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我们重回「未成年」,看看童年如何防沉迷|选题会开小差

文娱

2021-09-12 21:00

又一个开学季来了,随之而来的,还有「史上最严」的网游防沉迷规定。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 20 时至 21 时向未成年人提供 1 小时服务。

也就是说,未成年人一周最多只能玩 3 小时网游。

规定数度引起热议。有人认为这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重新回归书本学习的海洋;有人认为这过于严格和一刀切,毕竟问题的本质是教育和引导。

规定才施行第一周,王者荣耀就因一小时流量激增「崩」了,应用商店里还被一星差评席卷,未成年人也另辟蹊径,要不借用家长的账号玩网游,要不去各大电商平台花钱租号,诈骗团伙再次盯上了未成年人……

当未成年人在新规中「挣扎」,现在的成年人,过去其实也曾有或自由随性、或彻夜疯狂、或严格受限,但都充满回忆的游戏童年。

什么改变了,什么又没变?

这周,爱范儿编辑部和大家一起聊聊游戏童年。

学习和游戏从来不是对立面

@爱范儿读者 REX

从街霸到拳皇,从红警到星际,从石器到千年,从传奇到奇迹,从霸王大陆到魔兽世界,八零末九零初这一代可以说是电子游戏贯穿的童年,家长们也是深恶痛绝,把游戏视为洪水猛兽,听到网吧就跟现在听到谁吸*一样。

为了不让父母发现跟网吧老板求情,一小时的网费分成两次半小时,一段是上学前早出发,一段是放学后晚回家,一路上狂蹬自行车,满头大汗,到了网吧之后,把浴帽拿出来戴在头上,如果是夏天,还要把上衣脱下来,放到另外一个塑料袋里,因为那个时候的网吧真的可以说是乌烟瘴气,而父母又不抽烟,非常容易察觉。

虚拟世界的得与失来的那么直接和痛快,我曾经趁着家人睡着,半夜出去玩游戏,四点多才回来,整个白天上课就是在瞌睡,另外一个同学,家长专门给他买了电脑,让他在家玩儿,游戏玩的一般,学习也很差。还有一个同学,家里人是老师,一样玩游戏很沉迷,但学习也很好。

从包括我这三个孩子的故事当中,我发现一个现象,围追堵截的,只要孩子有手有脚都堵不住。放任生长的,未成年人的自制力绝对没有你想的那么强。会玩会学,好好引导的才是正道。沉迷游戏从来不是差生产生的原因,只是反应出的表面现象,而真正的问题是他根本不会投入的学习,学习和游戏从来不是对立面。有这么一群孩子,不沉迷游戏,但学习还是很差,学习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玩,就尽兴!工作(学习)就投入!唾手可得的东西,你就不会心心念念,被高压禁止下的「偶然」放纵,才会让人欲罢不能。

哈?什么是游戏上瘾?

@李谋

在暑假里,穿着背心吹着风扇再吃着西瓜,用小霸王玩《超级玛丽》似乎是昨天发生的事情,但一看日历已经是 18 年前的事了。感慨时光飞逝之外,也想感叹一下自己人生的苍白,好像除了《超级玛丽》就再也没有其它游戏了。

倒不是说自己的物质生活有多惨,小时候的小霸王、中学时的电脑和 PSP、再后来的 PS4/PS4 Pro,这些游戏设备,自己也从来没缺过。甚至现在还因为工作特性,身上随时带着四台以上的旗舰机。只不过点开任何一部手机 ,里面都没有任何游戏,自然也没有为手机游戏花过一分钱……仔细想想自己是过于厌恶稍显复杂的玩法。BUFF?技能?属性?完全记不住。

在「史上最严」防沉迷规定实施后,小朋友们都不得不和我一样,成为「游戏不上瘾」的人。但据说这并不会影响游戏巨头们的收益,因为未成年人充值本来就少,却占了服务器的大量资源。

如此严苛的防沉迷措施开始实施对于喜欢玩手机游戏的未成年是噩耗,但对于未成年的家长也不见得全是好事。起码在防沉迷措施起作用后,游戏厂家们还有配套且繁琐的实名认证,家长们要是想以未成年充值为由,要游戏系统退钱,难度肉眼可见地又增加了。

喜欢玩游戏的是坏孩子?但孩子都会喜欢玩游戏

@冷思真

我从小就被人教导「喜欢玩游戏的是坏孩子」。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小时候玩游戏经历很少。

曾经看过别人玩魔兽世界、英雄联盟,但这些游戏还是有门槛的,只是看的话不是很能感受到其中的趣味。

最早接触的游戏是 Windows 电脑的三维弹球、纸牌、扫雷……真的是很简单的游戏,但每次电脑课最期盼的就是玩这些游戏。

后来电脑能联网了,我拥有了 4399 的快乐,黄金矿工、十滴水,这都是我的爱。等到有人把手机递给我让我去玩会游戏,我又爱上了神庙逃亡和地铁跑酷。

▲ 现实生活中我永远无法这么灵活,但游戏里可以

发现了没,即便有人告诉我「喜欢玩游戏的是坏孩子」,接触到游戏的时候还是会喜欢上。

玩是人类(包括成年人)的天性。希望孩子每天热爱学习、课外活动就是阅读和运动的「健康」爱好,不去碰那些大人眼中「对孩子成长没帮助」的东西,这并不现实。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不让孩子玩游戏是结果导向。

