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全世界最慢的社交产品,让杀人犯、诈骗犯「坐牢求爱」 | 大航海家
当一个人进了监狱,很多人都会认为「他们这辈子就这样了。」毕竟接下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囚犯们生活没有网络,和亲朋好友都只能在电话里交流。在这样闭塞的环境中生活几年,很容易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更别说认识新朋友了。
但偏偏有的产品就是喜欢剑走偏锋,他们想做的就是帮犯人找另一半。
帮杀人犯找另一半,这个网站不是哗众取宠
如果你是犯罪悬疑爱好者,对古今中外的悬疑杀人案都有探究的兴趣,那你很可能听过「蒙特利尔屠夫」、「加拿大食人魔」的杀手名字。这个凶手残忍地肢解了受害者,并将他的尸体寄送到了全球各地,还将整个作案过程的视频上传网络。
国际刑警组织对这个凶手颁布了红色通缉令,在一周内将这个恶意杀人魔逮捕归案,让他被判处终身监禁,25 年内不得假释。然后呢?
然后这个人在监狱完成了恋爱、结婚这一系列的步骤。
▲ 蒙特利尔屠夫
2015 年,「蒙特利尔屠夫」在加拿大的交友网站上登了一则交友广告,他因此认识了另一个被判终身监禁的男性狱友。只是与他不同的是,作为他另一半的狱友最初是因为持枪抢劫被判刑 6 年的犯人,后期对方因为在监狱中杀人再次被判终身监禁。
2017 年,两个被判终身监禁的杀人犯结婚了。即便没有婚礼,这样的婚姻也获得了大量媒体的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两个人在认识两年后成婚,但两个人至今都没有见过面甚至独处——因为这都违反了加拿大监狱的要求。听上去似乎还有点「柏拉图式爱恋」的感觉,两个素不相识的人靠着信件之间的沟通认定彼此,结为伴侣。
▲ 蒙特利尔屠夫在 Canadian Inmates Connect 上的介绍
但两个杀人犯在监狱中收获另一半的故事并不能让受害人的家属感到安慰,甚至会让他们觉得更痛苦。帮助犯人交友的 Canadian Inmates Connect Inc. 也引来了大量的争议和质疑。
这个网站的创办者本身并不是囚犯,她也没有任何的犯罪经历,她创办这个网站最初的目的就是赚钱。这个网站在 2012 年正式上线,创始人 Melissa Fazzina 自掏腰包打造它就是相信它可以赚钱。
我在当地报纸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它介绍了一个美国笔友网站,我意识到加拿大没有这样的网站,这是个商机……当然没过多久,我就知道从中赚到钱是很难的。只是这已经不再重要了。因为我开始接到囚犯的电话,我开始了解他们。
Fazzina 认为,阅读囚犯的故事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他们为什么会犯下令他们入狱的罪行。在她看来,囚犯不应该被他们过去的故事所定义,善良的好心人们可以通过这个网站认识那些渴望沟通的孤独囚犯,和他们一同寻找友情和爱情。
▲ 图片来自:《越狱》
创始人亦不承认这个业务收到了负面的反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表示自己只接到了一个囚犯家人的差评,其他声音都是鼓励。「他们做了什么并不重要。这并不需要由我来判断,我只是坚信救赎的力量。我相信每个人都应该得到第二次机会。」
当然,救赎的力量也是有标价的。囚犯必须缴纳 35 美元的年费,才能把自己的照片和个人简介放在这个网站上。由于不能上网,他们只能将信件直接寄给 Canadian Inmates Connect Inc.,对方会怎样处理这些内容,他们也无从知晓。
上线一年半不到的时间,这个网站就有了 40 多个犯人加入,他们在这里交友亦或互相交友。创始人有时还会收到将某人资料下架的申请,因为通过这个网站对方已经找到了想找的「朋友」。
▲ 网站上的个人介绍页面
男多女少是这个囚犯交友网站的特征,最初这个网站的男女比例达到了惊人的 300:1。在我们写这篇文章时,在网站上交友的女囚已经增加到了 7 个,但依然是男性多于女性。
网站上囚犯的个人介绍也都非常「艺术」,他们热爱雕塑、音乐、绘画、棒球等不同活动。然而就在这些诗意的个人介绍上的一行字,就记录下了他们的罪行——谋杀、强迫他人卖淫、入室抢劫、贩毒……
这些罪行也不一定是真的,因为 Canadian Inmates Connect Inc. 并不会对囚犯提供的真实信息负责。它的主页提醒用户,所有信息未经核实,想交友的用户最好自己 Google 一下,不要给网站上的陌生人汇款也很重要。
▲ 网站上的提示,这个网站其实很粗糙
这可能是互联网时代借助社交平台进行「慢社交」的唯一案例。
对这个网站的用户而言,一切的慢社交都可以用一句「现在刑期很长,书信很慢,所以一切变化都惊喜」来形容了。
不是唯一?「监狱红娘」原来还是垂直刚需?
