在没有任何标注下,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一层普通贴膜,虽然撕开原厂膜对于普通手机来说无伤大雅,但对于折叠屏来说是致命的操作。
▲彭博社的编辑 Mark Gurman 把贴膜撕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作为去年 4 月评测第一批 Galaxy Fold 的编辑,当时我在国行的评测机上也发现不少问题,比如铰链在多次开合后,机械结构会出现明显松动,合盖状态下捏紧手机会出现「嗝吱」的声音。
我甚至也尝试过把屏幕贴膜撕开方便拍摄,但由于一直撬不开贴膜边缘,无意间保住了屏幕。
三星 Galaxy Fold 本应能成为折叠屏手机中的标杆,但最终却因为各种问题而遭到大众诟病。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当时「中招」的都只是媒体,倘若这种情况发生在消费者手里,那么对于三星来说,又将是一场大型的公关危机。
经过半年时间的重造,加强防尘、加固贴膜的 Galaxy Fold 于 11 月正式登场,但可靠性的余波未平,新机的市场收获甚微。
人们更愿意花一万元去买直屏旗舰,也不愿意去尝鲜折叠屏手机。
但可靠性只是让 Galaxy Fold 遭遇冷落的其中一个主因,另一方面是在三星推出改良款 Galaxy Fold 之前,小米、华为都陆续在 9 月、10 月发布折叠屏产品。相比于已经被「剧透」的 Galaxy Fold,这些产品的造型更加惊艳。
严格来说,小米 MIX Alpha 并不是折叠屏手机,但其使用的环绕屏设计实际上和折叠屏原理相似,同样也是像外折方案一样通过大弧度弯折屏幕,并通过屏幕来取代侧边的物理按键。
▲ 一直处于缺货状态的小米 MIX Alpha
不过,或许是因为手机的结构和屏幕都是采用全新的方案,技术工艺上仍有不少难题,原定于去年 12 月上市的 MIX Alpha ,至今仍只有 19999 元的售价,尚未公布上市日期。
而华为 Mate Xs 算是在去年发布,而且声量和销量还算不错的折叠屏手机。一方面是因为 Mate Xs 用了柔派和 Galaxy Fold 的「折中」方案,在使用外折的同时,也让两边合拢折叠,而不需要另外设置外屏。
而 Mate Xs 也是目前唯二能支持 5G 的折叠屏手机,对于即将到来的 5G 元年,手机的功能可延展空间更大。
另一款是三星和中国电信定制的 W20(基于 Galaxy Fold),但由于这款手机的推广和销售由中国电信主导,因而在市场上表现十分低调。
不过,即使华为宣称会最大限度优化折叠屏的折痕问题,但是从我们过去对 Mate Xs 的评测看,屏幕折痕依然明显可见,只是相对于第一代 Galaxy Fold 来说,痕迹稍浅一些。
当然,除了折痕问题,厂商供量不足、普遍超万元的定价,仍是普通用户接受折叠屏手机的一大障碍。
曙光
就在各家厂商都在想折叠屏手机如何制造、如何运用之际,2019 年 11 月,作为世界移动电话鼻祖之一的摩托罗拉突然宣布经典的 Razr 系列回归。
▲ 图片来自:Android Authority
但这次的 Razr 不再是过去的 T9 键盘加屏幕的造型,而是以 6.2 英寸的折叠屏取而代之。手机转轴处也使用由联想 YOGA 和摩托罗拉联合定制铰链,其作用不言而喻,增加手机使用寿命、尽量避免碍眼的折痕出现。
作为摩托罗拉众多系列当中明星,Razr 系列自 2004 年首度亮相就饱受好评,旗下首款机型摩托罗拉 V3,在当时甚至还掀起一股「超薄手机」潮流,直接影响当时手机造型的设计风向。
而这次摩托罗拉利用折叠屏来复刻经典,像是用现代科技复刻的经典跑车,自然能收获不少情怀老粉的关注和支持。
▲ 图片来自:Inputmag
「复刻经典」是折叠屏手机遇到的第一缕曙光。
实际上,竖屏折叠除了复刻出翻盖手机,还带来了折叠屏应用的另一个思路。
无论是柔派、Galaxy Fold、Mate X / Xs 等等折叠屏产品,他们在设计伊始就是想在手机的基础上,通过折叠屏来加入平板电脑的特性,让一个设备能兼顾两种设备的工作。
▲ Razr 搭载骁龙 710 处理器,采用 6GB 运存
而 Razr 则相反。折叠屏在这里的作用,是用于取代传统的交互方式,比如通过触控来取代传统的 T9 键盘,通过折叠屏的特性让机身保持便携,甚至达到比普通手机更小的体积。
复刻经典的 Razr 为摩托罗拉赢得了不少声量,可相比于折叠屏的创意,它的其他硬件却显得相当平庸,甚至比当时只有 1/2 售价的手机都要逊色不少。
