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 400 亿收购 Arm,苹果高通英特尔都不是很爽

公司

2020-09-14 18:04

英伟达与 Arm 的交易案,终于尘埃落定。

根据协议,英伟达将会以现金加股票的形式,支付 400 亿美元给 Arm 的母公司日本软银,其中包括了 20 亿美元的签约金,以及 15 亿美元提供给 Arm 员工的股票。

▲ 图片来自:NVIDIA

这笔交易在数周前便遭到了曝光。7 月下旬,包括彭博社在内的多家媒体就称,软银正考虑出售 Arm 的部分或全部股份,或是走 IPO 形式,来缓解自身经营亏损的压力。

据悉,当时软银接洽对象不仅有英伟达,也包括了苹果公司,但现在来看,前者显然对买下 Arm 抱有更大的兴趣。

如今,交易已经走到了双方确认的阶段。今天一早,英伟达就在官网放出公告,表示已经与软银达成协议,以 400 亿美元的价格将 Arm 收入麾下。

▲ 图片来自:Saudi

假如这笔交易能够顺利达成,将会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芯片公司并购案。

此后,整个半导体产业格局,也会因 Arm 母公司身份的转变,发生巨大变化。

但英伟达要解决的棘手问题还有不少。

想买下 Arm,只靠有钱,还不够

英伟达与 Arm 的交易事件,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一个最直接的问题是:

「为什么 Arm 会同意被英伟达买下?」

这和 Arm 一直以来的商业模式有关。作为一家芯片企业,Arm 并不参与芯片制造与成品推出,而是将包括指令集、芯片架构在内的技术,以授权等形式,和其它厂商展开合作,让它们定制出自己的处理器。

也正因为这种「技术中立」的地位,Arm 才能在移动设备市场发展壮大,每年输出上百亿块芯片,形成近乎统治的地位。

至少你现在能买到的所有手机、平板电脑,它们配备的 Soc 芯片,基本都会用到 Arm 的技术。

▲ 每一代的 Arm 架构,都会影响到未来数个月智能手机处理器的核心构成

但现在,Arm 被英伟达买下了,这就好比是给裁判员加了一个运动员的身份,那他还能继续担任裁判吗?

这不仅是英伟达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高通、苹果、三星等所有会用到 Arm 架构来设计芯片的公司,会质疑的部分。

▲ 图片来自:Wccftech

为了打消顾虑,英伟达在公告中表示,Arm 未来仍会以中立身份运作,并会延续原有开放授权模式。

同时,英伟达 CEO 黄仁勋也表示,英伟达已经为这笔收购耗费了巨额资金,「没有理由,会去做那些背弃 Arm 客户的事情」。

不过,其它科技公司是否愿意信任英伟达的说辞,就是另一码事了。

部分分析师认为,本次收购不仅会削弱 Arm 作为一家中立技术供应商的吸引力,同时,也会让 Arm 的身份之于手机厂商,从过去的合作方,变成了一个潜在竞争者。

一旦英伟达把手重新伸进移动芯片产业,推出了更领先的 Arm 架构芯片,「利益相关」的名头,它是无论如何都洗不掉的。

长期来看,很多公司为了避嫌,还可能会投向 RISC-V 这样的免费、开源新架构上,寻找 Arm 的替代者。

所以,与其让风险发生,不如将风险抹去,不管科技公司们会对本次收购案做何表态,英伟达都要做好被质疑的准备。

▲ 图片来自:TechNadu

抛开行业因素不谈,本次交易案成功与否的另一个关键,则是如何获得各国监管部门的允许。

四年前,软银能成功买下 Arm,不仅在于它只是将 Arm 当作投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所扮演的「局外人」身份。

但英伟达就不一样了,一家芯片公司买下另一家芯片公司,在业内可是大忌。不仅在于前文提及的公平竞争因素,同时也涉及到太多商业决策和核心专利技术转移,不是两家公司你情我愿,就能走到一起的。

▲ 图片来自:CGTN

我们来说两个失败的例子。

一个是 2018 年半导体公司博通对高通的收购。当时,博通的开价可是超过了 1000 亿美元,但在就双方即将达成协商之时,却被美国政府从中介入,称本次收购存在「危害国家安全的风险,并会影响美国 5G 技术的发展」,从而迫使博通放弃了交易。

另一个是在 2016 年,高通希望以 440 亿美元收购荷兰芯片制造商恩智浦半导体,却未获得中国商务部的支持表态,导致交易失败,且高通还为此付出了 20 亿美元的终止交易费。

▲ 图片来自:CPI

回头再看,哪怕是英伟达已经明确会保留 Arm 的开放授权协议,但它想要完成对 Arm 的收购,势必不可能逃过各国反垄断机构的「关注」。

英伟达也已经在公告中表示,这笔交易仍需要得到包括英国、中国、欧盟和美国的监管批准,才能最终完成,预估时间为 18 个月左右。

▲ 图片来自:IOB

目前,为了获得 Arm 所属英国的认可,英伟达已经承诺会保留 Arm 的品牌,以及设在剑桥的总部,并会在当地建立一个新的人工智能中心,为技术研究和培训提供稳定环境。

更多不确定性来自于中美。考虑到当下两国交恶的环境,以及 Arm 所牵扯到的手机芯片技术,中国商务部又是否会同意一家原本由英国、日本管辖的公司,摇身一变成为美国资产?

