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比尔·盖茨想阻止一场比新冠更可怕的灾难,这比再创立一家微软难百倍

公司

2021-05-17 08:18

一天新增病例超过 40 万,单日死亡人数超过 4000 人,新冠检测阳性率飙升 10 多倍,《经济学人》用「疫情海啸」来形容印度这波猛烈反弹的疫情。

从印度的上空俯瞰,会看到一团团橙色火焰 24 小时不断燃烧,城市已经成为一座巨大的火葬场。公园、屋顶、停车场……都成为了印度民众为亲人火化的临时场所。

▲ 图片来自:路透社

有「世界药厂」之称的印度,一直是疫苗和氧气出口大国,然而这两样东西如今已成为奢侈品,黑市坐地起价,患者在绝望中挣扎着呼吸,印度肺病学家扎里尔·乌德瓦迪表示,医院里的场景恍若但丁在《神曲》描绘的恐怖地狱。

尽管国内疫情已经得到控制,那如果告诉你,未来每 10 年就会爆发一场杀伤力与新冠相当的灾难,那会怎么样?

这话不是我说的,而是比尔·盖茨在最近出版的新书《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中做出的预测,他认为到本世纪中叶,气候变化可能变得新冠肺炎一样致命。

比尔·盖茨花了十年时间调研气候变化的成因和影响,用了过半篇幅拆解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源头。看完这本书后,我认为比尔·盖茨的预言或许并非是耸人听闻的标题党。

说到比尔盖茨,他最近因为宣布离婚频频登上热搜。不过两人共同运营的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还将致力于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比尔·盖茨也在书中多次提到了梅琳达。

比尔·盖茨希望通过一场技术革命来实现零碳目标,阻止那个灾难的未来成为现实。而历史告诉我们,环保和可持续面临的障碍和挑战远不只是技术。

比尔盖茨:气候变化比新冠肺炎更可怕

比尔·盖茨在书中第一页就列出了两个数字——510 和 0,人类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约为 510 亿吨,而「0」则是阻止全球变暖加剧需要达到的目标,比尔·盖茨希望在 2050 年可以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0」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放弃化石燃料,或停止其他所有会产生温室气体的活动,毕竟你不能要求人和动物都停止呼吸和放屁。

比尔盖茨指出,「0」是在减排的同时,通过技术等手段消除排出的温室气体,达到接近「零碳」的状态,也就是现在常常被提及的「碳中和」。

▲  图片来自:《纽约时报

510 亿吨温室气体到底是怎么概念?这相当于 13.7 万栋纽约帝国大厦的重量。

即便签署《巴黎协定》的 190 个成员国都完成减排目标,2030 年也只能将排放量减少 30~60 亿吨。

如果全球的一半的陆地面积都种满树木,也只能抵消美国一个国家的碳排放量。

2020 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罕见地减少 5%,可我们此付出了什么代价?超过 300 万人因为新冠疫情死亡,数千万人失去工作。

▲很多人永远留在了 2020.

看起来很令人绝望吧?

这也是比尔·盖茨作出开篇那个可怕预言的原因之一,去年 8 月疫情高峰期间,比尔·盖茨就曾表示,新冠肺炎很可怕,但气候变化可能更糟,在书中他影响进一步量化:

在下一个 10 年或 20 年,气候变化对经济造成的破坏相当于每 10 年爆发一次与新冠肺炎相当的流行病。

到 21 世纪中叶,气候变化可能变得跟新冠肺炎一样致命。到 2100 年,它的致命性可能达到该流行病的 5 倍。

实际上,我们已经能感受过这种「致命的气候变化」,比如越来越频繁的异常高温。

去年北极的气温一度达到了 38 ℃,欧洲多个国家录得了超过 40 ℃的的高温,因热浪死亡的人数直线上升。

▲图片来自:CNBC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统计,人类记载以来最热的 10 年里有 7 年发生在过去 10 年里,其中最热的 5 年就是 2015 年到 2019 年。