玩游戏有好处吗?玩游戏伤眼,玩游戏没出息。

但对很多孩子来说,喜欢玩游戏是过程导向,因为「游戏真的很有趣呢!」

游戏可以是洪水猛兽

@黄智健

在我 7 岁的时候,我的舅舅给我买了人生第一台游戏机,任天堂的 Game Boy Advance SP,自此开始我便成了一个的 Game Boy。

《口袋妖怪》《星之卡比》《索尼克》这些 GBA 上的游戏组成我的童年,为了玩游戏我做过很多疯狂的事。

例如躲在被窝里彻夜不眠玩《口袋妖怪蓝宝石》,结果把眼睛玩近视了(600 度);为了和玩伴分享最新买的卡带,午饭都顾不着吃跑去他家,结果在路上踩到了生锈的钉子,妈妈害怕我感染破伤风,急忙带我去打破伤风针,为此还掉了不少眼泪……

我自认为我的自制力非常差,很庆幸在成长时有父母的约束,我才没有沉迷在游戏世界里无法自拔,那么其他孩子呢?

我在大学期间曾到过一个偏远小城参加支教活动,那里的孩子多由爷爷奶奶照顾,而父母则在外务工,一年才回家一次。不少孩子课后的娱乐项目就只有两个——《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

互联网、游戏、沉迷……这些词对于照顾他们生活的长辈而言都太遥远了,这些孩子就像是脱缰的马在游戏世界中飞驰,而能够握住缰绳的父母却被生计所缠而无暇顾及。

每每看到他们捧着手机不撒手,爷爷奶奶却束手无策的样子,我总会感到无助和悲观。更让人感到悲观的是,在互联网上沉默的他们,才是构成新生群体的大多数。

禁止玩网游 ≠ 禁止玩游戏,其实我们还有很多选择

@刘凌歌

在规定没出来之前,我就多次和老公提出过「单机或联机优先」游戏育娃战略:

等咱俩有了孩子,你就先下手为强,带着他玩 Switch、PS、Xbox 这种家用游戏机,让网游无机可乘。

我不反对未成年人玩游戏,甚至秉持着鼓励态度,但网游,还没有拿到我的许可证。

虽然自己也干过小学拿座机话费充游戏币、初中被大厅喇叭骗购道具、高中玩 ARPG 搞网恋这种糗事,长到后都能一笑置之,但代入家长角色,我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心智尚不成熟时提前经历社会大染缸。

因此作为「过来人」,我是支持这项规定的,毕竟禁止玩网游 ≠ 禁止玩游戏,我们的选择明明有很多,桌游益智且锻炼社交,家庭游戏机既可控又精巧。

当然,代入孩子角色,我也有个不太成熟的小建议: 规定内的年龄分级可以再细化一些,给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不同时长的可用时间。

▲ 理想中两代人共玩游戏的场景

未成年人防沉迷,最好的方式是「用魔法打败魔法」

@李超凡

作为一个平平无奇的 90 后,我同时拥有一个典型和非典型的童年,但基本都离不开游戏。

在初中之前,小伙伴之间流行的游戏基本由电视里播放的动画决定,四驱车、悠悠球、陀螺这些游戏就是我们这些小男孩的社交货币。

▲ 当年多少人因为这部中二的电视剧开始学习悠悠球

电子游戏我反而接触得更少,小时候偶尔在小伙伴玩两把合金弹头,直到家里有了电脑,曾怀抱着偷吃禁果的心情在 GTA 宣泄最原始的欲望,也掌握了和父母斗智斗勇的间谍技能。

也不知道为什么,几乎没有一款游戏能让我「沉迷」,我对《王者荣耀》、《阴阳师》这类爆红的手游兴趣寥寥。在网吧里开黑的回忆更与我无缘,我可能是编辑部里迄今为止都没去过网吧的大龄青年。

可我依然无法想象一个没有游戏的童年,游戏的媒介或许会变化,但社交和娱乐的需求是无法回避数字技术发展的,线上和线下的界限也不可避免日益模糊。

现在的孩子有了更多的选择,也更容易接触到各种通过精心设计让人「上瘾」的游戏,但是用堵塞玩游戏的渠道来「防沉迷」真的有效吗?经过我多年的斗争经验,孩子的对策可能远超大人的想象。

我至今对两年前的一篇文章印象深刻,说的是一个从事游戏策划的家长,通过游戏的机制来引导孩子成长,「用魔法打败魔法」应该才是未成年人防沉迷最好的方式。

成瘾型人格的我,在沉迷游戏中学到了什么

@方嘉文

对于成年前玩游戏的回忆,似乎只能记得几个模糊的事件。

很小的时候,我曾因连续玩小霸王太久,导致电源适配器烧掉了。

▲ 图片截自十夜 @ B 站

到小学中高年级的时候,家人给买了 Gameboy,当然也很喜欢玩啊。喜欢到在期末考试前,关着门在房间里复习的时候,也还在偷偷玩。

▲ 还记得我的黑白 Gameboy 外壳是透明的,现在已找不到图片

再大点开始玩电脑时,莫名有一段网吧光阴。那时候爱玩的是《石器时代》,不仅得花钱买账号,而且还要买点数卡,沉迷程度大概就是周六兴趣班没去上,直接去了网吧。

▲哪个小朋友能拒绝养恐龙当宠物?!