看到这,你会不会在想,或许只有囚犯交友应用中也只有 Canadian Inmates Connect Inc. 这一个产品特别,其他大部分产品依旧是普通的社交产品,只是有些囚犯用户而已。
但这不是事实。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互联网还没有那么普遍的时候,垂直的监狱相亲网站就已经出现了。
1996 年的 INMATE 早早就在为服刑单身人士提供 100% 免费的社交网络;1998 年的 Meet An Inmate 同样是面向囚犯收费的交友平台,Canadian Inmates Connect Inc. 很可能就是它的模仿者;1999 年诞生的 Friends Beyond The Wall 也是一样,会员可以免费获得囚犯的地址,和他们交友,这个网站上的个人页面可能还由囚犯本人的亲友亲自经营。
▲ Meet An Inmate
除了诞生的早,还有不少产品非常特别。
Women Behind Bars 就是其中之一。和其他网站明显的男多女少不同,这个网站只为女犯提供线上交友服务。在所有线上约会服务中,一个服务应用是否有足够多的女性用户是决定这个服务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更为垂直的领域也一样。
由于愿意公开交友的女犯较少,因此每一个女犯的资料信息都成为了 Women Behind Bars 吸引用户付费的关键。这个网站的操作流程更像在「购物」,用户浏览女犯的相关信息,想要立刻获取信息就会将资料添加到购物车,购买后就能查看对应女犯的地址。
整个过程,确实很像在购物,就连这个网站上犯人的照片也比其他的更吸引人。这个网站的运行模式,也会让人觉得更像交易。
▲ Women Behind Bars 上的照片
另一个特别的则是 Inmate Passions。这不仅是一个约会网站,也是一个在线社交网络。囚犯、前囚犯、囚犯的仰慕者可以通过这个网站的论坛、小组、照片、私人邮件等形式进行交谈。网站还提供了大量的虚拟礼物满足用户之间的社交需求,唯一盈利的模式就是大量横幅广告。
以上这些服务的相同点是它们基本不能为囚犯和外界提供在线即时的交流方式,这和监狱对于网络的限制有关,这些服务无法解决这种问题。因此,虽然提供了线上服务,但大部分人都只能用一封封信件认识他人,走进彼此。
▲ Inmate Passions 的横幅广告也是约会软件
只是真的有那么多人想要认识监狱里的抢劫犯、强奸犯、杀人犯吗?这可能是一个双面的需求。
一方面监狱里的人太多了,这部分用户越来越多就是「监狱红娘」这类服务出现的重要的原因。提供了最多监狱约会服务线上网站的美国也有着全球最多的监狱人口,200W+ 人同样有着社交的需求。这些用户环境闭塞,没有丰富的选择,提供垂直服务盈利并不难。
另一方面是监狱高墙外的人对于囚犯也有向往。不少臭名昭著的杀人犯都有数量不少的粉丝,这些粉丝会给他们的「偶像」写信、寄照片、表白、求婚。不仅是像查尔斯·曼森这样知名的邪教领袖有这样的待遇,好多恶性犯罪的囚犯都能因为自己的恶行收到陌生人的表白。
▲ 查尔斯·曼森的年轻妻子也是他的狂热粉丝
《爱杀人犯的女人们》一书的作者 Sheila Isenberg 认为,和囚犯交往结婚可能会帮助一个人迅速成名。在一个需要爆点的社会中,没有比这更好的话题。想要成名的年轻女子会和备受媒体关注的杀人犯结婚,这是成名的快捷方式。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想要成名,渴望被爱、需要控制感也是很重要的。在 Sheila Isenberg 的调查中,她发现那些乐于接触连环杀人犯的女性都有一个特点——她们在年幼时遭到了外界的性虐待、心理虐待、情感虐待,这让她们需要安全感和控制感。
没有什么比和一个无法触碰到的人交往更安全的了,你们只能拥有柏拉图的恋爱。在这段关系中,你是主导者,可以随时叫停。你可以选择是否在探监日看望对方,也可以拒绝对方的付费电话,对方没办法控制你。
被爱的感觉也很重要。当你和监狱中的人展开一段关系时,很多在外的人会有这样一种认知——对方只有你,你就是他的一切。这可能是一种错觉,但确实有不少人愿意为这种没有希望、没有承诺、没有完满的爱而牺牲一切。
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样的追逐、崇拜,类似的线上服务直到今天依然面临着不小的道德压力。但越来越多的罪犯和罪犯追逐者已经证明了,类似的服务是刚需,监狱的高墙两边都有人有社交恋爱的需求。
多年前,「全球最帅罪犯」Jeremy Meeks 靠着一张照片风靡全网,出狱后做模特,和 Topshop 的继承人 Chloe Green 交往的消息让不少人惊呼「还能这样?」今年,一个巴西囚犯靠着手机偷拍监狱生活获得了大量 Tiktok 粉丝一事继续让不少人惊叹「怎能如此?」
▲ 「全球最帅罪犯」Jeremy Meeks
监狱本身是互联网「网外之地」,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审美的变化,它也有那么几分钟可能为互联网创造新的话题和红人,引起更多延伸的讨论。
不管你喜不喜欢,它都已经在那了。
——
这一代人在思考、寻找、相信什么?
答案可能就在他们使用、沉迷和创造的互联网产品里。
好的产品会凭借着牛逼的模式,成长为厉害的公司和品牌,甚至塑造一代人的消费行为、生活方式。我们希望通过「大航海家」这个栏目,以产品创新模式为窗口,跟你一起放眼世界,发现火种,提前捕捉明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