要知道在恐龙时代,全球平均温度大概只比今天高 4 摄氏度,那时鳄鱼还在北极地区畅游。比尔·盖茨指出,如果不着力减少排放,本世纪末全球上升 4-8 ℃,这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预测基本一致。

《纽约时报》在一篇报道中,曾描绘了不同程度的气温上升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升温 4°C 后,中国、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大部分地区就会被沙漠覆盖。到 5°C 的时候,一些气候科学家警告称,这就该是人类文明的终结了。

▲图片来自:《异星灾变》

为什么气温才高了四五度,就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

比尔·盖茨在书中给出了答案,因为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并不是线性的。全球升温 1.5 摄氏度和升温 2 摄氏度所造成的影响远不是 33% 的差别,而是近 100%。

诺贝尔经济学家获得者威廉·诺德豪斯也在《气候赌场》一书指出,当全球温度升高达到某一个阈值之后,会引爆难以预料的、大规模的各种系统性变化,不可逆转。

那么 510 亿吨温室气体到底都来自哪里?其中 31% 来自钢铁和水泥等工业生产,其次 27% 来自发电,农业和畜牧业以及出行各占 19% 和 16%,剩余的 7% 则来自建筑供暖。

这可能很很多人的印象不符,这意味着即便所有燃油车被电动车取代,即便我们可以完全靠太阳能和风能发电,也还是杯水车薪。

▲ 图片来自:全天候科技

不过进一步拆解这些温室气体来源,可以发现真正的源头其实只有一个,就是能源。如果找到可以取代化石燃料的清洁能源,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而最大的障碍正来自于此,清洁能源并不难找,难的是让清洁能源变得跟化石燃料一样廉价和可靠,比尔·盖茨认为这是解决气候问题的关键。

为什么我们一直离不开化石燃料,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化石燃料实在是太便宜了。同样的体积下,石油甚至要比矿泉水和可乐还要便宜。

如果要用清洁能源取代,往往要付出更高的价格。比如比尔·盖茨为了消除家人出行的碳足迹,他乘坐的私人飞机用的都是环保的生物燃料,价格是传统燃油的 3 倍,为此每年花费超过 700 万美元。

这种了使用绿色清洁能源要付出的更多成本,比尔·盖茨称之为「绿色溢价」。可让所有人都像比尔·盖茨一样为环保买单,显然是不现实的。

价格只是一方面,现有的清洁能源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并非所有地区都有足够的太阳能和风能,大规模储存电力的技术有待完善,核电的安全性始终存在隐患。

又贵又不好用,要让人们放弃化石燃料转而使用清洁能源,当然不可能了。因此只有当「绿色溢价」趋近于零甚至为负的时候,「零碳」才可能真的实现。

能源可靠、没有污染、价格便宜,看起来是个「不可能三角」。比尔·盖茨也表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将会是「人类历来做过最大的奇迹」。同时在他看来,这个「奇迹」并非无法实现的。

碳中和这门生意,将决定国家和大公司的未来

这两年,「碳达峰」和「碳中和」成为了热门词汇。我国也宣布争取在 2030 年实现碳达峰,在 2060 年实现碳中和。

所谓碳达峰,指的是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开始下降。而碳中和则通过一系列手段抵消掉所有排放的二氧化碳。

看了上文的数据和分析,你可能会和我有一样的疑问,真的有可能在 2060 年实现「碳中和」吗?尤其是我们这样的碳排放大国。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俊峰在接受爱范儿采访时,则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碳中和」的目标。

2060 年实现碳中和是政策的愿景,并不一定是科学的目标。只要我们朝着这个方向走就是对的,即便最终延期完成也是一件好事。

碳中和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新战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最近一次演讲中直言

如果我们不能领导可再生能源革命,美国恐怕不能在和中国的长期战略竞争中获胜。现在,我们落后了。

尽管中国的「绿色溢价」依然较高,但下降的速度却很快。过去 10 年,中国太阳能发电成本降低了 90%。全球光伏半导体产能超过 90% 在中国,风电装机量也占到全球 43.4%。

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在清洁能源技术上的投入,但仅有技术也不够的。李俊峰认为,政策和机制的创新和技术创新同样重要。