光是这点因素,就已经给本次交易蒙上了阴影。

最终,这场交易可能也会演变成一场漫长的游说之旅,不仅要看英伟达的能力,也要看各国的表态。

英伟达买下 Arm,真正受伤的不是苹果三星,而是英特尔

英伟达在官网的公告中,向外界解释了收购 Arm 的核心原因。

「我们希望将 NVIDIA 现有的人工智能计算平台,与 Arm 的庞大生态系统结合在一起,打造出人工智能时代最领先的计算机公司。」

一些分析师认为,英伟达之所以看中 Arm,是因为双方业务存在「互补性」。

其中,英伟达擅长图形处理技术,并在 GPU 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而 Arm 则在 CPU 处理器架构和设计上造诣颇深,两者合作,可谓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当然,双方也有一些共同的奋斗目标,比如说服务器和数据中心业务。

▲ 英伟达在服务器和数据中心市场发展迅速。图片来自:Nvidia

目前,该市场近九成的处理器份额,仍然由英特尔 X86 架构所把控,但随着业界对于深度学习、大数据处理需求的日渐增长,GPU 在数据中心的地位也日益上升。

除此之外,英伟达对于人工智能的摸索也令它在服务器领域受到颇多欢迎,这也使得英伟达成为了撼动英特尔在数据中心地位的最有力竞争者。

根据英伟达过去几个季度的财报显示,该公司的数据中心业务正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最新一季的营收表现,甚至还超过了视频游戏业务,成为了英伟达的新「头牌部门」。

▲ 图片来自:Forbes

事实上在收购 Arm 之前,英伟达还斥资 69 亿美元,买下了以色列芯片厂商 Mellanox,也是希望借助后者的以太网产品,发展自家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在近两年,ARM 也推出了定位于服务器领域的 Neoverse 芯片,意图在移动设备业务外,开辟新的发展方向。

既然业务目标一致,双方会联手做大做强,也就不足为奇了。

▲ 骁龙 8cx 就是高通基于 Arm 架构设计的 PC 处理器芯片

另一方面,在 PC 芯片上,英伟达和 Arm 同样对英特尔虎视眈眈。比如高通面向 PC 厂商推出的骁龙 8cx 芯片,便是基于 Arm 架构实现的。

如今,在苹果宣布脱离英特尔阵营,转而使用基于 ARM 架构的自研 A 系列芯片后,未来的 PC 处理器市场格局,显然不只是 AMD 和英特尔两人的对手戏,而是还会有 Arm 的身影。

综合多个角度来看,本次 Arm 的收购,会受到直接影响的反而不是苹果、三星等手机公司,而是英伟达一直以来的老对手们:AMD 和英特尔。

▲任天堂 Switch 的火爆,也让英伟达的 Tegra 芯片尝到了甜头

至于英伟达是否会重新捡起手机芯片的生意,反倒是最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连黄仁勋自己也说了,「英伟达不会为手机厂商制造芯片」。

英伟达并非没有涉足过手机市场,但早些年推出的 Tegra 系列处理器,已经在与高通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如今你只能在英伟达自家的 Shield TV,或是任天堂 Switch 游戏机内,才能找到它的存在。

如今,比起自己造芯片,然后卖给设备厂商,英伟达更倾向于做和 ARM 一样的事情——「技术授权」。

这就像是 Arm 会把处理器架构和指令集卖给厂商一样,英伟达同样可以把最引以为傲的图形处理、AI 等方面技术,授权给其它厂商使用,甚至是直接取代 ARM 现有的 GPU 芯片组 Mali 系列,提升 Arm 芯片在各领域的竞争力和议价力。

芯片市场又要变天了

英伟达和 Arm 的交易已经告一段落,但实则是新一轮市场争议的开始,接下来事情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又是否会有新的介入者出现,这都是未知数。

▲ Arm 的两位联合创始人表示,英伟达收购 Arm 会带来负面影响。图片来自:BBC

就在英伟达发出公告的今天,Arm 的两位联合创始人 Hermann Hauser 和 Tudor Brown 便表态称,希望 Arm 能保持「中立」,而不是由英伟达这样的公司所拥有,以避免可能会出现的利益冲突。

但英伟达对自己的未来非常有信心,也对收购 Arm 抱以期望。你甚至不会想到,在 4 年前软银耗资 320 亿美元收购 Arm 之时,它还只是一家卖卖显卡,身价在 300 亿美元左右的公司。

▲ 英伟达在近两年实现了高速增长,早已不是单纯的「显卡公司」。图片来自:bloomberg

四年后,位置互换,英伟达增长迅猛,市值已经达到近 3000 亿美元,不仅摆脱了显卡制造商的单一身份,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芯片制造商之一,如今甚至有能力可以买下 Arm,进而挑战行业传统老大的位置。

新巨头很快就会诞生,我们也该重新认识英伟达了。

题图来源:EE Times Asia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