纵使折叠屏复刻翻盖机的创意非常出色,但在更现实的售价和折叠屏过去的口碑面前,人们更愿意选择传统直屏手机,而不是 Razr。
▲ 电商卖家的商品公告
况且,摩托罗拉虽然是在 2019 年 11 月发布 Razr,之后也宣布国行版将在 2020 年上市,但截至到我撰写这篇文章的 2020 年 6 月,Razr 还没有登陆国内市场。
虽然 Razr 尚未能和我们见面,但行业对新形态手机的研发也没有停滞,有了一年前 Galaxy Fold 的前车之鉴,以全新形态、多项改进的三星 Galaxy Z Flip 在今年二月登场了。
Galaxy Z Flip 集成了防尘铰链设计,在铰链边缘加入尼龙刷来防止颗粒入侵。同时三星也以 UTG(Ultra Thin Glass)可弯折玻璃取代原来在屏幕上的塑料保护膜,加强屏幕防刮性能和减少折叠痕迹。
▲ Galaxy Z Flip 铰链的尼龙刷设计
尽管 UTG 本质上仍然是塑料,耐刮性依旧不如玻璃,但其强度比之前的软膜略高,也至少能抵御像灰尘、颗粒对屏幕表面的轻度磨损。
而在屏幕、铰链工艺改良的基础上,三星也没有让 Galaxy Z Flip 重覆 Galaxy Fold、华为 Mate X / Xs 的商务路线,而是另辟途径,往消费群体更广、消费力度更大的时尚领域进发。
▲ 网友分享的 DIY 贴纸
首先在产品包装方面,这次 Galaxy Z Flip 以「化妆盒手机」的角色进入市场,外观还引入像紫色、金色两种颇为抢眼的配色。
另外,三星这次还携手 Thom Browne 发布联名限量款,其作用和 Jordan Brand 与 Dior、Adidas 与 Prada 跨界合作相似,进一步扩大产品在跨界领域中的影响力。
其次是产品玩法和定价方面的变化。
三星在宣发 Galaxy Z Flip 时没有如当年 Galaxy Fold 一样强调产品商务属性,而是简单介绍了产品的硬件升级点,然后展出竖折屏在自拍、视频娱乐上的优势,产品风格因而变得更加接地,更让人容易去理解折叠屏的好处和作用。
Galaxy Z Flip 的配置没有前辈 Galaxy Fold 那么激进,它没有 4.6 英寸的外屏,只有 1.1 英寸的小窗口、内存从 12GB 下调到 8GB、相机从 6 枚减少到 3 枚…… 但也正因如此,Galaxy Z Flip 的硬件成本和售价也得以下降。
作为市场上鲜有的折叠屏产品,Galaxy Z Flip 的售价(11999 元)比过去的 Galaxy Fold 便宜了四千元(15999 元),它甚至比顶配 iPhone 11 Pro Max(12699 元)还要便宜。
有着跨界的定位、全新的包装和更低的售价,Galaxy Z Flip 的市场表现给当前的折叠屏手机市场带来一股暖流。
第一批上架的国行 Z Flip 在上架 9 分钟后全网售罄,而作为定制版的 Thom Browne 套装也在上架当天全部售罄;在日本、韩国,第一批 Z Flip 也在上架后 7.5 小时内分别卖出 1000 和 900 台。在全球上架十天后,三星宣布第一批 Galaxy Z Flip 在多地销售告捷。
三星到底卖出了多少台 Galaxy Z Flip?尽管三星至今仍未对外公布具体数字,但根据 SamMobile 引援信息报道,三星单在今年 3 月共售出 23 万台 Galaxy Z Flip,销售额同比增长 56.1%。如果这一数据为真,那么对于一款在疫情环境下销售的万元手机来说,已经是个不错的成绩。
另外,根据作者从行业知情人士方面获悉,5G 版的 Galaxy Z Flip 目前已经做好上市准备,新机最快将会和新 Galaxy Note 手机一同上架,但暂时未知是和 4G 版共同销售,或是使用 5G 版接替 4G 机型。
折叠屏手机似乎正迎来了另一缕曙光。
回响
事实上,自手机可弯曲、可折叠这一概念问世以来,世界上不仅只有手机厂商在努力让手机形态发生变化,手机各环节中的零件供应商也都在提供各种可弯折技术,力图让折叠屏手机达到传统智能手机的水准。
比方说屏幕。当前折叠屏手机在显示问题方面已经得到解决,但屏幕的耐用性仍然是折叠屏设备的老大难问题,即便是当前最新的 UTG 防护层,也难以为屏幕抵御如杂质、锐角冲击这些生活常见对手机屏幕的物理损害。
当然,提升折叠屏耐用性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使用可弯折的玻璃。
▲ 图片来自:康宁