技术是根本,而政策和机制则是催化剂。

不过提到碳中和,你首先会联想到环保可持续,而提到环保可持续,往往就会和公益联系起来,仿佛这是一件投入大于回报的事情。

事实上恰恰相反,碳中和不仅是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而且不是「蝇头小利」。比尔·盖茨认为碳中和背后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机遇。

那些建立起伟大的「零碳」企业和伟大的「零碳」产业的国家,无疑将在未来几十年里引领全球经济。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众多科技公司已经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个商机。

特斯拉光靠出售碳积分就获得了 15.8 亿美元的收入,是其净利润的两倍有余,比卖车赚多了。

亚马逊在去年上架了 2.5 万款低碳商品,贝索斯认为应对气候变化将提升经济效率和推动技术变革。

苹果承诺供应链和产品生命周期到 2030 年要实现碳中和,从长远来看也不是亏本买卖,甚至会成为产品新的卖点。

当碳中和成为一门生意,难免带来一些打着可持续幌子来营销的「伪环保品牌」,美国环保主义者杰伊•韦斯特伍德曾用「漂绿」来形容这种虚假的环保诉求。

尽管如此,只有环保和可持续真的成为一门生意,整个社会才有更大的动力去推动技术创新和商业应用,可再生能源产业才能持续发展,并逐渐取代化石能源。

人造肉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尽管已经有公司培育出在质地、风味和外观上都十分接近真肉的人造鲑鱼肉,但价格高昂。而现在植物蛋白制成的人造肉虽然相对便宜,口感却和真肉相差较大。

▲ Wild Type 以细胞培育出的鲑鱼肉.

没有合理的成本和足够好的体验,这些倡导可持续和环保的品牌和产品终究只能拥有一个小众市场。

拯救地球和人类的愿景的很美,但能赚钱这才是推动碳中和实现最有效的驱动力。

反环保主义的兴起:「环保是三体人毁灭地球的阴谋」?

在科幻小说《三体》中,三体人入侵地球采用的其中一个策略,就是利用地球上的环保团体,让他们打着环保的旗号来阻挠地球的科技发展。

这也是现实中的部分写照,当人们发现可降解塑料袋埋了三年还能继续用,更环保的纸吸管可能直接在嘴里「降解」,消费者只能被迫接受手机不配送充电头,很多人对环保提出了质疑:

难道为了环保就必须牺牲我们现在的生活体验?

爱范儿在《年轻人开始反环保,究竟是在反对什么?》一文中也提到,人们并非不支持环保,可当环保和方便对立、和自身利益对立,人们环保的心开始变得犹豫不决。

要让人们真正接受环保和可持续并为此付诸行动,一味科普环保的重要性和气候变化的可怕是不够的。就像在纪录片《可持续的浪费》里脱口秀演员史炎说的那样

为什么一说可持续,我们首先常说的就是要利他,为了未来与地球的明天等等?为什么不能首先告诉大家,这是一件可以利己的事?

这也是为什么比尔·盖茨认为只有降低「绿色溢价」才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环保如果只是一项公益事业是不可持续的,你不能要求所有人为了人类的未来不用纸吸管,更不可能让大量发展中国家为了地球的明天放弃发展和改善生活的机会。

捷克总统瓦茨拉夫•克劳斯在《环保的暴力》里提出了践行环保的几个原则,其中就有一条,是「我们不要自上而下地组织人家的生活,让我们容忍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所幸在消费主义浪潮狂奔数年后,年轻人的消费行为也开始从物质主义向自我表达与文化认同转变。CBNData 发布的《新青年文化洞察》显示,当代青年更愿意为践行可持续理念、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的品牌买单。

▲ Everlane 和多抓鱼举办的可持续主题快闪.

要实现那个畅想中的「碳中和」的世界,除了技术和政策,市场同样会是一根重要的杠杆。可持续生活理念撑起的消费品牌正在崛起,但愿这个市场不被道德绑架、不被消费主义滥用 ,真的「可持续」。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