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十年,答案依然是「超人」雷军
1
今年疫情期间,雷军难得悠闲地看了几本闲书,其中一本是福山的《历史终结处与最后的人》。这本书在政治上争议极大,因为所谓的「历史终结论」。而中国强势崛起之后,各路国师们都宣称把福山吊打了。所以颇有些中意华为的小粉红秀起了优越感,「看这种书不看毛选,难怪小米干不过华为」。
但是从哲学上来讲,福山的思维框架没有什么问题,算是哲学界的一种共识。甚至共产党宣言也可以命名为《历史终结处与最后的人》:历史终结于共产主义,社会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最后的人就是自由的人。
最后的人,德语「der letzte Mensch」,英语「the last man」,其实是从尼采那里借来的概念,原来翻译为「末人」,饱含着歧视和不屑的一个称呼。尼采给的定义是四个「well」,well-fed,食不厌精,well-clothed,衣冠楚楚、well-sheltered、居者有其屋,well-medicated,被精心照顾。
粗看这个定义,简直了,这不就是中国梦?不就是全面小康,不就是两不愁三保障吗? 有什么问题?
尼采创造这个概念,是为了和大名鼎鼎的「超人」相对应,超人是指在一片荒谬和虚无之中,克服掉阻力,聚集起权力,创造人间奇迹的那种人。加缪写西西弗神话,推巨石上山,周而复始,他是快乐,也是存在的,他就是超人。
哲学用于解释历史——生动发生的,作为整体的时代精神。在技术与人相遇的时代,资本主义以最快的速度积累起财富,从未见过的行业和从未见过的大公司出现了,洛克菲勒,克虏伯,福特 …… 超人到处飞,人们相信尼采,相信超人,嫌弃现代生活圈养起来的「末人」,就是中产。
这个传统从尼采开始至今没什么变化。欧洲人受影响,中国人也受影响,日本人不是说过吗,鲁迅就是温和的尼采。美国的《新左派》捧出来的那个齐泽克,说「如果有一天没有长跑或者吃有机食物,中产阶级就和中世纪的苦行僧进行了一次手淫一样痛苦」。而他自己,一天不讽刺中产阶级就没办法好好说话。
从来历史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超人越来越少,末人越来越多。只有想当末人而不得的人,用已经日渐稀少的超人故事去拉踩末人,讽刺一下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上帝死了之后是超人,超人的身后是末人。末人的解放靠什么?国际歌说,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马克思主义者相信,历史终将属于自由人的联合体。
2
如今的科技公司分两种,一种是人的联合体。
华为是奋斗者的联合体,余承东说,「老板(任正非)就是喜欢把地图划得大大的,然后把人全压上去」。所以看华为的商业故事,像罗马方阵军团一样无情的碾压感,每个人简单机械重复的动作,敌人就摧枯拉朽一般地消失了。
字节跳动是聪明人的联合体,强调人在组织中的平等,强悍无比的中台解放了人,上到副总裁,下到实习生,信息流和权限几乎没什么不同。所以看张一鸣的App工厂,像101空降师的蛙跳战术,一个小分队就能呼叫千里之外的海空力量消灭掉眼前的装甲团。
王兴在黑板上画下四纵三横,美团就日拱一卒填满了整个T型结构。 任你张旭豪一身都是胆,阿里帐下猛将如云。
这些公司的老板,只是方法论的创造者和价值观的守门人。所以任正非可以今天哲学,明天历史,坐地日行八万里。马云可以闲云野鹤,四处撒钱,清空姑娘们的购物车。王兴今天又看了一本书,明天又知道了一个冷知识,天天给理想One打广告。
另外一种是超人的公司。小米,雷军。
十年了,雷军依旧冲在第一线,怼友商,给小米带货。最近雷军打了一个神仙仗,小米十周年演讲赢得了满堂彩,新产品小米10至尊版和K30至尊版卖到断货,新一季财报亮眼,把小米的股价一路推回到20元上方,终于扬眉吐气了。