其实早在 2012 年,康宁就已经展出过只有 0.1 毫米厚的柔性玻璃 Willow Glass,这款玻璃无论是厚度、韧性还是防护性能都是今天折叠屏手机的完美零件。但由于 Willow Glass 必须要浸泡于盐溶液中,该物质有可能会腐蚀显示屏,因而不适合用于折叠屏设备当中。
不过之后康宁没有停止对可弯折玻璃的研发,相反,他们正努力将这种柔性玻璃用在折叠屏手机上。
根据 Wired 在去年 3 月对康宁大猩猩玻璃部门负责人 John Bayne 的采访,康宁正在研发一种新型可弯折的玻璃,这种玻璃和 Willow Glass 一样为 0.1 毫米厚,且最高能达到 3-5 毫米的弯曲半径。
这也意味着,像小米 MIX Alpha、华为 Mate Xs 这类使用外折大曲率弧度的手机,能使用新型柔性玻璃取代目前的复合材料保护层,加强对外屏幕的防刮性。
更重要的是,折叠屏手机一直被诟病的折痕问题,也可能因此得到解决。
但 John Bayne 在当时并未透露这种柔性玻璃会在何时量产,只是说已经给部分客户提供样品,正在根据客户要求改良,以满足客户对弯曲半径和耐用性的要求。
至于 Bayne 所提到的「客户」是哪几家手机厂商,有传言指出三星,也有传言说是苹果,但消息的真实性仍有待商榷。
▲ 第二代 Galaxy Fold 概念图(增加屏幕占比,支持 S Pen). 图片来自:Gsmarena
由此可见,尽管折叠屏手机在过去一年的研发、销售上遭遇到不少挫折,但仍然没有阻碍这类手机的发展,并且折叠屏手机正在以更高品质的方向发展,成为区别于普通手机的另一种手机主要形态。
在今年初的 CES 展会上,我在 TCL 展台看到一款折叠屏手机模型,和当下所有折叠屏手机不同,该机采用「内折+外折」双折叠模式,也就是通过两条铰链将屏幕折叠成「S」形,在折叠模式下它拥有 6.65 英寸屏幕,展开后能将屏幕扩展到 10 英寸。
▲ 图片来自:Android Central
对于这种三折屏手机的产品理念,TCL 通讯全球设计中心总监竹岩向钛媒体介绍:
TCL 的柔性屏设备就是为了突破界限,跨越品类而生。从屏幕尺寸这个维度,TCL 三折屏跨越了从手机、迷你平板到正常平板电脑的三个边界,横跨了三个品类。
不过由于该机暂时还在原型机状态,因而仍存在不少待完善的地方。比如在机身厚度这方面,手机在折叠状态下大约有 2-3 台 iPhone 11 Pro Max 那么厚;机身重量也因体积和电池容量的增加而变得更高,这对用户的操作体验也不友好。
此外,TCL 还公布了一款基于拉伸原理的折叠屏手机,在收纳状态下部分屏幕会收入手机,往外拉伸即可将 6.75 英寸屏幕变成 7.8 英寸大小。
但由于云卷屏手机涉及的新技术比折叠屏更多,无论三折叠手机还是云卷屏,都是在概念、原型状态,离量产销售仍有一段距离。
今年 3 月,柔宇在深圳发布了第二代柔派手机,这款手机使用 7.8 英寸的柔宇「第三代蝉翼折叠屏」,屏幕亮度提升 50%,号称能承受 20 万次弯折,铰链卷轴部分也加入能在 0-180 任意角度弯折驻停的特性,同时这次新柔派也搭载了骁龙 865 处理器和支持 5G 网络。
相比于第一代产品发布,今年柔宇还宣布和中兴达成合作,将在未来的中兴 5G 终端中使用「第三代蝉翼折叠屏」,但尚未公布产品售价和具体发售时间。
折叠屏手机登陆市场至今只有一年零几个月,但在过去一年里,折叠屏手机经历了从屏幕、铰链、应用、市场问题的风浪,也迎来了突破难题、改良技术、收获销量的曙光,折叠屏手机并非昙花一现,而是一直在成长,它正尝试进入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知道它、了解它、适应它。
但是就当前技术来看,手机厂商暂时还没有一种能从根源上解决手机屏幕、续航、软件、成本、售价的办法来提升产品体验,因此折叠屏手机的市场表现对比传统直屏在未来 2-3 年内依然会处于劣势。
加之,当前直屏手机已经开始进入「屏下无孔」化,受限于屏幕技术的折叠屏仍需要不断升级、创新,才能保持在市场的吸引力。
可预见的是,在折叠屏手机迎来下一轮技术革新前,传统直屏和折叠屏手机将会在市场保持共存,形成两种不同形态的产品阵营。
而为了增加折叠屏手机的用户量,折叠屏手机也会构成高、中两档的产品路线,比如像 Galaxy Fold 和 Galaxy Z Flip,让折叠屏手机满足不同预算和定位的用户要求。
或许在若干年后,折叠屏手机也能像今天的曲面屏、5G 手机一样成为大众消费的产物,它能让消费者一手同时掌握两种设备,就像现在的多摄像头手机一样——一机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