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精英,属于数字时代的嬉皮士

公司

2022-01-10 12:01

在加密文化诞生的 14 年里,加密圈最不缺的就是争议。乐观者如马斯克将加密货币视为更先进的交易形式,悲观者如查理·芒格则曾公开表示「希望加密货币从未被发明」。

无论正反两方如何争辩,不可否认的是加密文化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主流世界的发展,并且现在这股数字冲击比过去任何时候来得都要强烈。

一时间,以 NFT 为首的加密技术成为了品牌营销的新宠,Nike 与 Adidas 的服装大战的战场从棉花转移到字符串、LV、Gucci 争先发布 NFT 抢滩登陆元宇宙,这是一场揉杂了技术、经济、文化于一体的运动,主导它的并非是傲慢的华尔街精英,而是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加密精英」。

这是一个以虚拟资产作为支撑的新精英群体。

你可以在人群中轻易地辨认出金融精英:用发油把头发梳成标准的 37 分油头,一身定制的 Tom Ford 大牌西装,搭配一只真正诠释了时间就是金钱的百达翡丽……

▲ 图片来自:NYmag

同样的,一个合格的加密精英的行头也有迹可循:一个像素风 NFT 头像,在名字后面备注「.eth」的后缀,在个人简介中加入只有圈内人才懂的 DAO 组织,别忘了还要加上正在流行的 Yat 连接(一串只属于你的 emoji)……

和百达翡丽不同的是,这身行头出入的不是金碧辉煌的写字楼、交易所,而是 Twitter、Reddit 或者 Discord。

社交帐号=简历

在 NFT 流行之前,社交媒体上的头像还只是人们彰显个性、展现格调的窗口,由此还出现了一些和星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头像分析学」:喜欢动物头像的很有爱心,爱用自拍的自我意识强烈、经常换头像的应该很闲……

这些有着强烈巴纳姆效应的笼统论述大多毫无依据,但是如果一个人用着 Cryptopunk、BAYC(无聊猿游艇俱乐部)等知名 NFT 系列头像,你多半可以分析出他很有钱。

与其说是 NFT 头像,加密精英更愿意称这些「独一无二的数字收藏品」为 Avatar,也就是他们在虚拟世界的「化身」。

具有爆火潜质的 NFT 系列作品往往采用限量发售策略,例如 BAYC 只发售了 10000 只形象各异的猿人头像,这使得每一个猿人都是独特的。

《纽约客》在《Why Bored Ape Avatars Are Taking Over Twitter》一文中提到,NFT Avatar 是个人形象在网络上的投射,也是一种认可社区文化的证明,某种程度上它还成了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NFT 头像是加密精英的瑞士名表吗?在一些层面,两者确实有不少共同点,它们一样昂贵、一样具有稀缺性,最主要的,它们一样受富豪们的欢迎。

但和做工精密的瑞士名表不同,你会发现最知名的 NFT 头像往往都有着与主流相悖的超前审美,简单来说,就是仿佛出自于 Windows 自带画图软件的粗粝设计,和基于 AI 算法随机生成的不确定性,因为比起循规蹈矩的「美」,加密精英更加向往「个性」。

在 Aave(一家去中心化金融公司)的产品经理 Jimmy Chang 看来,一个昂贵的 NFT 头像可以释放出两种信号:一,我很富有;二,我已经接受了你还无法理解的超前概念。

佳士得拍卖行的 NFT 主管 Noah Davis 则认为,社交平台就是加密精英的领英(LinkedIn),想要证明自己是这方面的行家,没什么比使用一张 NFT 图片作为头像来得更有说服力。

如果一个加密人使用的是真人的形象,我反而会怀疑他身份的真实性。

就像进入银行工作前要认真挑选一双皮鞋一样,在踏入加密圈子前换上一个随机生成的 NFT 头像,是对圈子价值共识的认可,也是进入「拜数字教」前的虔诚洗礼。

.eth,属于加密人的名片

对于常年混迹在社交网络的加密精英来说,昵称的重要性不亚于自己的本名。一个好的昵称除了可以让更多的人容易记住你、了解你,甚至还可以让人「打钱」给你。

▲ Vitalik Buttern 没有使用 NFT 头像,他不需要 NFT 来证明他的「独一无二」

ENS(Ethereum Name Service)域名是加密圈中备受欢迎的昵称选择,你会发现包括以太坊的创始人 Vitalik Buttern 在内的加密精英在昵称后面都不约而同地加上「.eth」作为结尾,看起来有点像是「.com」「.tv」等网站域名。

事实上,诸如 Vitalik.eth 等 Eth 域名并不是一个有效网站,粘贴到 Chrome 的地址栏上也不会带你去什么神奇的地方,因为它是基于加密技术使用的链接, Eth 域名导向的其实是以太坊钱包的地址。