雷军从来能打神仙仗。当年在金山的正版风暴,在遍地盗版下载站的时代卖出超过百万份正版软件。后来在小米上市前惊心动魄的18个月,把小米重新拉回增长曲线。
50多岁了,雷军的身材还管理得如此之好。一场发布会下来发型不乱气不喘。外加两场直播几十条微博不停。还在B站上讨好着新一代的年轻人。昨天我在微博上贴出了两张照片,左边是刚刚喜提迈凯伦爱车的王自如,当时还在独立客观第三方,右边是和600万粉丝合影出圈的何同学,脸上的胶原蛋白能挤出水来。
下面有回复,铁打的雷军,流水的KOL。
雷军不是不想变,范海涛老师刚出的《一往无前》,提到雷军在创办小米之初,就已经很反感别人叫他劳模。在小米最顶峰的2014年,雷军似乎已经”豹变了”,顺势而为了。小米MIX立项在那一年,小米生态链建立也是在那一年。
说好了三年,三年后又三年,小米已经十年了,雷军还是全部问题的答案。
3
小米十周年传记的事情,我其实也聊过,我和范海涛老师在同一天见了雷军。但是聊完之后我大概就知道了,这是一本要在机场卖很多年的书,一定要由范海涛老师来写的。
周鸿祎的官方传记也是她写的。出来之后老周和我聊天,说你给我写一篇书评吧。那本书的后半段我看来烂尾,对于当时360和老周已经遇到的问题一笔带过。她说,这本书一度难产,后来开放了很多周鸿祎早年的资料,书才写出来。老周的说法是,等到公司做得更大了,再把经验教训和大家分享。
这是官方传记的问题。当事人和公司没有意愿面对问题,血淋淋地解构自己时,写作者水平再高,能做的也不多。
在小米刚上市的那个时间,畅想小米十周年,我最大的兴趣就是两点,一个是如何战胜华为,哪怕就一次,有一次就有第二次了。一个是小米的新面孔在哪里,基业要长青,就要考虑雷军身后的问题。
小米的模式,无论是自身的所谓三驾马车,还是生态链护城河。看起来很美,实践起来只能在原来集中度不高,低水平竞争的赛道降维攻击,一打一个准。一旦赛道里有巨头,能熬得住小米前三板斧的价格战,研发和渠道上的积累就能回过头来反杀。
当时小米给我的答案是,一方面准备在家电领域打大仗,培养和巨头作战的本领。一方面构架调整,抽调人去做总参,学习阿里。雷军说期待上市后会有30多岁的副总裁(原话是不是副总裁,挺久远的事情了,记忆力未必准)成长起来,能独当一面。
实际上两年过去了,事情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家电的战争虎头蛇尾,手机和华为的苦战仍在继续。这次财报的漂亮,一部分功劳在于华为遇到的外部困难。但是华为在国内的5G终端市场上,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在手机业务无法正常开展的时候,华为一定会屯重兵在内循环市场,电脑今年份额暴增已经兵临联想城下了,电视下一步的目标毫无疑问直指小米。
小米对华为这样的强大对手只能田忌赛马,全面竞争太吃力了,集中兵力于一两个特性的研发,再用市场和营销的方法放大这些特性的优势。这几年死磕DXO就是这种打法,产品规划上除了利用产品周期追求后来者居上,还通常拿超大杯打中杯。
原来小米生态链堪称是老男人俱乐部,在传统行业里有一定积累,但是又有一口气要出的老人,最容易和小米发生化学反应。现在手机业务也变成老男人俱乐部,一个接一个的手机行业老面孔加盟小米。在战争中培养30出头的将军,希望也越来越渺茫。
没有发生的事情,范海涛老师是写不出来的。所以这本书在结尾,依然很难升华小米的十年创业,继续着「雷军和他的战友们」一往无前的流水账。
当然我这么讲,并不意味着我对小米和雷军是悲观的。以雷军的精力和年龄,继续领导小米很长时间并不是问题,他也一定会以一个接一个的神仙仗让小米不至于掉队。在大部分公司已经变成人的联合体时,这一家唯一的「超人」公司,具有独特的业务能力与审美价值,还是能够吸引一批又一批的新人。
比如范海涛老师的助理,帮忙写完这本书,就给小米吸收了去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老talk消息」(ID:laotalk),作者老编辑 1989,爱范儿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