这些小经历,外加上其它更多沉迷其它事物的经历,让我在中学就知道了自己有很强的成瘾倾向。从那时起,我在接触任何可能会让人上瘾的东西时,都会更谨慎,或者说,更自觉地去观察自己的状态。

当然,这不意味着大人就要放任孩子,什么都不管。

虽然我已经忘了当初去网吧是怎样东窗事发的,但我可清楚记得当我沉迷看电视时,我姑妈是怎样搞定我的 —— 把事情告诉了班主任,让老师劝我晚上早点睡不要追电视(老师:「这些电视以后都会重播的」)。

今天回头看,不禁感叹姑妈实在太懂我了(我超级怕老师)。

我的童年没有畅快地玩过游戏,稍微有点可惜

@梁晓憧

大概是 11、12 岁的一个周末,男同学带着红警的光盘手舞足蹈来我家,说这个游戏很过瘾,一起玩。

光盘塞进电脑,哥们一顿操作,开始在突突声中讲解基地部署,那陶醉的表情仿佛在介绍一款世纪巨作。

我根本没听进去,因为我从门缝的光影变化中发现,我爸正在门外认真偷听。

大概过了 20 分钟,男同学带着光盘撤退,而我爸终于忍不住提高音量发飙教训我:「你是什么时候学坏的!玩游戏会堕落的!」

那天之后,我胸前时刻戴着一条无形的红领巾。

后来,还是会偷偷玩 Windows 的三维弹球和纸牌游戏,躲在被窝养电子宠物,也跟朋友去过几回游戏厅(玩找不同和太鼓达人)。只是每一次我都提心吊胆,生怕我爸又从哪个角落里突然出现。

长大后听说,有人因为玩《模拟城市》埋下做城市规划师的梦想,渐渐明白游戏不一定都是洪水猛兽。好的游戏可以对现实生活有积极意义,你可以玩得畅快淋漓,但同时也需要有思考、规划和随时叫停的能力。

现在回想起来,属于我的「防沉迷机制」,大概就是我爸的怒吼吧。

当懵懂男孩第一次进游戏厅……

@吴志奇

第一次被邻居小哥哥推推搡搡带进游戏厅时,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任人宰割的鸡。

「来玩嘛,来玩嘛,就玩一会儿」,小哥哥挤眉弄眼地笑着。 我虽然知道我妈要找我回家吃饭了,但我也知道自己马上就忍耐不住了。

突然新年钟声仿佛敲响,他们掀开游戏厅门帘,我懵懂地一脚跨入,游戏厅门后,竟是一个魔幻多彩的异世界:那里霓虹乱目、五光十色,音乐奇妙滚动、丁零当啷,小哥哥小姐姐一个个全神贯注、目不转睛。游戏胜利之时,尖叫声、呐喊声、惊叹声,声声如浪,不绝于耳。

我颤巍巍接住小哥哥递来的游戏币,正准备开始人生第一次快乐初体验,我妈也掀开了门帘。 她就像一个警察一样,把我连拖带拉扯回了家,路上骂骂叨叨地说着一大堆话,我一句也没听清,只有大脑轰轰作鸣——没想到我走出游戏厅时,还是像一只任人宰割的鸡。

一进家门,我妈就怒喝我在墙角站好,她冲上来就拧我大腿内侧,我像条麻花一样扭动,痛得又哭又叫,我妈说「错了没!」,我狠瞪,她继续喊,「错了没!」,我咬牙切齿,就是一句不说。

只见我妈拿出一把火钳子,往煤炉子一插,不过几分钟,火钳子出炉,烧得遍体通红。我妈提出一桶水,把火钳子往里猛地一扎——气泡嘶溜尖叫,青烟飞腾直上。

我嚎啕大喊:「妈我错了!」

▲ 煤炉子、火钳子、和像我本人的狗子

我知道我妈当时只是为了吓吓我,不过记忆中,我再也没去过游戏厅了。

后来,带我去游戏厅的小哥哥好像没读书了,更多小哥哥小姐姐开始迷上小霸王游戏机,但也逃不过像我一样被打的命运,都是一边偷偷玩,一边被逮住,就这样,在沉迷和克制之间成长。

现在回想,和当下的「防沉迷」一样,我知道了两件事:

1.游戏会上瘾,入行需谨慎,一入深似海,快乐要适度。
2.游戏很好玩,但没火钳子好玩。

往期回顾:

第一话:东京奥运会真的那么糟糕吗?这次我们想和你聊点不一样的
第二话:超前点播越来越离谱了,谁给了他们勇气?
第三话:主编说我在捡垃圾,因为我写文章用了「绝绝子」和 YYDS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