以太坊的地址就像是银行卡的卡号,通过这个「卡号」就可以向其发起转账和交易,比银行卡更复杂的是,以太坊的地址是以 0x 开头,由数字和字母组成的 48 比特字符串,几乎没有可读性,如果交易时一不小心输错或者漏了字符,你的数字资产很可能就因此丢失。

▲ Shopify 的 CEO Tobi Lutke

ENS 域名的一大作用就是可以简化交易,它可以把原本复杂的「0x5591e55A02eE6b5Ad29E2475EaD6335606e7e714」地址转化为简单的「xxx.eth」,成为了你在加密世界通行的一张重要名片。

不同于普通 NFT 买下后可以永久拥有的买断制,Eth 域名存在使用年限,在创建前买家需要先选择需要的「产权」年限,占有的时间越长价格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由于这些 Eth 域名存在唯一性(没有人会想把自己的钱包和别人绑定在一起),一些简单、朗朗上口的 Eth 域名因为稀缺而出现了炒卖的价值空间。

和 .com 域名一样,越知名越简短的 Eth 域名炒卖的价格也越高,例如 Nike.eth 的售价就已超过 300 万美元。

即使是到了区块链上,富豪们还是躲不过「靓号」买卖。

DAO,加密精英的「私人俱乐部」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永远绕不开的话题,这也催生了 Web3、DAO 等各种打着去中心化概念的新词。在加密精英看来,去中心化的 Web3 是互联网的未来,而 DAO 则是公司、社区的下一个形态。


DAO 又叫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简单来说它就像个没有董事会、等级制度存在的公司,DAO 的规则和交易都被记录在区块链的智能合同,通过 DAO 每个成员一起对决策进行表决,使权利得到分散。

想要加入 DAO 成为成员并获得投票资格,通常需要购买 DAO 发行的代币令牌或者对组织进行赞助,这些「贡献量」决定了 DAO 成员投票决策时的权重。

由于 DAO 组织发行的代币有限,加入一个成功 DAO 的门槛并不低,将加入的知名 DAO 组织名写入个人档案里,瞩目程度不亚于去公园相亲角时脖子挂上的大厂工牌。

▲ 共同拥有同一张专辑的 PleasrDAO

全透明、扁平化管理的 DAO 能更高效地方式调度组织、分配资源,这使得它们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参与到投资、建设等项目之中。

PleasrDAO 在今年夏天花费 400 万美元购买了嘻哈团体 Wu-Tang Clan 未发行的音乐专辑,由 DAO 的成员共享其所有权;专注 NFT 投资的 FlamingoDAO 参与了数百笔 CryptoPunk 交易;而 ConstitutionDAO 更是在 72 小时内集资超过 4000 万美元,尝试拍下全球仅剩 13 份的美国宪法副本之一(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通常情况下,DAO 就像是一个有共享加密货币钱包的聊天群,通过「群友」们的投票来共同行动。

FlamingoDAO 创始人之一的 Derek Edward Schloss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互联网产生的价值理应得到一个互联网组织来管理,DAOs 就是能满足这种需求的方式。

数字时代的嬉皮士

热衷个性化的造型,痴迷去中心化的理念,加密精英的反主流文化运动最早可以追溯到嬉皮士时期。

20 世纪 60 年代,一群反文化的年轻人聚集在美国东海岸的格林威治村,身着他们最旧的衣服,用流浪和公社式的生活方式传递他们对集中化政治世界的厌恶,渴望通过这种方式重建更紧密的社会人际关系。

嬉皮士,是当时的媒体赋予这群田园乌托邦主义者的名字。

▲ Stay hungery, stay foolish.

1968 年,斯图尔特·布兰德创办了被称为嬉皮士生活指南的《全球概览》,在短暂的嬉皮士运动接近尾声之时,这本生存手册为年轻人提供了工具和技能,指引他们用技术去革新社会。

这种精神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启发了像乔布斯这样伟大的创业者,像凯文·凯利这样重要的记者,也影响了数不胜数的程序员、黑客。

1993 年,由密码学家、黑客、程序员等成员组成的「密码朋克」组织成立,密码朋克旨在打破加密技术垄断,用数字加密技术捍卫公民的隐私,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曾经失败的田园乌托邦主义在数字世界得到延续,反主流精神在数字世界形成了新的自由主义。

2008 年,密码朋克的后起之秀中本聪在哈希算法、公钥加密技术、电子货币 B-Money 等技术的基础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比特币:P2P 电子现金系统》的文章,推出了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比特币。

而第二代区块链技术智能合约的诞生,带来了 DeFi、NFT、DAO 等区块链应用,区块链去中心化的价值在这场愈演愈烈的反主流运动为更多人所认知。密码朋克定义的互联网未来,在近三十年后才初现雏形。

因此,如果你还觉得动辄在头像、昵称上花上数十万美元的加密精英难以理解,不妨将它视为是嬉皮士精神因为技术乌托邦主义的又一次觉醒。

只是这一次,还能催生出下一本《全球概览》吗?

题图来自 Beeple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