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7170 亿像素的照片,让我看清了伦勃朗的《夜巡》的细节

产品

2022-01-12 22:34

从古至今,画作都是我们回望过去时宝贵的财富,在其中我们看到的,除了作者的想法,还有不同时期的社会意识,甚至从材料里看出当时的生产水平。

即便是在科幻作品《三体》里,当太阳系在三维空间的寿命即将走到尽头,人类想留下的遗产里也有世界名画的身影:

罗辑用拐杖敲了敲旁边的一只金属箱说:「我说过,这里不是主要的部分。这些东西嘛,大部分的保存年限都在五万年以内,那些雕像据说能保存上百万年,不过我不建议你们搬雕像,虽然在这里搬起来不费劲,但太占地方……好了,你们随便拿吧,挑喜欢的拿。」

AA很兴奋地看着周围的箱子,「我建议咱们多拿些画儿,少拿古籍手稿什么的,反正以后谁也看不懂那些东西了。」她走到一只金属箱前,在上面一处像按钮的地方按了一下,箱子没有自动打开,也没有信息提示。程心走过来,很吃力地掀起箱盖,AA从里面拿出了一幅油画。

名家的画作珍贵,但如何妥善地保存并传播一直是难题。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Rijksmuseum)用的办法是——给画拍张「高清照」。

▲《夜巡》,图片来自:Rijksmuseum

作为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伦勃朗的 1642 年的画作《夜巡》(The Night Watch)一直是荷兰国家博物馆中最耀眼的作品,博物馆还开展了目标为长期保存这幅画的「夜巡行动」,这也是伦勃朗杰作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研究和保护项目。

这项行动的其中一个环节,就是为《夜巡》拍了一张文件大小足足有 5.6 TB 的照片。其实之前博物馆就已经使用名为 Macro-XRF 的改进型 X 射线荧光分析仪为这幅画拍过一张 448 亿像素、每像素之间距离仅 20 微米的超高清图像

▲图片来自:Rijksmuseum

这次「夜巡行动」再升级,团队使用 100 兆像素的 Hasselblad H6D 400 MS 相机共拍摄了 8439 张尺寸为 5.5 厘米 x 4.1 厘米的照片,再利用神经网络检查每张图像的颜色和清晰度,然后将这些较小的照片拼接在一起,最终得到 7170 亿像素的大图像。

在这幅「巨作」里,两个像素之间的距离仅为 5 微米(0.005 毫米),一个像素比人类红细胞还小,意味着我们能看到《夜巡》上更多的细节:伦勃朗那细致的光影,人们衣服上的花纹,脸上的斑点……甚至是微小的颜料颗粒。

▲图片来自:Rijksmuseum

▲图片来自:Rijksmuseum

荷兰国家博物馆之所以花费这么多功夫为《夜巡》拍一张超高清的图像,除了这幅画作本身有极高的价值,也是如今世界上许多博物馆都在进行的转变——博物馆数字化。

画作等文物背后蕴藏的信息固然珍贵,如何让人们了解这些珍贵的信息同样很重要。互联网的发展就让文物在新时代有了新的展示窗,借助数字化,即使远在大洋彼岸,也能欣赏到伦勃朗的真迹。

▲图片来自:佳士得

不止是足不出户就能博览真迹,出于对文物的保护,即便是亲自去博物馆参观,人与展品之间始终有距离,难以看到上面的细致,如今有了数字化的手段,只需要在屏幕移动鼠标滑轮,就能像把画放到显微镜下那样细致地观察。

画作有了「新面貌」,人们看画的方式也会有新的打开方式,在荷兰国家博物馆的「夜巡行动」里,不仅能看到超高清的《夜巡》真迹,还能在博物馆的网站上看到它重建修复后的版本与部分缺失版本之间的对比,玩一把「大家来找茬」(1715 年《夜巡》从民兵支队的会议厅搬到阿姆斯特丹市政厅公开展出时,为了配合新的空间四个边都进行了裁剪。)

▲图片来自:Rijksmuseum

从笔尖到纸上,从堆叠的颜料到一串串数据,《夜巡》在岁月更迭中绽放了新的活力,在信息时代的数字化进程里,也希望有更多的画作和文物能从过去走近我们的现在,再走向更远的未来。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